扎克伯格v
在一些不太发达的地区,相较于市场经济,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非主流经济形式,我拿出一些成果分享给大家,出于感激和表达慷慨之情,人们会回馈给我一些东西。整个文化就建立在这种彼此馈赠的框架下。
背景:
在扎克伯格看来,随着“非零和”时代的到来,双赢或者多赢正在成为一种有效的获利方式。一个企业若要顺势而为,就不仅要把自己置于更广阔的生态环境中,更要努力为这个社会提供正能量。为此,他强调Facebook的内涵应该是一种“馈赠型经济”。
扎克伯格曾用印第安人的一个习俗来向人们形容这种“馈赠型经济”。在北美西海岸一带长期流传着一种叫做“冬宴”的传统庆典。庆典时,在神父的召集下,参与者把自己的食物和物品全部拿出来,集中到一起,然后谁需要什么,就拿走什么。最终,拿出东西最多的人将获得最高的荣誉。
无论是Facebook的开放平台,还是其参与式的广告模式,无不遵循了馈赠的原则。
任何公司都可以轻易地在Facebook上创建自己的页面,发布产品,形成自己的粉丝团,并进行一系列的互动活动。
例如,著名的福特公司就在Facebook上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粉丝团。这些粉丝可以从网站上分享关于福特的最新资讯、照片等。对此,商家的体会是最为直接的。据福特公司的公关人员表示:“归根结底,这一切是因为他们不是去看我们的广告,而是去交流。”这既符合人们从众的心理需求,又有利于提升商家的品牌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入驻Facebook,并开始利用它来宣传自己。这些公司包括麦当劳、迪斯尼、可口可乐、星巴克、宝洁等。因为这个平台为它们提供了高质量的广告效应,而成本几乎微不足道。
由于Facebook高度的传播性和互动性,使得任何一家企业,哪怕只投入1美元的广告费,仍可以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而Facebook的诸多设置,也为更多的企业做广告提供了便利条件。相对于昂贵的电视广告和Google排名广告,商家在Facebook的广告投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成本低廉、操作简便以及海量的用户,所有这些使得无论跨国集团还是小型企业都对Facebook青睐有加。
然而,扎克伯格馈赠的节奏远未停止。2011年9月,Facebook宣布启动一项免费广告项目。按照计划,Facebook将为20万家小企业提供50美元的免费广告。只有当用户点击广告超过一定数量时,Facebook才向企业收取一定的费用。即使收费,标准也很低,一般为5美分或者2.5美分。
据桑德伯格表示:“通过免费的50美元广告,绝大多数小企业都可以针对他们的目标客户进行至少一次推广,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张业务。我们的梦想很简单,就是每家小企业都应当使用Facebook。除非所有的小企业都在使用Facebook来扩张业务,否则我们不会停止。”
调查显示,目前仅美国的小企业就有近3000万家,其中有三分之一正在使用Facebook。而通过这次免费活动,Facebook把更多的小企业吸引到自己的平台上来。当全球数以千万计的小企业都在使用Facebook扩张业务时,Facebook的商机就近在咫尺了。
点评:
扎克伯格的成功,显然与其在技术上的天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然而,仅此一项还远不足以支撑其巨大的成功。扎克伯格在经营理念上的超凡脱俗,亦是其成功不可或缺的元素。
许多创业者在与用户对弈时,总是挖空心思让自己获得更多,而很少从更高的角度去反哺用户。这也是他们终至失败的根源所在。
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对于市场,我们能够付出什么、付出多少,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获得之前必须考虑的。只有持续不断地给予,我们才能获得更加多的支持,才可能有更光明、更广阔的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