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感官操控力
14729100000045

第45章 魅力

只有少数的经理人能够让他的员工心悦诚服地支持他,只有少数的演讲者能长时间抓住他的听众,也只有少数的艺术家能打动观众的心持续数年。为什么有些人很有魅力而另一些人却让人觉得非常无聊?秘密就在于感召力。这个词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从神而来的恩赐。

当一个有魅力的人走进房间的时候,他很快会吸引大家的注意,因为他身上有一种特殊的东西。个人的魅力是无法准确被破译的。不同领域的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提升魅力的基本要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项关于塑造个人魅力的专利。

尤其是在面临困境的时候,人们寻找那些有感召力的领导人物,人们相信他们可以带来转机。然而这些人的魅力绝不是上帝恩赐的。人们可以一点点培养自己的魅力,前提是人们首先要面对自己,人们要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具备哪些能力,哪些方面是自己欠缺的。

马努埃尔是如此娴于技巧并极具天赋,他的表演让我大吃一惊。

他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无法被别人学习模仿的东西,那就是个人魅力,他真的很有魅力。

尤里·盖勒对马努埃尔·郝瑞特的评价

“译者注:尤里·盖勒,以色列魔术师,70年代起,他就在欧美、日本等地作巡回表演,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他是世界闻名的特异功能者,甚至接受了很多科学家的检验。尤里·盖勒最著名的表演是不借助任何外力把勺子变弯。”

你或许会问,为什么魅力这个话题会在《感觉的奥秘》这一章出现。这很好解释。拥有一颗敏感的心就是一种魅力。决策、激励、本能、自我能力、自我激励和移情能力必须统一在我们身上,因我们个人的魅力而彰显出来。你要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活得真实,知道自己要什么,自己感觉如何,你到底是谁。

一个有魅力的人具备怎样的特质?热情、乐观、对未来充满盼望。一个做事有热情的人很容易感染身边的人,也会比较容易地从别人那里获得支持和帮助。一个善于乐观地看待问题的人会很容易被别人理解,他的信息也常被别人接受和认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愿望,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把握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一个有感召力的人会对未来寄予期望,并且支持我们实现自己的想法。英国魔术师和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是一个极具个人魅力的人,他具备以下三个特质。

特质一:

有魅力的人有很灵敏的感觉能力。就是说他能够细致敏锐地感受一切,进而轻松地拥有一颗灵敏的内心。

特质二:

一个有感召力的人善于把自己的魅力传递给周围的人,从而影响别人,引导别人。

特质三:

有魅力的人一般不容易受另外一个有魅力的人的影响。

自我检测

你身边有魅力的人

你周围肯定有一些人在你的眼里是非常有魅力的。

回想一下你最近是什么时候遇到这样一个有魅力的人,找出他身上明显的特质,想一想哪些地方让你觉得他很有魅力。用几个关键词写下来。

现在想想你自己,他的哪些特质对你很重要,是你渴望拥有的。这些特质是否适合你真实的内心。写下你的思考,对照你内心的感受。

对于这些特质你的感受如何?

有魅力的人拥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他们想法奇特,做事有新意。他们可以强烈地感染别人,传递自己的热情。他们知道自己的价值并且活出自己的价值来。他们抵制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他们有时也会接受这些观点,但却不受其影响。他们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不做作,擅长表达自我。他们的眼睛往往很有吸引力,因为目光能够体现一个人的自信和优势。

我们可以看到,魅力有很多前提条件,它是各种因素结合在一起的体现。每个人都不一样,有各自不同的天分,所以获得自身魅力的途径也不止一个。好在每个人可以经过训练和学习赢得自己的魅力。每个人都是一块未经打磨的钻石,只有经过精心打磨,经过学习和训练,他的光芒才会显现。

获得魅力的十个秘诀

有魅力有感召力的人是成功的人,他们怀揣信念和梦想,信念要传递,梦想要实现。

如何提升我们的魅力和力量,使我们的心灵大放异彩?

平静和安全感:谁的人格有魅力,谁就让人愿意信任,人们跟他们在一起觉得很舒服。

执行能力:这代表意志、力量和勇气。

自我意识和爱自己:欣赏自己喜欢自己的人,也会爱身边的人。

气场和乐趣:有活力、生活幸福的人对别人有积极的影响。

兴趣:对休闲娱乐有兴趣,对周围的人有好奇心。

运动:运动是改变的前提条件,喜欢运动的人有感染力。

满足:这会彰显对生活感恩的态度。

影响力:传递自身的理念离不开影响力。

权威:权威很关键,它会让怀疑者闭口不言。

灵感:为了独辟蹊径,更有创造力,必须要有灵感。

一个人怎么想,他就是怎么样的人,

他的想法会散发出来,而他会佩戴自己的想法。

谚语

自我检测

别人怎么看我?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在不同的场合观察自己:当你走进一个房间时,别人有什么反应?气氛会有什么变化吗?别人怎么和你打招呼?他们看你的眼光如何?当你走进去时,大家是否立刻不说话了?当你和别人聊天时,气氛是愉悦还是不快?在超市购物时,陌生人对你有什么反应吗?在坐公交时,请你主动朝陌生人微笑,注意此刻别人面部表情的变化。

超感者视角

对我们超感者来说,最重要的能力是情绪能力,这种能力人人可以训练并学会。

敞开你所有的感觉,因为你释放的信念和你的内心完全一致,你才可能成功,因此你会更加自信、幸福和知足。

谁能给人以梦想、目标和视角,谁就能激励别人发挥自身的潜能,取得难以置信的成就。

我们超感者拥有这样的能力,给周围的人插上梦想的翅膀。

第六章真相的力量

真理使人自由,无往不胜。

康德

在你追寻第六感的旅途中,你可能会遇到一些人,他们的说法,他们释放的信息与事实相去甚远。你的种种感官帮助你发现真相,识别谎言。你要努力去感受真相的力量,并运用这种力量更清晰更直接地把你的信息传递给别人。

在人与人的沟通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事实真相更强大更持久了。当然有时候你可能会受到伤害,但这取决于你的感觉,取决于你何时何地最佳地运用你灵敏的感官。

谎言的真相

绝对真理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衍生物,它遥不可及,难以实现。我们每天都在说谎,甚至说弥天大谎。说谎话比说真话容易得多,一点也不麻烦。研究人员发现,人们平均每天说谎200次,这也包括没有说出事实的全部。

在谈论事业或汽车时,男人们常常口无遮拦,而女性在聊到年龄或体重时不愿说真话。孩子们的情况不同,有些学者声称,小孩撒谎是他们心理发展的一部分。孩子一般4岁时开始说谎,而且大多发生在游戏的场景中。

坦白地说,我们不可能只说真话不说谎话,至少我们常常按自己的喜好随意扭曲事实真相。

研究人员发现了种种论据,来帮助我们发现谁在撒谎。

超感者视角

我们一直在寻找真理,真理在我们生活中举足轻重。原则上我认为,什么是真理,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佛教说人无法拥有真理而只能成为真理。

这本书读到这里,你已经了解如何使自己的感觉更敏锐,以观察和判断周围的情况。在这一章你将见识到最后的黄金法则。我们只有调动所有的感官,才能发现谎言。什么会阻拦你找到真相?如果你一直在用心阅读这本书,我相信你内在的“报警器”已经开启了。只差几步之遥,你就可以解读各种信号了。这几步如何走?现在我开始告诉你,请你注意几个细节而忽视一般的事实。这几个细节必须完整地与整个人和全部的背景结合在一起考量。

识别谎言

为了发现谎言,你要具备:

1.专注的耳朵

2.专注的眼睛

3.专注的感觉

对肢体语言、声音和话语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识别谎言。这里要特别谨慎,不要草率地下结论,因为很多细节容易被错误理解,并且每个人具体的情况不同。

“校准”是关键

准确评价一个人说的话是真还是假,关键在于“校准”的过程。“校准”是指专心观察目标人物,关注他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反复推敲。“校准”的过程需要所有的感官参与其中,你要学会前后对照。“校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你得注意那些非言语的信息,这些信息告诉我们这个人此刻处于什么状态。

肢体语言

经常撒谎的人往往表现出特定的肢体语言。说谎的人喜欢经常摸摸脸,挠挠鼻子,摸耳朵或者摆弄头发,笑的样子也不自然。频繁地发笑也是撒谎的征兆,他们以此来掩盖自己心里的不安。笑得是否自然,这可以从面部表情上观察到。如果一个人是发自内心的笑,那么他脸上会洋溢着快乐,嘴角、眼睛和下巴等全部会反射出他的快乐。但若是勉强发笑,只会嘴巴动一动。

手势和面部表情的时间点也会有出入。比如当一个骗子说“蛋糕真好吃!”时,说完以后他才会微笑。而一个真心赞美的人在说这话的同时就开始微笑了。一个人撒谎时胳膊和手的动作也是放不开的,他很少有大的动作,相反胳膊可能会贴紧身体,避免有大幅度动作。

当说谎者感觉情况不妙时,这时他面前的物品会派上用场。比如他会把咖啡杯或找本书拿在手里,以此来掩饰和保护自己。

压力和紧张情绪会导致以下这些小动作和信号,帮助我们识别假话:摸鼻子或耳朵,坐立不安,玩头发,脸红,擦额头的汗,改变身体的姿势,舔嘴唇,整理衣服,把玩或者揪掉线头一类的小东西,玩或者啃手指甲,隐藏手或腿,拿手捂嘴,手或腿交叉,吃东西,不停地抽烟,玩笔、手机或者项链戒指等。

眼睛

我们在《视觉的奥秘》那一章讲过如何识别人的认知层次,以及人们的信息是重新构建还是从记忆中搜寻。这种区分是根据眼睛识别谎言的关键。

当我们向别人提出一个问题时,我们要仔细观察对方眼睛朝什么方向转动。如果他如实回答,那么他的话是无须构建和组织的。这个人坐在我们对面,眼睛朝左上方看,那么这就是一个撒谎的征兆,他在组织和构建话语。尤其是在采访一个人时,人们可以准确地看到眼睛的变化。

一个人经常眨眼,这表明他很紧张,他说的有些东西不对劲。特别明显的是此时他可能不愿意有目光交流,他的目光会躲闪。相反有些人在撒谎时习惯跟对方有目光交流,他以为这样可以迷惑对方。另外人们在说谎时不需要太多调动大脑里的记忆,按照眼睛模型,就是说没有必要活动眼睛。

下面的一些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揭穿谎言:眼睛很少动,频繁眨眼,瞳孔放大,眨眼时眼睛闭的时间稍长。

耳朵

当别人杜撰一件事时,特别有意思的是细节往往多于必要的内容,他的描述常常过于精确。这当中他所提到的人的名字就很可疑,原本该说“她”或“他”时,这个人常常会说“汉娜”或“雷奥”。并且他的讲述也不太自然。

一个人说谎时,谈话过程中的停顿会让他很不安。这时转换话题会帮助他避免刚才的内容继续下去。所以当有人说起别的话题时,撒谎者非常兴奋和积极地回应。当话题突然转变时,刚才说真话的那个人往往会有点懊恼。

说谎的人很少使用第一人称“我”。他的意图是拉开自己和谈话内容的距离。

听话听音,说谎者喜欢开始一句话,然后停止,再从头说一遍。当一个问题他没有清楚回答,或者他的回答含糊其辞,或者他的回答很值得考虑,这时你要留意,他多半是在说谎话。

匹诺曹效应

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匹诺曹鼻子变长的故事并不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完全是胡编乱造。当一个人说谎话时,体内会分泌一种激素,这种激素能够加快鼻子的血液流通,从而有可能使鼻子长长千分之一毫米。

此外他们也发现,一个人在说谎时会比他说真话时更加频繁地摸自己的鼻子。

真话还没穿上鞋,谎言早已绕地球跑三圈了。

马克·吐温

超感者内部消息

你肯定经历过这样的事:你跟别人谈话时,他尽力让你相信他所说的这件事是真的。他的话语和从头到脚的肢体语言,看上去滴水不漏,但是你潜意识里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你运用一切识别谎言的技巧和方法,都找不到漏洞。但是你心里仍不踏实,在以后的某个时间你的怀疑得到证实,这时你非常开心,因为自己没有被骗。

如上文所说,的确有很多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识别谎言,但是最高的境界是依靠我们自己的感觉。

上一章我们反复提到的敏感的心,就是凭着本能和移情发现别人说话的不实之处。这里我要鼓励你相信自己的感觉。当然有时你的感觉未必是对的,但你要允许自己犯错误,这样才能成功达到你的第六感。

当我在舞台上表演时,我非常相信自己的感觉。很多时候我听从自己心里的声音来判断眼前的这个人说的话是不是真的。不管你信不信,内心真实的感觉在很多时候帮了我的大忙。

当然,一开始我会观察谈话对象,分析他的语言、表情和行为模式,综合解读这一切,然后做出判断。如果我的感觉证实了所有的判断,那么我就能做出非常正确的结论。

帮你揭穿谎言的小贴士

这些建议只是一些提示和帮助,未必是原则和规律,所有的细节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

他经常摸自己脸的某个部位吗(鼻子、头发、耳朵,等等)?

你有留意他眉毛和瞳孔的变化吗?

他是否极其夸张或者不自然地大笑?

当他笑时,是整张脸在笑,特别是眼睛,还是仅仅嘴角动一动而已?

他的面目表情和姿势合拍吗?

他的双手和胳膊是分开还是合在一起的?

有什么东西横在你们之间吗?

他的眼睛一般朝什么方向看?——参考眼睛模式。

他的回答是及时还是延迟?

他是否尽量避免直接描述事实,经常含糊其辞?

他的音量、语调和语速有什么变化吗?

他是否经常改变用词和说法?

他的描述详尽吗?

当谈话中间需要休息时,他做何反应?

当话题改变时,他什么反应?

他是否很少用第一人称?

你的本能和直觉告诉你什么?

测谎仪

现在出现了不少技术手段,帮助人们识别谎言。测谎仪是其中之一,通过测量一个人回答问题时的血压、脉搏、呼吸和皮肤的电传导力等来判断他是否在说真话。

超感者最高机密

有一次一家电台邀请我做一个跟测谎仪有关的采访,我很愉快地答应了,盘算着所有的提问我都将如实回答,因为我不知道自己在测谎仪面前是否发挥稳定。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测谎仪没有任何异常的反应,它证实了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实的。

有意思的是采访之后的小试验。话筒关掉以后,操作测谎仪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还没有人能够骗到测谎仪,接着他问我是否愿意挑战一下。

于是我们把刚才的问题重复了一遍,而我则一半说真话一半说假话。你能想象到吗?测谎仪还是没有做出异常反应,我居然成功地骗过了它!在www。manuelhoreth。at你可以听到这篇采访。

这里我不想谈论测谎仪的工作原理,只想告诉你:当一个人坚定地认为自己所说的全是真的,自己所有的感官都强化这种意识,那么即使是谎言也会被认为是真话。我称之为感官的诡计。这里的关键是有意识地去强化,而不泄露任何真相。

测谎仪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这个人是否在说谎,它只能提供一些数据和指标。如何分析和解读这些数据,这取决于工作人员。那么测谎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

原则上假定说谎者在撒谎时会觉得不安和紧张。这些信号我们未必能看得见,但是神经系统会有异常反应,比如血压不稳,脉搏加快,心跳加速,呼吸不均,皮肤的电阻变化(表现为发抖或出汗等),这些指标测谎仪能够记录下来。

研究人员也发现了其他的揭穿谎言的方法,比如测谎软件,即通过监测面部表情或给大脑做电磁波扫描,以此来寻找蛛丝马迹。研究者认为,说谎时大脑的活动跟正常情况不同。

谎言总有两面:一是有人说,一是有人信。

霍默·辛普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