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色盲讲故事.1
1473100000016

第16章 秦国转型 (2)

魏齐不仅仅是魏国的丞相,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魏国的王室成员。

这一次,范雎在齐国出尽了风头,露净了脸,把齐国的最高领导都惊动了。号称中国最牛的百度防火墙都被人攻破了,这世上还有什么不透风的东西呢,范雎在齐国的优异表现,早晚也会突破魏王周围的层层防火墙,传到魏王的耳朵里。

就凭范雎的口才,见了魏王,一通嘀咕,魏王还不得赶忙送上五子登科啊(参见苏秦、张仪辉煌史)。魏国的既得利益集团看到这一幕,那将是多么心酸啊。

更可怕的是,如果范雎不幸是商鞅那样的家伙,他一朝大权在手,多少王室成员要哭爹喊娘啊(具体参见商鞅变法)。

魏齐让众宾客围观修理范雎,以助酒兴,就是杀范雎这只鸡,给那些在魏国游说的猴看,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指望靠耍嘴皮子在魏国讨得富贵,那你得先让判官把你的大名从生死簿上删除。

魏齐断绝了游说之人在魏国谋求富贵的高速公路,也断绝了魏国的未来。

事实上,魏国早就没有了未来。

蜷缩在厕所里,有出气儿没进气儿的范雎,没闲工夫琢磨魏齐的深谋远虑,他只想快点儿离开这个不是人待的地方。

范雎用微弱的声音,恳求守卫厕所的人:拜托帮我逃离这儿,以后我一定会重重报答你。

厕所这么个地儿,咋还安排个守卫呢?

应该安排,警戒级别还不能太低。

人在如厕的时候警惕性最低,而且厕所的空间极其有限,基本上没有太多回旋余地。

良好的时机,有限的空间,刺客们此时此地出手,成功率应该在90%左右。

当年,刺客豫让就曾经怀揣匕首在厕所中蹲守,想结果了赵襄子给老主人知瑶报仇。

关键时刻,赵襄子第六感从天而降,逃过了一劫。

后来刘邦也是靠第六感,躲过了厕所中的陷阱。

据说当年尼克松访华的时候,白宫的特工们就霸占了唯一的厕所,只允许总统本人使用,就连随访的美国国务卿都不能进入。

看到了吧,厕所守卫,责任重如泰山啊。

守卫厕所,本来就不是一个好差事,现在又被搭配了一个半死不活的伴侣,这个守卫也够晦气的。

即使守卫的胆子不小,但是跟一个随时可能死去的人做伴儿,心中也难免会疙疙瘩瘩的,他也想赶紧把这个烫手山芋扔出去。

这个守卫也是厚道人,向魏齐请示的时候,并没有实话实说,只是说把这个“死人”丢出去。

我相信,这个守卫只是为了解除自己心理上的负担,而不是希图范雎的重谢,就当时的情况来看,范雎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个事儿,这重谢,鬼知道哪个驴年能兑现啊。

醉得七荤八素的魏齐,当时也没脑子了,稀里糊涂地就点头同意了。

大难不死的范雎,并没有迎来后福,魏齐醒酒后,觉得范雎那么机灵的人,应该不会就那么着交待了,继续找范雎的晦气,大有“生要见人,死要见尸”的执著。

范雎的运气真不坏,遇到了一个不买丞相大人账的人,郑安平。

郑安平收留了范雎,并把他藏了起来。

看来,李悝为魏国制定的法令,在严苛程度上跟商鞅的法令明显不在一个档次上,在秦国绝没有人敢收留范雎这种人。

亡命天涯的范雎,也只好隐姓埋名,换了个马甲——张禄。

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范雎这个ID被注销了。为了行文一致,文中还是用范雎,只有在人物对话的时候用张禄这个ID。

换马甲,就是一句话的事儿,不过,你穿着张禄的马甲,长着范雎的脸,也没法在魏国混不是。

长着范雎脸的张禄,只能在魏国痴痴地等待,等待着一个星探,来把他带上异国的舞台。

孙膑当年是因为身体条件受限,实在没办法去主动寻找舞台,不知道范雎为啥也这么被动,难道还是因为没钱?

老天爷没有让范雎等待太长时间,星探就来到了魏国,这个星探不是来自东方,而是来自西方。他就是秦国的谒者王稽。

听说秦国的使者来到了魏国,郑安平就冒充服务生前来为王稽服务。

谒者王稽这次出使魏国,除了公开的工作外,还有一项特殊的使命。

为了完成这项使命,王稽要从身边的魏国人身上打开突破口。

王稽就问郑安平:魏国有什么贤人,可以跟我一同前往秦国啊?

郑安平忙前忙后等的就是这句话,赶紧说:我有个老乡张禄,想跟你聊聊天下大事。不过呢,他跟别人有过节,大白天是不敢露面的。

那就晚上来吧,也许王稽听说过孙膑的故事,这个夜猫子一样的张禄,或许能成就另一段孙膑式的传奇。

夜。

郑安平带着老乡张禄前来拜见王稽。

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虽然聊得不是特别深入,但是王稽还是感觉到这位张先生真的有两把刷子。

完成了公开工作后,王稽回国,顺便捎上了范雎。

强悍的穰侯VS狡猾的范雎

按说秦国根本用不着派星探出去主动寻找明星,就凭它这个舞台,多大的腕儿也得像过江的鲫鱼那样,纷纷上赶着前来跑龙套,没名气的恨不得天天被潜规则。

商鞅变法之后,秦昭王登基之前,秦国的舞台就是一个这样的舞台。

那个时代,在秦国的舞台上晃悠的大多是外来人员,除了一个樗里子,秦国本土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人物。

但是,在秦昭王登基后,天下士子西进的大门被关闭了。

关闭它的人,就是穰侯魏冉,秦昭王的舅舅。

那些耍嘴皮子的,一通忽悠下来,很容易从国家领导人那里拿到五子登科,跟既得利益者抢饭碗。

秦国的既得利益者就有着惨痛的教训,商鞅跟秦孝公聊了几天,非但抢了他们的饭碗,而且还砸了他们的铁饭碗,整得他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不过呢,商鞅这种砸人饭碗的举动,给秦国的领导人带来了无数好处,最明显的就是,秦国以后只有一个人说了算,那就是国君。

秦惠王虽然不待见商鞅,但是一点儿都不屏蔽地接收了商鞅那一套,继续压制那些原来的既得利益者,尤其是王族成员,秦惠王对自己的弟弟也留了一个心眼儿。

不任用王族成员,那就继续引进外来人员,这些外来人员有一个特殊的优点,在秦国,他们都是无根的草,只能依附于领导人,不会去打领导人的主意,多安全啊。

除了安全,秦国领导人用起这种人来也简单方便,想用就用,想扔就扔,比抹布还好打发。

秦国领导人保持绝对权威,并且随心所欲使用人才的时代,随着秦昭王的登基而结束。

秦昭王能走上领导岗位,首先是沾了哥哥胡折腾的光,如果哥哥认认真真地当领导,而不是去折腾着当运动员,这秦国就没他什么份儿了。

一个哥哥倒下了,千万个弟弟站了起来。

这时候,能干的舅舅挺身而出,不但送给秦昭王一个宝座,还很努力地帮他看护这个宝座。

面对这么一个舅舅,秦昭王要是不表示一下,实在说不过去,一来是报答舅舅的大恩大德,二来也是让自己坐得更稳当。对舅舅都表示了,对老妈那就更不能吝啬了。

后宫、外戚这两股一直在幕后的政治力量,走向了秦国的前台。

宫廷内,秦昭王的背后是老妈宣太后,朝廷上,秦昭王的面前是舅舅魏冉。

换句话说,秦国形成了新的既得利益集团——外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