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色盲讲故事.1
1473100000010

第10章 唯我独尊 (1)

杀人者,白起

秦昭王十一年(公元前296年),齐、韩、魏、赵、宋五国联军准备横渡黄河的时候,秦国很识趣地吐出了所侵占的韩国和魏国的部分土地。

秦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齐国奇迹般地复国。

时光,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十几年。

真是说书的嘴儿,唱戏的腿儿,不经意间就让秦国跑了十几年龙套。

这十几年来,东方的舞台上精彩纷呈,赵国在沙丘上演的那部英雄谢幕的悲情大片,打响了大片时代的第一枪。接下来是更加精彩的燕国复仇记,所有大腕儿(战国七雄凑齐了)都参演了这部囊括了所有戏剧元素的大片,就演员阵容来说,一点儿都不比《建国大业》差。这部大片的结局也不落俗套,复仇者并没有收获一个报仇雪恨的大团圆结局。

虽然自己的档期很紧张,秦国还是挤出时间,跨过千山万水、不远千里登上东方舞台,在燕齐恩仇大片中友情客串了一把(没捞到太多的实质好处)。

大腕儿就是大腕儿,你老让他跑龙套,他是肯定会翻脸的,再说了,在那个时代,秦国压根儿就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跑龙套的。

虽然在东方舞台上,秦国只是一个群众演员的角色,但是在西方舞台上,它是唯一的主角儿。绝对的男一号。绝对的戏霸。

在燕齐恩仇大片中,主角们很努力地表演了四五年,无数人的鲜血也永远留在了舞台上,跟它们相比,秦国这个戏霸在西方舞台上制造的血腥绝对不比他们少,甚至更多。

秦昭王十一年,面对着五国联军,秦国吃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亏。

几十艘帆板船混搭在一起,终究成不了航母战斗群,早晚有散摊儿的时候,当它们散摊儿的时候,秦国的机会就来了,地处中原的韩、魏光荣地成为了第一批遭殃者。

这会儿,魏国早就缩到韩国的背后了,韩国只好无可奈何地走上了抵抗秦国的前沿,也就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公元前307年,韩国失去了宜阳,整个国家就完全暴露在秦国的全天候打击范围之内,秦国可以随时从它这里捞点儿什么,还不用付出什么特别的代价。

拿下宜阳后,秦国就派甘茂的副手向寿去治理宜阳。向寿跟宣太后沾亲带故,并且跟秦昭王是光屁股的交情,北京话,发小儿。向寿先生在宜阳的主要工作,就是折腾韩国。

公元前294年,向寿拿下了韩国的武始(今河北邯郸西南)。

这一年,也是另一个人的黄道吉“年”。

机器。

恐怖的机器。

恐怖的杀人机器。

这个恐怖的杀人机器,就是白起,冷兵器时代的第一杀人机器。

关于白起的个人信息,现在所能找到的只是他的籍贯:白起者,郿人也。郿,今天陕西省眉县。也就是说,白起是秦国自己土产的。

自从秦孝公以来,秦国的各种人才大多是外来的,无论是政治人才还是军事人才。经过几十年的培养,秦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土产人才。

改革开放很重要,不但能引进很多看得见的人才、技术、经验,还能在无形中锻炼自己的人才队伍,虽然周期长了一点儿,考虑到百年树人这个规律,这个时间成本还是必需的。

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基本国策就是耕战,它土产的人才也紧随时代的脉搏,大多都具有极强的战斗力,白起如此,王翦也是如此。

公元前294年,白起首次亮相历史舞台,牛刀小试,在中原腹地露了一小手儿,攻取了韩国的新城(今河南伊川县),爵位也由十级的左庶长,提升到了十二级的左更。

韩国相对于其他大国是个软柿子,但好歹也是个大国,面对着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它怎么着也得挣扎一下。

第二年,在韩国前线,秦国就没有那么得心应手了。

秦国的磕磕绊绊,给白起送上了一个机会。白起能够拿到这个机会,要感谢一个人,他生命中的贵人——秦国的相国,秦昭王的舅舅魏冉,正是他向秦昭王推荐了白起,建议用白起来取代向寿,负责韩国方面的事务。

面对不怎么争气的发小儿,秦昭王也很无奈,既然烂泥扶不上墙,那就换人。

贵人很重要,自己的水平更重要,自己没两把刷子,再贵的人也没法永远罩着你。

秦昭王同意了舅舅的建议,起用了刚刚立功的白起。

此时,韩国就是魏国的防火墙,如果这道防火墙被秦国人攻破,魏国要想保证自己的信息安全,就比较没戏了。魏国很有觉悟,自觉地把自己跟韩国捆到了一块儿,一起来面对秦国的刀锋。如果可能的话,它们还要拉上更多的人,共同跟秦国死磕,可惜其他国家都有自己的事儿,没空儿搭理它们。

三晋中的另一个——赵国,刚经历过政变,主公赵武灵王被饿死了,内政问题一头包,哪有闲心管外面的事儿啊。

燕国还在韬光养晦准备复仇呢,其他的问题,它一概是打酱油的。

那两个超级大国也各有各的事儿,齐国出了大麻烦,领导人齐湣王竟然被别人劫持了,虽然有惊无险,但是也需要在内部进行一次整风,否则下一次就不是被劫持了,而是直接被咔嚓了。

楚国倒是对秦国有刻骨的仇恨,但是它刚给前任领导人楚怀王办理完丧事,正式坐稳位子的新领导楚顷襄王,也得先熟悉一下工作环境。

一圈儿看下来,也只有魏国和韩国这对难兄难弟来做一对同命鸟了。

夫妻本是同命鸟,大难临头各自飞,韩国和魏国倒还没有这么没出息,但是它们两家每人都揣着一个小算盘。

韩国人认为自己是魏国前面的墙,站出来给魏国人挡子弹就已经很够哥儿们了,跟秦国人玩儿命的活儿,还得魏国人去干,自己人作好防守就是了。

魏国人呢,认为韩国是在为它自己作战,魏国不过是来友情客串的,再说韩国将士的战斗力也相当不错,它不出头谁出头。

一人一把号,各有各的调,这两家不和谐地等来了白起。

虽然手头的人马不足韩魏联军的一半儿,但首次在秦国担纲重要角色的白起并没有怯场,来了一个惊艳的首秀。

白起先是用疑兵牵制住韩军,然后集中优势兵力,突袭了精力不集中的魏军。魏军歇菜了,韩军也就不是盘儿菜了。

战后清点战果,白起俘虏两国联军的将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

跟前辈相比,白起的这份成绩单没有啥特别亮丽的。当年秦献公打败的三晋联军,比现今的韩魏联军不知要高多少档次。临终前,秦献公也俘虏过魏国的大将。

但是,这个数字绝对是震撼级的。

二十四万。

不是被白起打败的韩魏联军的总人数,而是秦军将士的斩首数目。

韩魏两国的联军遭遇了一次洗礼,血腥的洗礼。

打败一支二十万人的军队都得火烧战船,要是去砍二十多万士兵的脑袋……

秦人的剽悍,实在让人不寒而栗。

这一战发生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史称伊阙之战。

这一战后,白起的爵位从十二级的左更,上升到了十六级的大良造,白起本人还获得了秦国国尉这么一个高级职位。

中原,我来也

自从秦孝公以后,秦国人就走上了一条实用主义的不归路,反映到土地上就是,嘴边的一定要做到盆干碗净,绝不浪费一粒粮食,用俩字儿来说就是——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