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裂变型创业
14713400000016

第16章 个案资料的主轴译码

在提炼出范畴并对其加以释意的基础上,我们接下来对这些范畴的共同特征以及特征的不同表现进行进一步分析。

一、通过典范模型发掘主范畴

通过运用典范模型对范畴继续归类、抽象和反复互动比较,得出4个主范畴,分别为“兼职创建新企业”、“非掌控离职创业”、“主导裂变创业”、“政企互动分层”。同时,相应的范畴成为说明或解释这4个主范畴的副范畴。

其中,主范畴“兼职创建新企业”是由范畴心理变化、择业空间、商机和同事、运营模式、家庭影响力与贷款、新企业创建、客户管理、创业绩效,通过典范模型而构成。典范模型及范畴关系。

主范畴“非掌控离职创业”是由范畴机会获取和把握,创业绩效,售卖利益分配,新企业体制,初次裂变创业效果,资源,产品和市场,初次裂变创业,合作者变动,新创企业被收购,通过典范模型而构成。典范模型及范畴关系。

主范畴“主导裂变创业”是由范畴新创企业被收购、创业资金、产品创新、资金耗费、核心创业者、创业者实现利益、创业者在母体企业经历、裂变前后的资源关联、团队组建、审批、借力生产、创建新厂、再次裂变创业、产能过剩、销售压力,通过典范模型而构成。典范模型及范畴关系。

主范畴“政企互动分层”是由范畴心理变化,创业者被审查,家庭影响力与贷款,审批,政府,售卖利益分配,技术泄漏,借力生产,政府介入,妥协、放弃抗辩机会,产业态势,通过典范模型而构成。典范模型及范畴关系。

二、典范模型分析中嵌入性质、维度和位置

典范模型建立起了主副范畴之间的初步关系,进一步将范畴有效“集中”。但是,范畴关系的建立,以及关系的深入挖掘和细致探微,有待于我们对范畴的性质、性质的维度和维度的位置进行准确界定。因此,接下来的分析将针对每一个主范畴的典范模型展开,从而识别和建立具体有效的范畴关系。

(一)范畴兼职创建新企业的典范模型分析

我们将范畴兼职创建新企业的典范模型拆开,分别从因果条件、现象、脉络、中介条件、行动/互动策略和结果这六个方面寻找和界定范畴的性质、性质的维度和维度的位置。

范畴兼职创建新企业的因果条件为心理变化、择业空间和商机和同事。创业者因莫须有的政治原因而自我感知自尊受损,心理变化是导致离职行为的主要因素。而且,在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背景下,创业或择业空间的扩大为创业者提供了条件。最终,基于既往人际关系带来的商机,促发了创业者兼职创建新企业行为。

范畴兼职创建新企业的现象为运营模式。创业者在还没有完全从高校脱离的情况下,主导和组织了兼职创业行为。新企业采取典型的供销在外运营模式,这种虚拟联合的形式因创业者控制无效而失败。

范畴兼职创建新企业的脉络为家庭影响力与贷款。新企业的创建得益于创业者的家庭影响力,这一基于政府背景的影响力促成了与银行的合作,便利了创业资金的融通。

范畴兼职创建新企业的中介条件为创业团队。新企业的创建离不开创业团队的支持,该团队不但提供了商机的信息来源,而且也在新企业运营中发挥了技术和指导作用。

范畴兼职创建新企业的行动(互动)策略为新企业创建和客户管理。创业团队考虑到创业者家庭的政府影响力,从而决定在影响力辐射范围内注册创建企业。由于创业者及其团队都是兼职管理企业,而且几乎没有企业经营管理经验,这两方面因素导致新企业在管理供应链的供销两端时,缺乏技巧和控制力。

范畴兼职创建新企业的结果为创业绩效。创业者兼职创建的新企业,在原料供方和产品销方的双重挤压下,因成本过高而无法继续运营。

(二)主范畴非掌控离职创业的典范模型分析

我们将主范畴非掌控离职创业的典范模型拆开,分别从因果条件、现象、脉络、中介条件、行动/互动策略和结果这六个方面寻找和界定范畴的性质、性质的维度和维度的位置。

主范畴非掌控离职创业的因果条件为机会获取和把握和创业绩效。在初次兼职创业失败后,创业者在原单位的境遇每况愈下,于是开始主动寻求离职创业机会。创业者第一次离职创业在外地展开,并在短期内取得了较好的绩效,这是创业者主动搜寻和利用信息、机会,经过严格的机会评价才采取的创业行为。

主范畴非掌控离职创业的现象为售卖利益分配。创业者第一次离职创业获取的良好绩效,引起了其他企业的关注,并成为被收购的目标。创业者在新企业中的非掌控地位,致使其无法左右企业的继续独立运营和免被收购。在新创企业的售卖结果分配中,在合作伙伴和当地政府的联合压力下,创业者的从属地位导致在企业售卖利益分配中处于劣势,利益受损严重。

主范畴非掌控离职创业的脉络为新企业体制。创业者在新企业中的非掌控地位,源于新企业创建初期的体制机制。在新企业中,创业者以资金和管理入股,合作者以设备和产品入股,合作者作为大股东而掌握重大决策权,这是后来出现的企业运营战略、企业发展方向以及利益分配问题的前提条件。

主范畴非掌控离职创业的中介条件为初次裂变创业效果和资源、产品和市场。创业者正式离职创业,是在初次兼职创业效果不佳和出现新的商业机会双重驱动下展开的。创业者通过对资源、产品和市场的认真调研,仔细评估了新企业的发展前景。

主范畴非掌控离职创业的行动(互动)策略为初次裂变创业和合作者变动。在非掌控离职创业中共有两个较大的策略行动:一个是创业者初次从高校正式裂变离职,参与和组织创业活动;另一个是在新企业运营中,与创业者合作的对方高层管理者发生变动,后者影响了进一步的合作前途。

主范畴非掌控离职创业的结果为新创企业被收购。创业者在新企业中的非主导决策者地位,导致企业无法免除在发展迅猛时期的被收购命运。同时,创业者也无法在出售利益分配中,实现自己应得的部分。

(三)主范畴主导裂变创业的典范模型分析

我们将主范畴主导裂变创业的典范模型拆开,分别从因果条件、现象、脉络、中介条件、行动/互动策略和结果这六个方面寻找和界定范畴的性质、性质的维度和维度的位置。

主范畴主导裂变创业的因果条件为新创企业被收购和创业资金。初次裂变创业的新创企业被收购,打断了创业者事业发展的途径。企业创建中缺乏主导权就会影响企业成长以及自己的职业路线,创业者总结了这一教训后便实施“主导裂变创业”。虽然新企业的初始资金不很充裕,但控制权在创业者一方。既往人际关系的资金支持,加上创业者自己的积累积蓄,新企业得以顺利进入正轨。

主范畴主导裂变创业的现象为产品创新和资金耗费。在主导裂变创业中,创业者没有延续或模仿母体企业产品,而是研发出了新产品。同时,在委托加工和设备技术改造中,创业者也相继投入了较多资金。

主范畴主导裂变创业的脉络为核心创业者和创业者实现利益。创业者在从母体企业裂变后,从售卖资金中实现了自己应得的经济利益。开展独立自主的创业活动,是与核心创业者的事业心和积极进取不可分割的。同时,在这一创业活动中,创业者的行为和形象也起到了积极的正向推动效应,但却存在人生经历丰富而管理经验缺乏的问题。

主范畴主导裂变创业的中介条件为创业者在母体企业经历和裂变前后的资源关联。母体企业对创业者的影响是存在的,但并不是很大。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母体企业的短期工作经历,使得创业者对原料资源有了更深的认识,使得创业者初步结识了政府的高层领导。但创业前后的资源关联度并不是很大,创业者没有转移大量有价值的母体企业人力、客户和关系,产品和技术也不具有明显的连续性。

主范畴主导裂变创业的行动(互动)策略为团队组建、审批、借力生产和创建新厂。在组建创业团队方面,创业者没有从母体企业带出强有力的团队组合,而是在新企业运营中给以补充。加入创业的主要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产业,具有经营失败的历史,与创业者及其他成员的既往合作关系较少。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面,创业者采取先借委托加工缓解生产压力,再积累资金自建工厂的策略,同时,积极申报产品的审批。

主范畴主导裂变创业的结果为再裂变创业、产能过剩和销售压力。创业者进行的第三次创业是掌握控制权的主导创业,此次裂变创业的前后关联度不明显。创业者的过于注重产品技术和投资生产,导致营销能力的相对滞后和产能的过剩。

(四)主范畴政企互动分层的典范模型分析

我们将主范畴政企互动分层的典范模型拆开,分别从因果条件、现象、脉络、中介条件、行动/互动策略和结果这六个方面寻找和界定范畴的性质、性质的维度和维度的位置。

主范畴政企互动分层的因果条件为心理变化和创业者被审查。创业者在学术生涯发展颇为顺利的情景下突遇莫须有的政治问题干扰,引起创业者内心的极大震撼。后来的检讨和审查,更加剧了创业者对政治及中低层政府行为的不良印象。

主范畴政企互动分层的现象为家庭影响力与贷款和审批。创业者的初次兼职创业,有赖于家庭影响力下的银行顺利贷款;创业者主导创业中的产品审批,有赖于高层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二者体现了中高层政府在企业创业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与基层政府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主范畴政企互动分层的脉络为政府。创业者及其企业与政府的互动,起源于创业者家庭或出身的政府背景,该背景导致了创业者对政府的重视和关注。创业者在屡次创业中,都在积极寻求政府的支持,而且,创业者关注的都是高层政府行为,在与政府的互动中也是有利有弊。从整体上考察,高层政府有经济发展的强烈愿望,对企业发展起积极作用,而中低层政府则形成明显的约束和阻碍。

主范畴政企互动分层的中介条件为售卖利益分配和技术泄露。创业者离职创建的非主控企业售卖利益分配,充分体现了不同层级政府与企业的微妙关系:高层从正义和法律角度寻求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中低层则与当事人合谋破坏或限制相应利益的实现。高层政府的行为具有间接性和不能全面照顾性,中低层政府的活动则具有直接现实性和广泛接触性,这就难免出现大量产业或企业层面的违规、违法运营。

主范畴政企互动分层的行动(互动)策略为借力生产和政府介入。对创业者而言,高层政府的积极介入推动了企业的顺利发展,比如借力生产中就有政府的作用。当然,政府能够及时有效参与,有赖于创业者的家庭背景条件和对政府关系的持续关注。

主范畴政企互动分层的结果为妥协、放弃抗辩机会和产业态势。在与中低层政府的屡次接触和互动中,创业者认识到了其整体素养的低下和利益驱动的本质,从而明确了改变自己而非改变政府的策略目标。不过,中基层政府在产业规范和市场秩序方面的无能为力或无所作为,对产业的恶性过度竞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