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低碳阴谋
1472600000027

第27章 碳资源牵动大国命运 (2)

而到了侏罗纪( 距今约2.05亿年~距今1.44亿年),这属于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时代,无数的动物和无数的植物形成一个庞大的食物链。

只有异常丰富的食物才能满足恐龙的胃口,我们能想象这时到处是参天的树木,茂盛的丛林。显然这也与气候问题有明显的关联,前面也说到1000ppm的二氧化碳浓厚才是植物生长的最佳状态,而现在才区区不到400ppm的水平。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是地球繁荣的直接原因。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样巨量的石油、煤炭资源,人类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不可能有林立的高楼大厦,没有道路桥梁,没有丰富的物质生活,人类对生物化石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人类目前经济发展可谓“高碳”型,严重地依赖于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

但地球资源的分布极不规则,好像是上天的安排,有些民族天生就占了一个好地方,像贾宝玉出生在了荣国府,而且嘴里还含有一块“通灵宝玉”,一出生就是锦衣玉食,而很多则是一生忙碌的命。

虽然人类到现在并没有找到恐龙灭绝的直接原因,但这个时候无疑是石油形成的重要时期,大量恐龙尸体正好堆在了今天的中东地区。

不规则的能源分布结构影响和制约着各国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任何国家都必须重视自身的能源安全,否则一场战争、政治危机等都可能对国家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或停滞不前,都与石油供应及价格波动紧密相联。

在工业革命以前的原始社会,谁控制了人口谁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到了封建社会,则成为土地,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农耕用地的多寡决定着经济的发展水平。而到了工业社会,煤炭和石油则成为人类现代文明的基础。自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上基本上所有的争夺都围绕着煤炭和石油而展开。

但世界石油分布是极不平衡的,据有关资料显示,仅中东地区就占68%的可开采量,其余依次为美洲、非洲、俄罗斯和亚太地区,分别占14%、7%、4.8%和4.27%。

自1908年5月26日位于伊朗Masjed-I-Soliaman地区的第一口油井冒出原油后,中东这块土地就再也没有平静过,成为争夺世界霸权的竞技场,谁拥有中东谁无疑将有雄踞天下的资本。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只要人类不脱离对石油的依赖,中东就不可能求得安稳。

中东就像人类的一个超级奶瓶,谁拥有了中东,就可以获得生长所需要的丰富营养,可以长得人高马大,身强体壮,而那些缺油的国家或地区,只能靠低营养的大米稀饭过活,而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面黄肌瘦、身体羸弱。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方兴未艾,众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经过不懈的斗争纷纷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中东各国也试图寻求主导自己的命运。

中东能成为世界一级吗?人们曾经对阿拉伯世界抱有很强的期待。

最后的结果并不是公主与白马王子的完美结局,而将中东大国梦击碎的则是犹太人建立的国家——以色列。

中东巴勒斯坦地区在历史上更换了无数的主人,在公元前13世纪犹太人征服巴勒斯坦前,已经有腓尼斯丁人、迦南人。此后,巴勒斯坦先后被波斯帝国、希腊、罗马和土耳其等外来民族征服,犹太人被迫流落到世界各地。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不可能让中东安稳的,1947年,在美国的操控下,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大181号决议案”决议(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和以色列两个独立的国家。

决议文规定把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划给占32%人口的犹太人,在中东这块土地上创造一个崭新的国家出来。1948年成立以色列国,这个消亡了3000多年的国家又奇迹般地复活了。

为了夺回被以色列侵占的领土,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展开了规模空前的五次战争。但在英法美等国的大力支持下,以色列非但没有衰退,反而逐渐强大起来,成为中东最为重要的平衡力量。

如果没有美英法等国的大力支持,阿拉伯世界早就吃上了用以色列做馅儿的饺子了。

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联盟在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美国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了一份议案,操纵安理会命令双方在36小时内停火,而这时阿拉伯联军已经占领了以色列过半的领土。

停战给以色列宝贵的喘息机会,美国、英国的轰炸机,法国的坦克,捷克大量的轻武器、野战炮、炸弹和炸药等源源不断地流入以色列,最终使以色列扭转战局,大获全胜。

而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中,当以色列处于困境时,英法组织联军,直接赤膊上阵,将埃及掀翻在地,欧美是不可能容忍失掉以色列这颗钉在中东心脏上的钢钉的。

可见,中东问题并不是简单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世界的战争,而是欧美为完全控制中东这个大奶瓶的一个必然手段,只有不断地打打停停,才能逼迫阿拉伯世界屈服,才可能掌握最为重要的石油资源。

美国基本上牢牢控制着中东,但这也不表明其他国家就没有同样的想法。对美国中东利益可能产生冲击的,无疑是法国提出、最后挂着欧盟旗帜的“地中海”计划,欧盟似乎酝酿着一出和平夺权的大戏。

在法国提出“地中海联盟”之前还有一个“巴塞罗那进程”的版本,它希望欧盟、地中海沿岸国家和中东国家以及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建立在经济、能源、移民、民主制等方面的合作关系,远期目标是建立该地区范围的自由贸易区。

而萨科奇则现学现用,搞了一个袖珍版的“地中海联盟”,只限包括法国在内的地中海沿岸十六个南欧、北非和部分中东国家和地区,法国当仁不让是这个联盟的最高领袖。

法国借地中海联盟将可以同德国在欧盟中争夺更多的话语权。地中海联盟的模型也类似于当年建设欧洲联盟那样,这样法国就可以重新成为实力雄厚的地中海大国。没有包括德国、英国、波兰以至瑞典等中北欧国家的地中海联盟显然想把欧盟给拆了,萨科奇吃独食的爱好引来其它国家的一致批评,最后经过妥协,法德再次联手。

新地中海联盟包括了欧盟所有成员国、中东地区及北部非洲,将亚欧非也连在一块。而更重要的是北非和中东国家以及邻近这一地区的苏丹和几内亚湾地区都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地以及各种原料产地。如果按照欧盟的计划,地中海联盟将使欧盟、北非及中东连结成一个地域广泛的自由贸易区,这将是确保和开拓新的能源和原料供应来源的重要手段。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欧盟还是想挖美国的墙角,保障欧盟的石油供应,不再完全受制于美国。

欧盟的想法是很美妙的,但这种和平夺权似乎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如果黑社会里的二当家看上了大当家的美女,并不是二当家和美女情投意合、郎情妾意就可以有圆满结果,最重要是看老大同意不同意,而实际上老大就专情于这个美女,你说这个生意还能不能谈呢?

中东地区内部就不可能被欧盟一厢情愿地捏合在一起,以色列与众多阿拉伯国家就是冤家一对。就算是上帝来了,也没有办法把这个官司说清楚,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还是从犹太教里分家而来的。

在世界的大国中,我们似乎很少听到日本对中东想入非非,实际上是这样吗?非也。

在最近几十年里,我们似乎经常看到美国打仗,日本买单的情况。美国发动的第一次海湾战争中,仅沙特阿拉伯、科威特、日本三国就承担了其中的484亿美元,美国实际在海湾战争中只花了70亿美元,不足全部战争费用的12%。

在世界人民眼里,好像日本就是欧美的提款机,日本的软弱,被美国完全控制,不得不这样做,但实际上这是无奈之举。

西方国家从海湾地区进口的石油占其国内石油总消耗的比重分别为:日本64%、法国35%、意大利32%、英国14%、美国11%,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决定了它只有站在胜利者一方,如果不能从中东这个大奶瓶中分到部分石油,日本的经济将可能遭受重创。

我们也知道,日本右翼势力并不小,也有强烈的民族主义,但在国家的整体利益面前,仍只有和政府同一个鼻孔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