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精典教育-童年的秘密
14728000000029

第29章 手的基本活动

儿童的活动是有目的性的,这种目的性在儿童学会井井有条地做事之前就已经有了,有时候成年人真的只能看到外在的表象,儿童使用东西的方法有点特殊,成年人就感到很难理解。

这样的情况通常会发生在儿童一岁半至三岁之间。我们举个例子来说一下这个情况,这个例子也是我亲眼目睹的。

有个孩子刚刚18个月大,他发现了一叠刚刚熨烫好的毛巾,整整齐齐地放在一起。然后,这个孩子小心地拿起了其中一块毛巾,并捧在手里。他用一只手托着毛巾,另一只手按在毛巾上面,以避免毛巾散开。

孩子就这样小心翼翼地托着毛巾,走到房间斜对面的角落里,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把这块毛巾放在地板上,嘴里还轻轻说着:“一块。”放好后,孩子又跑回到了那叠毛巾前。

这一次,孩子和前一次一样小心地拿起了一块毛巾,还是小心翼翼地把毛巾带到了房间的角落里,把它放在了第一块毛巾的上面,又念叨了一声:“一块。”

孩子就这样一次次地重复这个过程,不一会儿,所有的毛巾就都被孩子成功地转移了。可是不一会儿,孩子又把地板上的毛巾用相同的方式放回原来的位置。

尽管这些毛巾细看起来没有最初放置得那么整齐,但是每一块毛巾还是像原来一样折叠好的。虽然看起来有点歪,可是儿童在尽力让毛巾整齐。

孩子是幸运的,因为在他搬运毛巾的过程中,没有受到外界的打扰。我们可以想到,多少次儿童在伸出手的时候会听到成年人无理地喊:“那不是小孩子该碰的东西,不要碰!”孩子柔软的小手因为乱碰东西,不知被成年人打了多少次。

如果细心观察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事情都是儿童特别愿意干的。我们来挑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说一下。

最常见的一个就是儿童喜欢把瓶子上的盖子拧下来再拧上去,即使这些瓶子里装满了饮料或其他东西,孩子还是会不断重复这个动作,丝毫不会感到厌烦。

还有一个就是孩子特别爱玩门,他们会不断地把橱柜的门关上又打开,重复这样做好多遍。

因为孩子爱碰东西,父母经常和孩子闹矛盾,其实细想一下这也正常。

孩子主动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却是父母的保护对象,所以,父母总是禁止孩子接触这些东西,这样一来就有了冲突。

这种冲突容易让孩子大发脾气。事实上,孩子不是想要对他有吸引力的瓶子,孩子喜欢的是具有同样操作方法的东西。

这些行为都没有什么外在的目的,只是孩子在心智还不成熟的状态下的努力。针对这个情况,我们为儿童专门设计了一些玩具。

比如,大小依次排好的圆柱体,不同的圆柱体可以放到木板上不同的孔中。这样儿童在玩的时候就会满足心理渴望,效果很好。

按照儿童的心理机制来分析这个问题,会觉得很容易理解。可是按照成年人的心理来分析的话,就会发现一个根深蒂固的障碍,使得孩子很难自由使用物品。

假如说一个成年人同意儿童可以随便触摸东西,也可以随便玩弄、挪动东西。可是在儿童活动的过程中,成年人的心里会有种莫名的冲动来控制这个儿童。

在纽约就有一位这样的妇女,她两岁半的孩子在搬东西的时候,她不会去阻止,可是心里总是想着要为孩子做点什么。

有一次,她的孩子把一个装满了水的水罐拿到客厅。她看见孩子非常小心、缓慢、费力地抱着水罐,一步步地小心前进。每走一步,孩子都会对自己说一声:“小心,要小心。”

看到孩子这么紧张,而这罐水又这么重,母亲终于忍不住地想要帮助孩子了。母亲快步地走过去,拿过水罐,把它放到了孩子想要放置的地方。

可是这个孩子却难过地哭了起来,似乎受到很大的委屈。事后,这个母亲也说看到孩子难过自己也不好受,可是她觉得自己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这时候母亲就是个矛盾体。她一方面知道孩子应该自己动手得到应有的锻炼,自己不应阻碍孩子;可是另一方面,她又觉得让孩子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实在不值得。对于孩子要做的事情,自己可以帮助他快速做好,所以就代劳了。

这位妈妈在和我谈话的时候,也是承认了自己的行为是错的。我认真地思考了这样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母亲的这种行为就是对孩子的小气,是出于本能的保护欲。

我就对这位妈妈说:“家里有小的瓷器吗?比如杯子?你可以让孩子拿着小点的瓷器,看看会发生什么事。”

这位妈妈听了我的话后,发现孩子会小心翼翼地拿着杯子,虽然每走一步都会停一下,但最终把杯子送到了另一个地方。

在整个放杯子的过程中,这位妈妈都存在着两种情感。一是看到孩子如此认真小心地活动而开心,二是十分担心自己的杯子。可是这位母亲还是坚持没有干预孩子,因为她知道这是对孩子的锻炼。这样的活动就是在满足孩子的内心渴望,从而促进他的心理发展。

还有一次,我认识了一个仅仅14个月大的小女孩。

我给了小女孩一块抹布,这样小女孩就可以擦拭一些东西。小女孩拿着这块布擦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小玩意,当看到自己亲手擦的东西时,孩子就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可是她的母亲并不赞成给孩子这样的东西,她认为孩子还太小,这样的东西和孩子的年龄不符。

成年人并不懂得孩子出于本能而进行的活动,当孩子第一次把这种本能用外在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时候,成年人就会觉得特别惊奇。

成年人知道,要想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真正地帮助儿童,就要对孩子做出很多让步。他必须舍弃自己的某种脾性,对环境的要求也不能严格,但是这样一来,会和日常生活发生冲突。

可是如果孩子不能和自己喜欢的环境进行接触和交流,那么他的进步和发展就会受到阻碍,这和不允许孩子说话是一样的。

只有给孩子一个适宜的环境,让孩子在这个环境中满足自己的渴望和内心需求,才能解决和孩子间的这种矛盾。

一个孩子在刚刚学会说话的时候,我们不用为孩子的说话而准备工具。因为孩子的发音是一种欢乐的声音,孩子只需要听到别人的声音就可以了。

可当孩子学会用手的时候,就必须有能拿的东西来配合,这是对手上活动的一种外在刺激。我们会发现,儿童在完成一个极其简单的事情时,会花上超乎我们想象的精力。

我有这样一张照片,上面是一个英国小女孩,拿着一个非常大的面包。因为面包太大了,女孩用两只手根本无法拿住,她只好把面包靠在自己的胸前,腆着肚子走路。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女孩就看不见脚下的路了。

照片中女孩的身边还有一条狗,狗在一边盯着小女孩,看起来就像是这个狗要上去吃女孩的面包一样。

照片的背景是几个成年人在看着这个孩子,虽然情况看起来很紧急,可是成年人还是克制住自己不去帮这个小女孩。

孩子在环境中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有时候真的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孩子练就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