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感官操控力
14729100000005

第5章 听觉的魔力环

有人曾经上过“学会倾听”培训班吗?多半没有吧。但“学会表达”这种班肯定有不少人参加过。职场上,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这毋庸置疑。但有一点常常被人们忽视,如果不懂倾听,别人说得再好也没用,再高超的修辞技巧也派不上用场。

人人都会听,问题是该如何去听。

这个图显示,听包含不同的层次。环形图最里面的称之为听见,就是指声音引起我们的注意。第二个环称为倾听,这表示听话者虽然听见了别人说话,却不花心思去思考别人想表达什么意思。最外面的是仔细倾听,指的是“积极倾听”的艺术。

下面我们要探讨一下各个环形的意义。

听见

听却听不进去是说一个人在谈话过程中只顾忙自己的,别人的话如同耳旁风。表面上虽然听见了对方说的话,却不跟着谈话的思路走。如果对方突然提出一个问题,他肯定回答不上来,因为他根本没注意对方说了什么,脑子里只想着自己的事。这样的人只等着对方停下来,自己好开始说话。这种人会利用巧妙的言辞来掩饰他们根本没用心听。

A:昨天我去看了施林格塞夫的新作品,刚开始我有点看不懂情节,中场休息后……

B:我知道,上次我看话剧是在春天,当时……

还有一种可能,听话者如同一个机器人,面带微笑,只说一些诸如“是的”“不”“没错”等表示赞同或否定的话。这时不容易看出对方心不在焉。

不少人有选择地听别人说话,只听进去他们喜欢的内容。比如,当谈话气氛很好的时候,他们愿意听进去(“谢谢你昨天帮我收拾东西。”),而一旦说到不好的事时,他们的脑子就开小差,只关注自己的事了(“为什么你又忘了把垃圾拿下去,我跟你说很多次了,这事很重要!”)。

倾听

从内向外第二个环代表谈话一方虽然在听,可是并不去思考说话者到底想说什么。他听别人说话时,给说话一方的印象是他听得很专心,但事实上他已经“身处九霄云外”。

另外一种形式是消极倾听。这里听者虽然在用心听,可是从不打断说话者,虽然在听,可是几乎没有任何反应,这时说话者经常不清楚他的话是否引起了别人的注意。对于很多人来说,消极的倾听者很容易误导别人,有时说话者只顾说自己的事,听者偶尔的一声“哦”“嗯”等也不会干扰他。

积极倾听

最外面的一个环代表积极的倾听,包含倾听的艺术。积极倾听意味着,听话者很投入地关注对方说的话,不仅注意内容,还留意对方说话的语调和插入语。说话者因此知道,此时此刻自己说的话很受重视,引起了关注。

积极的倾听是指听者给予说话者最大限度的关注,以建立对方的信任。听者非常谨慎自己的言辞,尽量避免按自己的意思去解释对方说的话。若有不清楚的地方,尝试把对方说的话总结一下,或者干脆直接提出疑问。如此积极的参与,使得听者很受鼓励,乐意继续说下去。

这样的谈话进行得十分流畅,很少有误解。下面我们要谈谈如何做到积极倾听的技巧。

积极倾听的技巧

下次和人聊天时,你试着用一下这些技巧,你一定会有全新的经历。稍加练习,会让周围的人对你产生好感,你将是一个出色的倾诉对象。

超感原则指导下交流的要点:

想别人所想

听别人说话的同时,设身处地地和对方一起思考,注意不要随己意去解读别人的话。同步思考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基础。

以对方为基准

以对方为基准很重要,因为这样听者才能进入说话者的状态,传递出愿意交谈的信号。你要参与到对话中去!

有先有后

要注意听和说的节奏,因为打断别人说话很影响交流。给对方时间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必要时你可以稍微休息一下,有时对方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把话说明白。

宽容

欣赏对方,让他感觉到听者本人已进入对话,对于他所说的,表示尊重。

专心

一定要专心,所有的感觉都要围绕说话者,积极参与,留意对方的语调、语速和用词。

生动

关注对方说的话,积极参与谈话,从而使交流变得生动。适应说话者,模仿他,推动谈话。

超感者内部消息

在舞台上,面对一个观众,我一听一看,就能获得关于他的基本信息。积极倾听会让这些信息更具体,不仅要听对方说什么,还要注意对方是怎么说的。

他声音如何,低沉、高亢、有力、微弱、放松、费力?

语速是快还是慢,说普通话还是方言?

他用怎样的词汇?用词的数量和质量怎么样?

他如何强调某些词语?

超感者在听别人说话时,不止是听内容,更多的是透过内容找信息,找说话者有意或无意释放的信息。

你可以随时随地练习。

根据不同的声音特质,可以推断出说话者的性格特征:

自信:声音有力,放松

坦诚:常常自然流露出方言的痕迹,用词随意,呼吸自然

害羞:声音平缓,没有重音

害怕:呼吸无力,极力吸气,有头音

拘谨:发音不清晰,说话不自然

尽可能多地收集说话者的信息,这样会帮助你更加准确、客观地评价他们。

听别人说话时,把听到的内容和他无意识释放的信息做比较。

模糊的信息

上文提到过,玛瑞的秘密就是她懂得如何积极倾听,如何对谈话释放正面的影响。交流涉及两个人——信息的发出者和接收者,玛瑞作为信息的发出者时可以影响对方的接受,这个秘密她得手把手地教撒莱,因为撒莱不知道如何发出信息,以使新上司顺利接收到。

沟通意味着思想和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或一些人,目的是实现两者或多个人之间的彼此理解。

上图演示了信息在发出者和接收者之间传递的过程,这中间可能出现干扰因素,使得交流困难甚至停止。我们把这些干扰因素称为“迷雾”,它们给原来的信息蒙上了一层面纱,这些“迷雾”多种多样。

噪音会干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接收者不明白发出者的意思,因为周围的环境太吵了。接收者听不懂发出者使用的陌生词汇,也会使双方交流不畅。双方不同的语言水平也会有影响。跟小孩说话时,人们自然要降低语言层次,这样孩子才能听懂。信息发出者要去适应接收者。孩子认为合乎逻辑的话,在大人的交谈中却未必如此。

信息发出者在交流过程中负有很大责任。他要尽可能保证自己说的话不受任何干扰地达到听者那里。如果对方听不懂,那么他要重新表述,使对方明白。

信息发出者负责让信息准确易懂地达到接收者。如果对方不明白,那么责任多在发出者身上。

到目前为止,很多书都把责任归结到发出者身上。作为说话者,其实很难总是找到适合听者的语言,除非他能先知先觉。但的确有一些技巧能够帮助信息到达“会听”的耳,这正是超感者一直在努力的工作。具体内容将在下一节展开。

超感者内部消息

超感者与人沟通的艺术首要是关注听者和说者之间的关系。这里,“同感”发挥重要作用。如果谈话双方彼此产生好感,那么信息很容易传递。如果双方的关系合拍,那么即使有些信息表达得不甚清楚,也很容易彼此理解——因为听者能从双方所处的关系出发做出回应。

双方关系的层次决定了沟通内容的层次!

即使别人对我很有好感,我和他的关系也很合拍,可是我发现在某些时候依然不能达到我想要的效果。所以,为了保证信息精确并且合乎目标地传递,这里面一定大有文章可做。

出于这个原因,我研究了交流模式,最优的是四耳模式,除了考虑交流过程中的关系层次,还有其他三个层次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