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荣格心理术
14725000000006

第6章 邻家男孩如何化身为“午夜食人魔”

巴台农神庙的巨石柱上刻着先贤苏格拉底的醒世箴言:“认识你自己。”很多人对这一句话非常不解,因为它看起来实在是太“普通”了——大家都知道的问题,为什么还能够成为流传百世的名言呢?对于这一种观点,荣格是持反对意见的。在他看来,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无法正确认识自己,而一旦自我认知受阻,这个人的世界观就会扭曲甚至变异,做出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1929年12月的一天,一名叫德胡安·利维坦的男子在美国加州南部被捕,他因为身负3起命案而受到指控。对于警方的指证,利维坦痛快地坦白了自己所有的罪行,但是当人们想要定他的罪时,这个人却大声抗议起来。因为在利维坦看来,有魔鬼控制了他的灵魂,所以他只是一个替死鬼而已。

“我恳请你们再给我一次机会,”利维坦信誓旦旦地说,“我曾经遇见过魔鬼,它控制了我的灵魂……”

对于这样的话语,很多人都嗤之以鼻,大家认为这只不过是罪犯为了帮助自己开脱罪责而编造出来的谎言罢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人都开始意识到利维坦或许说的是“真话”,因为他是一名精神错乱的臆想狂,现在正饱受着精神疾病的困扰。

奇怪的是,在亲友的眼中,利维坦从小品行端正、温和善良,而不知为何在高中毕业之后突然性情大变,最终在30岁的时候变成了杀人恶魔。由于作案手段残忍,而且受害者都是与世无争的修女,所以利维坦也成了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所有人都争相报道利维坦的“丰功伟绩”,并且将他过去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也全部挖掘了出来。

1899年,利维坦出生在德国经济重镇斯图加特,他在这里度过了完美的童年。一直到15岁之前,利维坦的人生都很顺利,他生活在自己的王国中,老师和同学对他都很好。但是世界大战的到来摧毁了这一切,利维坦的父亲在战乱中丧生,他不得不和母亲一起移居到了美国。来到美国之后,利维坦很快就迷失了自我,虽然此时他一直努力想让自己的生活回到从前的状态,但是这一切都只是徒劳。战争结束后,作为德国移民,利维坦经常受到他人的轻视,虽然他努力想让自己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但是那些孩子却根本不想让利维坦加入自己的阵营。

经历了多次打击之后,利维坦彻底迷失了自我——他开始吸毒、酗酒,一下子从品学兼优的优等生变成了年级倒数第一的差等生。按照这样的成绩,连一些私立大学都不愿意录取利维坦,再加上德国移民的背景,利维坦也不可能参军入伍,或者是在政府部门谋得一席之地。毕业后的利维坦一下子失去了全部动力,他整天胡思乱想,做一些非常出格的举动。在他20岁那年,他认为自己从父亲那里继承了经商的才华,于是凑了一笔钱到南美采购宝石。事实证明,一个刚刚从学校走出来的年轻人是不适合做这种“大生意”的,利维坦的宝石生意一败涂地,借来的本钱也全部打了水漂。

经商失败后的利维坦又一次沉沦了下去,他爱幻想、不切实际的心理再一次占据了上风。1925年,这个浑浑噩噩的年轻人又去了印度麦加朝圣,回来之后进行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斋戒,并且声称自己是在和真主“面对面”。此时的利维坦已经彻底认不清自己了,他和信奉基督耶稣的母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在谁也无法说服谁的情况下,利维坦心中对母亲的依恋表现了出来,于是他放弃了对安拉的信仰,转而尊崇上帝。

终于,在这种错乱的精神状态之下利维坦异化成了一个杀人恶魔,他开始昼伏夜出,专门潜伏在修道院附近攻击走夜路的修女。在半个月时间里,一连有3名女孩被他残忍地杀害。

随后,利维坦的案子也传到了瑞士,很多人都将这个年轻人的堕落归罪于教育制度的残缺。也就是说,正是由于不完善的教育体系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才致使这样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逐渐变成了杀人狂魔。但是在荣格看来,利维坦之所以会由天使转化为魔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自身。对利维坦本人来说,对自己模糊不清的个人认知是导致他诸事不顺的罪魁祸首。

首先,在童年阶段利维坦对自己的认知是与现实状况相匹配的,而这也成了他生命中最愉快的一个阶段。荣格解释说:“在家乡生活的这一段时光中,利维坦对自己的未来和现状都有着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虽然有些时候看上去非常不切实际,但是可以看到那些幻想都是无伤大雅的,主人公根本不会产生真正将它们付诸行动的冲动。”

在人生最初的一段时光中,利维坦将自己看作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并且认定自己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够成功。因此,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利维坦过得非常顺利,几乎没有什么烦恼。

其次,在利维坦移民到美国之后一直到1929年的这十多年中,他原本对自我清晰的认识开始变得模糊起来。虽然利维坦不断地做出自我调整,并且千方百计地想要“找回原来的那个自我”,但是很显然他失败了。

没有升入大学的利维坦对自己的认知产生了怀疑,现实中的残酷打击让他荒废了两年时间。经过两年时间的观察和自我反思,利维坦又从自己身上“发现了优秀商人的血液”,于是他四处借债,凑足本钱后下海经商。

显然,利维坦将自己看作“商人”完全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在随后的一段日子里,他又扮演了伊斯兰教徒、孝顺的儿子、基督门徒等等。这一次次模糊不清同时又摇摆不定的自我认知给利维坦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他已经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哪一个利维坦”了。这种支离破碎的人生结构压在利维坦头上,就像是一座大山一样,让他喘不过气来。终于,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利维坦原本就已经畸形的思维彻底错乱了,从此彻底坠入深渊之中。

最后,到了1929年,利维坦进入了人生当中最为错乱的一个阶段,当时正好赶上美国经济大危机,一夜之间很多人都从百万富翁变成了穷光蛋。虽然利维坦算不上是一个纯正的美国公民,但是他此时却对这个民族“爱”得很深,整个联邦的悲惨境遇,加之个人的不幸,利维坦成了“迷惘的一代”的典型代表。在现实与个人定位双重模糊的状况下,他开始通过毁灭宣泄自己的情绪,并且在幻想中和“魔鬼”签订了协议,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因此,荣格指出,利维坦的悲剧就在于他没能准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个人价值以及人生意义。在一连串的打击之下,他逐渐迷失了方向。在客居美国的十多年里,维利坦不断地变换着各种角色,他一会儿认为自己是一个怀才不遇的青年,一会儿又将自己看作是精明的商人,到最后还有传教士、魔鬼的仆人等等。所以,荣格总结说:“每一个人都应该正确地看待自己,无论是个人能力、专业特长,还是发展方向、人生夙愿等等。在外力因素冲散现实构想的时候,很多人对自己的认识都会产生动摇,这时就需要我们根据现实情况再一次做出准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