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特种坦克科技知识(上)
14719200000027

第27章 英国“十字军”巡洋坦克

总述

“十字军”巡洋坦克从1939年开始研制,研制代号为A15,由纳菲尔德公司领导下的几家公司联合制造。由于是在“盟约者”坦克的基础上改进的,研制进度很快,1940年便研制成功并开始装备英军。1943年停止生产,Ⅰ、Ⅱ、Ⅲ型三种坦克的总生产量达5300辆,成为英军在二战前期的主力战车。

二战后期,逐步被“丘吉尔”步兵坦克和“克伦威尔”巡洋坦克所取代。

在英国的巡洋坦克中,“十字军”巡洋坦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十字军”坦克之前,有A9、A10、A13和“盟约者”巡洋坦克;在“十字军”坦克之后,有“骑士”、“半人马座”、“克伦威尔”、“挑战者”、“彗星”巡洋坦克。

结构特点

动力装置

动力装置为“纳菲尔德—自由”型V型12缸航空发动机,位于车体后部动力舱内,最大功率由294kw调到250kw。即使这样,其单位功率也达到了12.7kw,在二战前期的坦克中名列前茅,成为“十字军”坦克具有良好机动性的保证。

传动装置为“纳菲尔德”定轴式变速箱。燃油箱布置在发动机的两侧。发动机的动力还带动压气机和液压泵。高压空气驱动纵装置和制动器,液压泵带动炮塔旋转。

不过,火炮的高低俯仰却不用高低机,为自由摆动式,即炮长抵肩控制火炮的高低瞄准角。无疑,这种方式是很落后的。但是,动力—传动装置后置的布置方案,和苏联T-34坦克一样,成为当今世界上主战坦克主流的布置方案。

行动装置

行动装置采用了克里斯蒂式行动装置,每侧有5个大直径的负重轮,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较高的单位功率、大直径负重轮,使得“十字军”坦克的最大速度达到了43km/h,在二战前期的坦克中名列前茅。最大行程为160km。

车体和炮塔

车体和炮塔以铆接式结构为主。

Ⅰ型各部位的装甲厚度分别为:车体正面27mm,侧面14~13mm,后面27mm,炮塔正面39mm,侧面19mm,后面24mm。

Ⅱ型的正面装甲得到加强,车体和炮塔的正面装甲厚度和倾角分别为32mm和51mm,炮塔的侧面和后部的装甲也适当加厚。不过,装甲太薄,仍然是“十字军”坦克的致命弱点之一。

主要几种型号

“十字军”巡洋坦克有Ⅰ、Ⅱ、Ⅲ三种型号。型号不同,在战技性能上也有若干差异。

“十字军”Ⅰ型坦克

“十字军”Ⅰ型是最初生产的型号,与“盟约者”坦克的共同点最多,战斗全重为19吨,乘员为5人。在结构上,它的最大特点是,除了有1个主炮塔外,在车体前部左侧还有1个小的机枪塔,可以作有限的转动。

主要武器是1门2磅火炮,口径40mm。很明显这样的火炮口径,其威力是很有限的,用这种40mm火炮的穿甲弹不能击穿德国的Ⅲ型和Ⅳ型坦克的主装甲。弹药基数为110发,主要弹种为穿甲弹。

辅助武器为2挺7.92mm机枪,1挺是并列机枪,1挺是车体前机枪,装在小机枪塔上,由专门的车体机枪手射击。机枪弹的弹药基数为5000发。

此外,车内还有1挺对空射击用的“布伦”轻机枪,但不是固定武器。

还有一种近战支援型的“十字军”型坦克,称为“十字军”Ⅰ型CS巡洋坦克,其特点是用76.2mm榴弹炮取代2磅火炮,弹种以榴弹和烟幕弹为主。

“十字军”Ⅱ型坦克

Ⅱ型是Ⅰ型的改进型,也称为Ⅰ型的装甲强化型。其特点是所有的装甲厚度都加厚了6~10mm,车体正面和炮塔正面焊接上14毫米厚的附加装甲板。Ⅰ型和Ⅱ型的生产数量都不算多。Ⅰ型和Ⅱ型在外观上的差别很大。

“十字军”Ⅲ型坦克

Ⅲ型巡洋坦克的威力最大,生产数量最多,战斗全重增加到19.7吨,但乘员人数却减为3人。

主要原因是取消了前机枪手和装填手。这样,车长既要负责全车的指挥,又要负责装炮弹和对外通信联络,负担较重。

车长5.98m,车宽2.m,车高2.24m,从外形轮廓上讲,比较小巧玲珑。

从外观上看,除火炮不同外,防盾的形状也有很大不同。这是识别Ⅲ型和Ⅰ、Ⅱ型的重要的外部特征。

Ⅲ型“十字军”坦克的最大变化是换装了57mm火炮,炮塔也作了重新设计。不过,炮塔内的空间仍然很狭小,这也是在Ⅲ型上取消装填手的原因之一。由于火炮的口径增大,炮弹的弹药墓数减为65发。

辅助武器是1挺“比塞”7.92mm并列机枪,弹药基数仍为5000发。

不过,即使换装了6磅火炮,到了二战的后期,其威力也明显不足,这一点成为二战后期“十字军”坦克退出一线的重要原因。

主要变形车

“十字军”坦克的变型车有:炮兵指挥车、指挥坦克、防空坦克、坦克抢救车、火炮牵引车、带推土铲的扫雷车等,数量很有限。

战斗作用

“十字军”巡洋坦克主要用于北非战场。1941年6月,“十字军”巡洋坦克首次投入北非沙漠战场,反击隆美尔的“战斧”作战行动。

英军的坦克兵调高了“十字军”坦克发动机上速度限制器的上限,使坦克的速度提高了一倍,使“十字军”坦克速度快的优点得到发挥。

不过,“十字军”坦克的发动机故障太多,常常因冷却系统的风扇故障和空气滤清器故障而“抛锚”。所以,“落入德军手中的‘十字军’坦克比打坏的还多”。后来,在增强了装甲防护和改进了发动机之后,情况要稍好些。

在阿莱曼战役之前,“十字军”坦克一直是“沙漠之鼠”英军第7装甲旅的主力坦克。其间,在英军发动的“十字军作战”攻势中,尽管英军拥有坦克数量上的优势,重创了德意军团,但狡猾的隆美尔善于集中兵力,声东击西,也给英军坦克以重大打击。由“十字军”坦克改装的76.2mm自行火炮则在战斗中表现突出。

到了1942年末的阿莱曼战役时,英军坦克“唱主角”的已是M3“格兰特”中型坦克和M4“谢尔曼”中型坦克,“十字军”坦克已退居二线,只有改装成76.2mm自行榴弹炮的“巡洋坦克”活跃在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