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荣格心理术
14725000000056

第56章 分裂型人格障碍用什么“魔法”治愈

分裂型人格是现代医学心理咨询门诊中非常常见的人格障碍。据荣格多年的心理研究显示,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与正常人的比例为1:6,且男性多于女性。在荣格看来,患有分裂型人格的人在观念、外貌特征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有明显的缺陷,因而在情感方面表现出异常的冷漠。患有分裂型人格障碍的人一般会异常严肃、谨慎保守,不喜欢人际交往,不合群等。他们在生活中既没有朋友,也很少去参加社会活动。虽然他们为此而苦恼,却不能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荣格在分裂型人格的诊断标准中对它的特征是这样表述的:

个体存在奇异的想法或信念,或者产生与文化背景不对等的行为方式。比如,相信透视力,对特异功能和第六感等痴迷。

个体表现出奇怪、反复无常或者有特殊行为的外貌。例如,穿奇特的服装,做出的行为不合时宜,行为方式不明确等。

个体言语怪异,与人沟通时经常用词不当、繁简失当,缺少正确的表达等,而这些并非由于个体自身文化程度或者智力障碍等因素引起的。

个体经常有不同寻常的知觉体验。比如,产生幻觉,看到不存在的人或物。

个体对人极度冷漠,甚至对家人也同样如此,不懂得关心别人,更缺少对其他人的温柔体贴。

个体表情淡漠,很少会有深刻或生动的情感体验。

个体喜欢单独活动,而主动与人交往仅仅限于工作或生活中必要的接触。很多时候,除了自己的亲人以外,他们很少有亲密的好友。

荣格认为,如果一个人符合以上特征中的4点,那么便可初步诊断为分裂型人格障碍。从荣格的诊断标准中可以看出,分裂型人格障碍在工作或生活中表现出缺少亲情和温情,很难与别人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和互动,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非常糟糕。很多时候,他们很难真正享受到人间的种种乐趣,比如夫妻间的亲密关系、亲朋好友之间的情感互动等,并且缺少表达情感的能力,因此大多数分裂型人格患者都是独身。即使结了婚,婚姻关系也不能长久地维持下去。一般说来,这样的人对别人发表的意见持漠不关心的态度,无论是批评还是赞美,他们都会无动于衷,过着一种孤独寂寞的生活。其中有一些人虽然有着自己的个人爱好,但大多是欣赏音乐、读书看报等安静、被动的活动,另外一些人沉醉于某一种专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当然,总体来看,这样的人大多还是缺少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对多变的社会很难尽快适应。

此外,分裂型人格患者在性欲方面也比较淡漠,用“不近女色”来形容他们一点儿也不为过。虽然他们的内心世界颇为丰富,喜欢思考,但却经常缺乏相对应的情感内容,缺少积极的进取心。很多时候,他们总是用冷漠无情来应对多变的环境,并且逃避现实。研究认为,分裂型人格患者可以适应大多数人不容易接受的工作,比如单调的图书馆书库工作、山地林场等方面的工作,而很难适应人员多、需要交际的工作。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或许会将分裂型人格与精神分裂症联系在一起。一般说来,分裂型人格容易诱发精神分裂症,但对于这个结论专家却一直没有找出足以让人信服的论据。在日常的精神分析中,一些心理专家认为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前存有分裂型人格的特征,而另外一些人在对分裂型人格患者经过15年以上的观察后发现,很少有人变成精神分裂症患者,分裂型人格患者的血清中也并无较一般正常族群更多的精神分裂症病患的特征。因此,分裂型人格和精神分裂症与遗传的关系尚待证实。

荣格在研究中发现,分裂型人格障碍的形成大多与个体的早期心理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荣格看来,当一个人出生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能独立,需要靠父母来照顾,在此过程中,幼儿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就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幼儿就是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建立并形成了早期的人格特质。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尽管每个幼儿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父母的批评和指责,但只要他们感觉到周围还有人爱他们,在心理上就不会产生偏差。但如果幼儿长时间地遭受父母的责骂,而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们的心理就会产生偏差,认为自己在父母眼中毫无价值。更进一步地讲,如果父母对幼儿不公正,就会让他们的是非观念不稳定,从而令其在心理上产生焦虑以及敌对情绪,甚至会逃避与父母情感和身体等方面的接触,进而逃避与外界其他人的接触。如此一来,他们就非常容易形成分裂型人格。

事实上,心理学家一直都没有停止对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研究和治疗。作为精神分析学大师,荣格认为,治疗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帮助个体纠正孤独离群性、情感的淡漠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分离性等。为此,荣格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社交训练法。这种方法强调的是纠正患者的不合群性,以及对社交的恐惧。在荣格看来,这种方法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要意识到孤独不合群、不愿社交对自身带来的不利影响。当个体意识到不利影响后,会主动地投入到心理训练中。同时,个体还要清楚训练的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并积极配合实施。

(2)建立一套完整的社交训练评分记录表。荣格认为,通过评分的方式不仅能让患者对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数字概念,还能增强他们治疗的信心。在制定评分表时,治疗师每天都要做出评价,每周都要做总结,8~12周为一个疗程。自我评分的标准为:

10分以内治疗没有效果。

10~20分稍有效果,个体愿意和别人进行沟通和交往,但接触、交谈仍然显得有些刻板,需要加强训练。

20~40分治疗显现出明显的效果,个体可以主动地和别人沟通交流,不合群倾向的改变程度高达50%以上,需要进一步强化治疗效果。

50分孤独以及不合群现象基本消失,成为一个普通人。

(3)评分计算以及奖励措施。治疗师要对被治疗的人实施表扬和奖励,对他们每天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并给予强化,以此来增强患者的信心。奖励的方式非常必要,可以采用奖励现金、物品等方式进行。同时,荣格提醒道,不要因为患者没有进步或者进步甚微便批评患者,这样不仅会打击患者的治疗决心,还会让治疗计划搁浅。

(4)严格执行训练内容。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要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让患者轻松地完成训练计划,还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使整个训练计划得以有序地执行下去。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要严格地执行训练内容,因为训练内容是经过科学分析的结果,如果没有按照训练内容去执行,那么就很可能达不到训练和治疗的目的。

第二种方法:兴趣培养法。在荣格看来,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知某种事物而给予优先注意的认知倾向。在兴趣的指引下,患者可以建立与别人的情感交流。具体做法为:

(1)提高认知能力。这就需要个体能够有意识地分析自己,确立自身积极的人生理想和所要实现的目标。荣格强调,人生是一段充满乐趣的、愉悦的旅途,而每一个人在这段旅途中都应该情趣盎然地欣赏沿途的美丽风景,并寻找无穷无尽的快乐,这样才能让生活充满希望,并摆脱精神上的压力。

(2)多参加社会实践。分裂型人格患者需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通过接触社会、扩大自身的交际圈等让自身摆脱精神上的压力,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身兴趣的多样化。

荣格相信,以上这些方法对于分裂型人格的诊疗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而那些存在不同程度分裂型人格障碍的人或许能从中得到启发,进而得以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