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荣格心理术
14725000000005

第5章 集体无意识的魔咒:为什么有人躺着也中枪

有时候,人们总是会做出一些当时看来是合情合理,事后却觉得匪夷所思的事情,而且一些原本和自己无冤无仇的人都会成为“受灾目标”。对于这一种现象,荣格的女儿格莱特做过不少研究。在她看来,人类在一些特定的时刻会受到集体无意识的支配,而在此期间一部分人受到伤害也就在所难免了。

1953年,格莱特创办了一个精神培训班,参与者一共有50人。这次培训需要持续一周的时间,所以为了保证会场的整洁,格莱特专门聘请了一位名叫苏珊·茱顿的小保姆来为大家打扫卫生。

茱顿不太爱说话,每一次都是等大家走了之后才默默地出来清理现场,她的腿有点儿问题——走路的时候一拐一拐的。由于过于低调,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她的存在。

为期一周的培训很快就过去了,格莱特把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向他们做出了最后两个互动请求。其中第一个是:请所有人都找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人,然后站在这个人身边。

这个要求很简单,经过一周时间的相互交流,大家要指认自己最欣赏的伙伴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很快,所有人都找好了自己的位子,对于参与者的积极性,格莱特表示非常满意,不过她又说出了另外一个互动请求:“现在请每一个人都选择一个自己最不喜欢的伙伴,然后站在他的身边。记住,本次活动不允许弃权,所有人都必须参与进来,只要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就好。”

这个问题让大家非常犹豫,即便是那些特立独行的家伙也迟疑了起来,格莱特鼓励大家说:“要学会精神分析,这是必经之路,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回避。”经过短暂的迟疑之后,所有人都站到了茱顿的身后。

格莱特很清楚地看到了这一幕——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了茱顿身边,这实在是出乎意料,却又是情理之中的。事后,一位名叫道格·莱恩的人向格莱特道出了自己的困惑,他声称自己从来都没有想过憎恶那个为大家服务的清洁工:“我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觉得大家伤害到了一个无辜的人,事情原本不是这样的,我根本就不讨厌她,但是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却又无从得知呢?”

实际上,并不是只有莱恩一个人发现了问题,还有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惑,而格莱特则将其归结为集体无意识的作用。

(1)人类记忆中的“弱肉强食”

在人类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中,“强者为尊”的思想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了每一个人的潜意识中。这种理念就体现为人们对王者的屈服、对弱者的忽视。格莱特解释说:“在这一次活动中,茱顿实际上是处于一种被忽视的地位的,她的清洁工身份以及没有‘资格’参与本次活动的现状,就是大家鄙夷她的重要原因。”

事实也确实如此,由于过去千百年的积累,社会对服务人员的定位一直都是比较低的。因此,自从茱顿开始为大家清扫会场,大家对她的否定也就开始了。可以说,关于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之间的话题已经在人类潜意识当中有了相对清晰的定位,所以在这个时候所有人保持了行动上的一致性——站到了茱顿身后。

(2)排外心理让无辜者受伤

所有人将茱顿选为自己“不喜欢的对象”,这也是一种排外心理的表现。格莱特说:“人类都有一种保持种族单一性的渴望,这就是最原始的排外心理。随着社会的发展,排斥、抵触外来因素的表现形式有了各种新的变化,现在茱顿受到伤害,显然也是出于同样的理由。”

在其他人看来,和交往了一周的伙伴们相比,茱顿和自己的关系是疏远的。所以在这个时候,他们会受到排外心理的引导,将茱顿选为“最不受欢迎的人”。

(3)集体无意识下的“人格面具”

在与别人交往时,很多人往往会戴上“人格面具”,以此来赢得其他人的好感。就像莱恩所说的那样,没有人真的憎恶茱顿,他们也有自己非常讨厌的人,但问题是谁会将这个问题指出来呢?在众人的潜意识当中,所有人都不自觉地将这一种情感伪装了起来。格莱特解释说,所谓的“人格面具”或许并没有什么恶意,而是人们长久以来早已经在潜意识当中形成了趋利避害的法则。

(4)从众效应带来的“罪与罚”

对于参与这次活动的大多数人来说,他们选择站在莱恩身后实际上就是一种从众心理。在他们看来,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出格的事情,所以一旦有人带头做出了选择,那么他们也会“跟风”。

“人是群体动物,”格莱特说,“当出现一些难以做出抉择、未来不确定的局面时,人们的群体性心理就会被激发出来,然后臣服在多数人的观点之下。”

可以看到,很多从前根本没有注意到莱恩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做出了和众人保持一致的选择。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有些看上去很公平的集体投票实际上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因此,当所有人都散去之后,格莱特专门和茱顿进行了交流,并且告诉她说:“对于之前发生的一切事情,你不用太过在意,换作其他任何人,结果都是一样的。”

茱顿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看得出来,她受到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对于这件事情,格莱特自己也非常抱歉,但是作为研究者的心态减轻了她的负罪感,当看到茱顿并没有什么过激的反应之后,她就向对方告别了。

几年之后,格莱特再一次见到了茱顿,这个时候她已经结婚了,不过看得出来她过得并不好。对于这件事,格莱特一直深表歉意,她在和朋友的谈话当中曾这样说过:“或许我真的不应该这样做,只要在试验之前将结论告诉她,事情也就不会变得如此糟糕,她的生活或者可以更精彩一些。”

无论如何,现在说什么都于事无补了。其实,现实生活中类似茱顿的事情还有很多,不少所谓的局外人都成了被攻击、被压制的对象。而通过茱顿的例子,格莱特也总结出了自己的观点:“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发生的有针对性的打击实际上并无恶意,或者说攻击一方在主观上没有伤害对方的意图,如果我们将受害者替换为另外一个人,那么结果依然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