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特种坦克科技知识(上)
14719200000028

第28章 英国“彗星”巡洋坦克

“彗星”坦克的第一辆原型车于1944年2月完成。同年9月,进入生产阶段。到二战结束时,共生产了1200多辆。

1944年12月,第11装甲师成为第一支接受“彗星”坦克的部队,并且成为唯一的在战后完全换装“彗星”的单位。由于出场较晚,“彗星”未能参加任何主要的战斗,只是出现在横渡莱茵河和柏林胜利阅兵式上。“彗星”的高速性能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得到展现。

在此后的朝鲜战争中,“彗星”同更重量级的“百人队长”一起作战,后者同样是在二战结束之际引进的成功的型号,不过同样未能赶上二战的战斗。“百人队长”于1949年正式列装,它部分的设计也来源于“彗星”。

“彗星”在英军服役到1958年,当时剩余的坦克被卖给了外国。直到1980年,仍然能够在南非军队中看到这种坦克。

41辆“彗星”B型在芬兰国防军装甲旅服役到1970年。然后这些坦克被储藏起来。其中的4辆于2007年被拍卖。

1959年初,爱尔兰陆军得到8辆“彗星”。预算的大幅度削减使得“彗星”的服役寿命受到严重影响,因为零件采购不足。爱尔兰陆军购买“彗星”主要是看好它价格便宜,运行成本低,对地面压强小,反坦克能力强。如果关键的备用零件能得到充足的供应,“彗星”能成为不错的替代品。然而有缺陷的引信使得HE炮弹无法使用,严重限制了该坦克的反坦克能力。

随着77毫米炮弹库存的减少,1969年陆军开始一项延长该坦克的使用寿命的试验。原计划用“博福斯”PV111090毫米炮取代原来的主炮。该项目因资金短缺而取消。这种77毫米火炮最后一次发射是在1973年,使得敌人的坦克迅速后撤。

“彗星”坦克作了大量改进,使得性能超越了克伦威尔坦克。主要改进有以下几点。

首先,对履带和悬挂装置进行了调整,以增强坦克的整体强度,降低高度和提高速度。采用77mm口径火炮和同样口径的弹体。

其次,炮弹紧密摆放,使得空间大一些,这样其他方面就会得到增强,例如炮弹储存在装甲储藏箱里,悬挂装置得到增强,增加了反向滚轮,炮塔由电力驱动。

最后,“彗星”坦克的最高时速被控制在低于“克伦威尔”40km/h的水平以保护悬挂系统,引擎部件和避免履带过度磨损,不过仍然达到了32km/h。

性能数据:乘员5人,重量33.35吨,长度6.55米,宽度3.04米,高度2.67米,最大装甲厚度102毫米,主武器77毫米HV,备弹61发,副武器两挺7.92毫米Besa机关枪,悬挂装置克里斯蒂,油箱容量120加仑,最大行程250千米,最高时速50千米/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