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特种坦克科技知识(上)
14719200000024

第24章 豹式坦克

简介

豹式坦克,又称五号坦克,一般称为“黑豹”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陆军装备的一款坦克。

1943年中期至1945年在欧洲战场服役。取代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并与一些重型坦克一同作战。

豹式无疑是为了对抗苏联T-34坦克而制造出来的,因为T-34坦克性能远超于当时德国所拥有的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在1944年之前它被标识为五号坦克豹式。

在1944年2月27日,希特勒下令它改称“豹式坦克”。服役直至战争结束,亦被认定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出色的坦克。

发展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所装备的坦克,其战术性能偏重于机动性,火力和防护不足,在苏德战场上与苏军T-34中型坦克交战时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德国不得不迅速研制和生产能与T-34匹敌的新型坦克。

1941年,德国MAN,亨舍尔等公司接受军方发展30吨级坦克的委托后,以PzKpfwIV型坦克为基础,借鉴T-34坦克的外形制造出样车,型号为VK3001.

其中MAN公司的样车在1941年底,改装上长身管75毫米口径加农炮和改进了外形后被定名为VK3002型试验车,就是以后的PzKpfwV坦克。

德国军方认为它是一种比较成功的坦克,最后由MAN公司的设计在1942年5月被军方采用。德国军立刻把这款坦克优先投产,最终定型的坦克在同年12月才正式投产。

在1943年以后,豹式坦克的生产不再是MAN公司的一家生产,开始由戴姆勒-奔驰公司、MNH公司、HS公司分担生产。

MAN公司初期预计一个月能够生产250辆豹式坦克,但在1943年1月,把目标提高至月产600辆。然而由于盟军的轰炸、生产上的问题及其它困难而使得MAN公司达不到这个目标。

在1943年间,更下降到平均月产148辆豹式坦克。豹式坦克从1943年1月到1945年4月生产了6042辆。

豹式坦克外形好,火力较强,机动性也好,制造工艺精良,但无法满足大规模战争中消耗的及时补充。

原计划豹式坦克取代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但是,德国军方在后来发现安装上Kwk40L/48火炮的四号坦克比豹式坦克更易于生产的,因此便将两款坦克一起生产。

豹式坦克经过多次改进,主要有三种车型,分别是D, A,G型。三种车型区别在于装甲防护和辅助武器,它们都安装有一门KwK42型75毫米火炮。

“豹”D型坦克首次参战是在1943年7月的库尔斯克战役。经过库尔斯克一役后,德军便汲取了教训,豹式坦克的机械问题得以解决,使得它成为德军中最具效率的装甲战车之一。

豹式在二次大战的欧洲战场中备受瞩目。直至战争结束,豹式坦克也一直占德军装甲战车的主力位置。库尔斯克战役之后,德军开始制造A型豹式坦克。

1944年3月G型也制造出了第一辆。在三种型号中G型是生产数量最多的,从1944年3月到1945年4月德国一共生产了“豹”G型坦克3126辆。

后期的豹式坦克有些还改进为钢的负重轮和防电磁雷装甲。德国在豹式坦克的底盘上还研制了“猎豹”坦克歼击车,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坦克歼击车。

豹式坦克还有很多变型车,如指挥坦克,观察坦克和自行高射炮等。

豹式坦克除了装备德军,还有少量输出到匈牙利,瑞典和日本以及意大利等德国盟国,不过对于整个战争的进程并没有起到很大的改观作用。

豹式坦克和苏联的T-34中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两种中型坦克。豹式坦克在德军中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到1947年法军的一个坦克营还装备有50辆豹式坦克。

设计特色

豹式坦克借鉴了苏联坦克设计上的思路,其最主要是倾斜式装甲,增加来袭炮弹产生跳弹的可能,而且也增加了装甲水平方向的厚度,使得不易被射穿。

此外较宽的履带以及较大的路轮也大幅改善了在松软地面上的机动性。

豹式坦克的重量由预计的35吨增加至43吨,安装了一台700匹马力的梅巴赫HL230P30V-12汽油发动机,而这种发动机一般被认为可以承受连续行进2000公里的负荷。豹式行进的速度46公里/小时。

悬挂系统由前方的驱动齿轮、后方的诱导轮和八个涂上橡胶的钢轮所组成。

豹式坦克在每个减震臂中添上两支扭力杆,越野性能良好但造价昂贵且很费时。

豹式坦克采用倾斜装甲钢板,最初生产的豹式坦克只有60毫米的倾斜装甲,但不久就加厚至80毫米,而豹式D型以后的型号更把炮塔装甲加强至120毫米,坦克两侧更加上了5毫米厚的裙板。

豹式坦克的主炮为莱茵金属生产的75毫米半自动KwK42L70火炮,携带79发炮弹。这款主炮使用了三种不同的弹药:APCBC-HE、HE和APCR三款。

75毫米口径火炮在当时并不算是大口径的火炮,但是豹式的主炮却是二次大战中最具威力的坦克炮之一。其特点是炮管和较大初速,此火炮的贯穿能力比88毫米火炮高。

……而且,它也装上了两支MG34机枪,分别安装于炮塔上及车身斜面上,有助于扫除步兵威胁及防空用途。乘员由五个人来担任:驾驶员、通讯员、炮手、装填手及车长。

型号

豹式坦克A型,1942年11月试验型,又称作豹式坦克A1型。

豹式坦克D型,1943年1月至9月生产。

豹式坦克A型,1943年8月至1944年6月生产,有时称作豹式坦克A2型生产了2192辆。

豹式坦克G型,1944年3月至1945年4月生产。

战场评价

豹式坦克参与的第一次大规模作战是1943年7月发动的库尔斯克战役。在初期,豹式坦克的驾驶员都被一些机械问题而困扰:坦克的履带和悬吊系统时常受损;而坦克的引擎更往往因为过热而发生火灾。

在战事初期,很多豹式坦克都因为这些弱点而不能有效作战。192辆“豹”D型中型坦克参加了7月5日会战第一天的战斗,由于很多没有完全解决的技术问题和遭遇雷区,截止第一个战斗日晚上,仅有40辆“豹”D坦克处于完好状态。

在库尔斯克战役期间一共有250辆参战,到1943年8月战役结束的时候,还剩下43辆。但德军将领古德里安指出,豹式坦克的火力及防御能力十分优良,虽然很多豹式坦克因为其机械问题而受损,但它们却击毁了为数不少的苏军坦克。

豹式坦克主要用于东线战场,在1944年盟军登陆诺曼底后驻守法国境内的德军坦克接近一半是豹式坦克,在1944年6月开始的诺曼底战役中,参战的大多数“豹”都是A型的,在整个战役期间大约有400辆各型豹式坦克被盟军击毁。

当德国军方在1944年3月23日为德军坦克和苏军的新式T-34/85坦克作出评估及比较后,指出豹式坦克火力远比苏军T-34/85占优。

在1943年至1944年间,豹式坦克可以在两公里的范围内轻易击破任何的敌军坦克,即使它只有90%的命中率。而根据美军的统计数据,平均一辆豹式坦克可以击毁五辆M4谢尔曼式坦克或大约九辆T-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