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色盲讲故事.1
1473100000048

第48章 吕氏春秋 (2)

除了普通人这个身份,吕不韦还有一个身份:秦国的相国。

政治人物的每一个微小动作,都能让人浮想联翩半天。要是鸡飞狗跳地折腾了大半天,再说我这是闹着玩儿呢,鬼信啊。

吕相国到底想干啥呢?

软实力之所以叫软实力,就是因为它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又很顽固地无处不在,甚至渗透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硬性规定。要是硬来,那就是一场又一场的血雨腥风,清初的剃发易服制造的血腥,今天还能嗅得到。

软实力的建设、改造,相当费劲。

软实力的扩张,更费劲,它不仅需要一系列规章制度来制定标准,还需要大量的人以身作则,润物细无声地配合。

这会儿,秦国人糟糕的国际形象就放到了天下人的面前。

这帮人,除了人头,对其他的一点儿兴趣都没有,有时候还冲手无寸铁的人下手。指望这些人配合秦国的软实力扩张,是没戏的。

秦国人,是该改变的时候了,除了耕田、织布、杀人,也该考虑点儿别的了。

我认为吕不韦这么大张旗鼓地闹腾,是要在秦国的中高层刮起一阵头脑风暴,改造他们那深入骨髓的实用主义作风,让他们学会做表面文章,然后,再让这些人回去教导普通的秦国人,以后不要光顾着埋头杀人了,还要学会团结最广大的群众。

一字千金,是挑衅,也是警告。要是不换思想,很可能就是换位子,毕竟这会儿说了算的是吕相国。

简单说,吕不韦这么做,就是要洗脑。先给秦国人洗脑,然后让这些被洗脑的秦国人去给未来的天下人洗脑,让天下人知道,秦国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

如果只是为了洗脑的话,倒也犯不着这么折腾。吕相国不差钱,誊写一批《吕氏春秋》免费分发,再顺便给各级官吏和识字儿的秦国人办个学习班,也能齐活儿,反正这种人在当时的秦国也没多少个。

别忘了,吕不韦是个政治人物,他除了要着眼于长远的政治目标,还会打一下眼皮子底下的算盘。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应该不会有人去给吕相国添堵,傻了吧唧地真的去动《吕氏春秋》上的花花草草。

一字千金还是吕不韦的一个政治秀,在这个大秀场上,吕不韦的权势展示得淋漓尽致。

在秦国,除了政治上的权势,吕相国还垄断了文化话语权。

这个一字千金,跟后来赵高的指鹿为马有异曲同工之处。

至此,吕不韦攀上了人生的珠穆朗玛峰。

虽然吕不韦赋予了《吕氏春秋》太多的额外色彩,但是不能因为他的动机不地道,就说这本书也不咋地。《吕氏春秋》的确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东汉高诱在给它作注时说它“大出诸子之右”,评价不可谓不高。

《吕氏春秋》分为八览、六论、十二纪,记录了大量的古代知识,其中包括大量的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佚文及一些古代科学知识,里面不少内容是其他书中所没有的,称得上是一部古代版的百科全书。

吕不韦没有编纂百科全书的觉悟,他的目的还是着眼于传播自己认同的思想。最能体现吕不韦想法的,就是《吕氏春秋》中的十二纪。

吕不韦本人也相当看重这十二纪,还亲自作了序。

在这十二纪中糅合了先秦时期的各种思想,吕不韦本人都认为,天上、地下、人间,一切的一切都在这十二纪中了,一条漏网之鱼都没有。

但是,在这十二纪中,明显遗漏了一家重要的思想:法家的思想。

到了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基本上算是当时的显学,秦国的国家意识形态就是法家思想。这十二纪中非但没有提到法家的学说,还有意无意地跟法家拧着来。

例如,法家三派无论是法、术还是势,都是极力加强君主的权力,《吕氏春秋》开篇却是限制君主的权力,指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这就有点儿意味深长的意思了。

吕不韦是不是想彻底改造秦国的意识形态,为未来的天下确立另一个意识形态呢?

吕不韦理想的国家意识形态,是不是符合时代的需要呢?

一切都没有答案,也永远不会有答案了。

就在《吕氏春秋》成书后不久,吕不韦也仓皇地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离开了秦国的政治舞台。

吕不韦绝对是个成功的商人,他那商业眼光的确精准得吓人,从一个谁也不待见的异人身上看到了一条通天大道,做成了到今天为止最大的一笔风险投资。

但是,跟自己的商业眼光相比,吕不韦的政治眼光也就是个刚起步的水平。就是这个政治眼光的低水平,给吕不韦带来了麻烦,大麻烦。

吕不韦只是错看了两个人,这两个人还彼此很不对付。就是这两个彼此不对付的人的非典型合作,让吕不韦狼狈地离开了政治舞台。

风花雪月那些事儿

没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吕不韦在秦国空白的文化领域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虽然《吕氏春秋》是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他本人并没有写多少字儿,但是门客是吕不韦组织起来的,《吕氏春秋》是他们的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吕不韦所有。

那时候还没有知识产权一说,即便有,估计吕相国也不怎么在乎知识产权归谁所有。吕不韦是一个政治人物,政治人物首先要考虑的是有什么政治作为,而不是学术成就,他们不需要通过论文来评定职称。

在秦国的政治天平上,吕不韦的分量还是蛮够的。在他主政期间,秦国发扬优良传统,继续挥着刀玩儿命地折腾,虽然没有发动什么惊天动地的战役,但秦国还是蚕食了三晋的大片领土,这一点吕不韦并不比他的前辈们逊色多少。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期间,秦军将士的斩首数目直线下降。有记载的,只是麃公在始皇帝二年(前245年)斩首三万。

看来,吕不韦在秦国进行的软实力建设,还是有一定成效的。

这个不怎么买吕相国账的麃公,还不是一般人,说起来也算是跟吕不韦一个级别的托孤大臣。

始皇帝三年(前244年),另一个托孤大臣王齮去世后,吕不韦少了不少掣肘,以后他是硬实力、软实力两手抓,两手都很硬,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无愧于时代的重托。

再无愧于时代的政治人物,那他也是人,是吃喝拉撒的人,下了班也会有私生活。不过政治人物的私生活跟普通人还是很不一样的,弄不好就会是惊涛骇浪。

克林顿那点子破事儿,放在普通人身上,顶多也就是闹一下家庭纠纷,到他那儿,就得开国会听证会,还被弹劾了一下,虽然无惊无险,但也被搞得灰头土脸。

两千多年前的吕不韦没有克林顿先生那么幸运,他因为私生活不检点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

吕不韦把跟自己同居的歌姬赵姬送给异人,在今天看来是违背公序良俗,但在当时的确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过在异人死后,吕不韦的所作所为,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有点儿不靠谱,他又成了赵姬的入幕之宾。

秦国的民间不主流,高层也不怎么靠谱,要是那年头就有了报纸的话,宣太后这个绯闻女王肯定能天天登上八卦版的头条,曝光度不会比当年的戴安娜王妃差多少。

孝文王的老妈,死得比他老爸秦昭王还早,也就没有了闹绯闻的机会。孝文王的媳妇,庄襄王的两个妈妈,华阳太后和夏太后(庄襄王的生母),总算不错,本本分分的,没有折腾出什么绯闻。

庄襄王死后,绯闻再一次降临到秦国太后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