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据优势地位的秦军,为什么要主动后撤呢?面对楚国人的突袭,一贯剽悍的秦军咋就这么不扛揍呢?
从当时的战斗场景来看,秦军没有非撤不可的理由啊。从后来李信的下场看,秦军这次主动撤退,应该不是李信本人犯了多大过失。我怀疑是秦军的整个作战体系出了问题,最有可能出问题的环节是后勤。秦国这次是大兵团超远距离作战,前期准备工作不够扎实的话,后勤上出点儿状况不是不可能。
臆测一下当时的情景。
在前方顺风顺水修理楚国人的秦军将士,接到了一个坏消息,后勤供应跟不上了。李信只好放弃跟楚国人继续纠缠,进行战略收缩,到城父跟蒙恬会师,积蓄力量,然后再彻底给楚国来个一次净。
急着回去填饱肚子的秦军将士,也没有回头看一下屁股后面,就火急火燎地往城父赶,结果让楚国人捡了个漏儿。
肚子里没食儿,又面对着不要命的楚国人,秦国人再剽悍,这会儿也不好使了,收获了一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我认为,在进行战略收缩的时候,李信过早暴露了自己的战略意图,战术上又没有对楚国人表示出足够的重视,因此才收获了这么一个完美的惨败。
如果说李信犯错的话,可能只有这么一个战术上的错误,这也给李信争取了一个不错的下场,后来还跟王贲一块儿搞定了燕国和齐国。
满怀期待胜利的秦王政,收到这么一个惨败的噩耗之后,腾的一下,火就上来了。
低成本运作,害死人啊!
李信这个家族,似乎有低成本运作的基因。他的后世子孙李广,喜欢低成本管理部队,行军打仗的时候,什么正步走齐步走,统统没有,驻军休整的时候,更是放羊,士兵自己觉着怎么方便就怎么来,连个警卫哨都不设,只靠外围的斥候来预警。李广的孙子李陵,更是牛气冲天,声称率五千步兵就可以扫荡单于王庭。
有意思的是,秦王政同意李信率二十万大军去搞定楚国,汉武帝也点头让李陵去试一下。
唉……
秦皇汉武,一个比一个不靠谱,秦王政多少还靠点儿谱,刘彻就让人没法说他什么啦。
对国家来说,低成本运作是好事儿,但是低成本建造的都是豆腐渣工程,那就是灾难了,尤其是军事行动。
对于李信为秦国建造的这个前所未有的军事豆腐渣工程,秦王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最起码也得负领导责任。
国君也是人,也会犯错误,犯了错误及时纠正了,还是好国君。秦王政就是这样的好国君。
正常情况下,秦王政把王翦召回咸阳,当面认个错,再派他去楚国前线,连本带利一块儿捞回来。领导人能做到这一步,就算十分到位了。秦王政认为,到位是远远不够的,要出位。
最后一战?
始皇帝二十三年(前224年),秦王政开着快车,亲自来到了频阳。
见到王翦后,秦王政的姿态很低,没听你的,果然出事儿了,将军虽然身体不适,但是怎么能看着不管呢?!王翦的姿态却很高,我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并且还不合大王的口味,您还是另请高明吧。
秦王政也有点儿不好意思,过去的事儿就不要再提啦!该做的老板都做了,该说的老板也都说了,王翦也就不能再端着了,他应该知道三十多年前秦国有个叫白起的是怎么死的。王翦开出了自己的条件,我还是以前的价码——至少六十万。
秦王政这次很痛快,都听你的。
六十万士兵,秦王政知道这是他全部(几乎)的兵力。
这是秦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军事行动,秦王政本人也相当重视,亲自把老将军送到霸上。
临别之际,王老将军开口了,提前兑现奖金吧,良田千顷,豪宅万间。
一听王翦说这话,秦王政有点儿吃惊,大将军出征,还怕以后会受穷吗?
王翦很实在,为大王做事儿,功劳再大,也不能封侯,只好趁现在您还看得起我,为子孙置办点儿家底儿啊。
秦王政一听,哈哈大笑,没说给也没说不给。
王翦的这个借口,很让我费解。
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一直是只看军功,功劳足够大,封侯是分分钟的事儿。先前秦国不但有“侯”(穰侯魏冉、应侯范雎等),还有“君”(商君商鞅、武安君白起等)。秦国什么时候终止了这一国策,不得而知。
从后来的史实看,秦国还是封过侯的,王翦的儿子王贲是通武侯、孙子王离是武城侯(一说武城侯是王翦本人),都是级别最高的彻侯。
也许,王翦所谓的“封侯”是周初的分封吧,这一点,秦王政是没法满足他的。
还没有出关呢(很可能是南方的武关),王翦就派出五拨人回去向领导索要奖金了。
旁边有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将军也太过分了吧。
是啊,按照秦国的规矩,打完仗后才能论功行赏,你现在还没离开本土呢,就没完没了地要这要那,说过分都是轻的,严格说来是违法。
王翦道出了自己知法犯法的不得已,大王生性多疑(跟童年的经历多少也有点儿关系),如今我率领着全国的兵力,如果不表现得贪心一点儿,怕是他会不放心啊。
所有的一切,到此结束,也不知道最后秦王政有没有答应王翦的要求。这就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大特点,故事是不是完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故事中的片段来说明一些东西,《春秋》那“微言大义”的遗风。
出关后,王翦首先来到了楚国的第二个都城陈,多少准备了一下,然后前往平舆前线。
听说秦国向前线增添了兵力,楚王负刍也知道,最关键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于是进行了全国总动员,把全部兵力投入到抗击秦军的前线。
让楚国人没想到的是,这次秦国人出奇地温柔,像乌龟一样藏在大营里,任凭楚国人怎么骂娘,就是不出头,权当是几只苍蝇在嗡嗡。
王翦将军也很悠闲,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狠抓炊事班建设,保证饭菜的质量,闲下来的时候就洗洗澡。同时,王将军还不搞特殊化,伙食标准向普通士兵看齐。
这一幕很让人熟悉吧,当年在长平廉颇面对秦国人也是这样做的。
李嘉诚可以穿着胶鞋,像在自己家一样在五星级宾馆里溜达,普通人穿着胶鞋连三星级宾馆的门都摸不着。关键不是穿什么鞋,而是鞋的主人是谁。
当年廉颇那么玩儿,很可能会把自己的国家玩儿死,现如今王翦这么玩儿,却不用担心自己的国家,因为他背后的国家是秦国,一个拥有超一流后勤的国家。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普通人每天大约消耗六斤粮食,六十万大军每天就得消耗掉至少三百六十万斤粮食。那时候的一斤,折合成今天的公制大概是250克左右,也就是半斤。
六十万秦军将士,光吃饭不干活的日子过了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好多天,《史记》中用了两个字儿——“久之”。
多久呢,不知道,不过可以参考一下长平大战。
长平战役,只是一个大规模的局部战役,秦国人就用了近半年时间。这次秦国人是要让楚国这个大块头彻底洗洗睡吧,时间应该不会比长平大战短。
做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就会知道,秦军将士在楚国前线单是粮食的消耗就是个天文数字。
秦国那厚实的家底儿啊!
王翦的这个做法,严重违背了孙子的教导,《孙子兵法》云:兵贵胜,不贵久。不过呢,凡事不能太教条主义。
楚国跟其他诸侯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其他诸侯的国土黄金地段大多集中在都城附近,丢了都城,差不多也就该歇菜了。例如那个老牌帝国主义大国——齐国,要不是有龙王爷保佑,它早就洗洗睡了。
楚国呢,横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丢失都城后,可以随便找个地方,拉出一套人马,凑合一个政府,靠着江南那错综复杂的地形,接茬儿跟秦国人干。
要想彻底搞定楚国这种战略纵深庞大、战争潜力巨大的大国,速胜论是不怎么靠谱的。
王翦的战略目的很简单,靠着绝对优势的兵力,再加上无与伦比的后勤供给,在寿春附近彻底耗光楚国的所有战争潜力,不给它留下一分钱的打游击的本钱。
配合自己的这个战略,王翦选择持久战的战术,无疑是绝对的妙手。
放下妙招频出的王翦将军,咱们换个角度,站到秦王政的立场上来看一下楚国前线:全国的兵力都集中到了那地方,全国的粮食也都运到了那里。王翦呢,啥事儿不干,整天忙着跟基层官兵套近乎,他想干啥啊。等到国内要人没人,要粮没粮了,王翦的枪口掉转过来,这秦国会姓啥呢。
王翦再高明,说到底,还是一个打工的,老板要是看不上他的战术,或者对他本人有一丝怀疑,拿出兵家圣经,让他速战速决,最后仗能打成啥熊样,那就只有鬼知道了。
王翦提前索要奖金,固然是为了让老板对自己这个人放心,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让老板支持自己的高明战术。
不要怨老板不支持你,你得拿出让老板支持你的手段。
当年,靠着没人比得上的后勤,秦国把半主场作战的赵国耗得够呛。现在,还是靠着这个后勤,秦国又把全主场作战的楚国耗傻了。
看着整天缩在乌龟壳里的秦国人,楚国人很无奈,这帮秦国人家里不差钱,整天有吃有喝地打酱油,就是不跟自己接火。自己呢,虽然是在家门口,无奈家底儿不够厚实,实在没法跟这帮人继续耗下去,还是回家吃饭吧。
就在楚国人决定回家之前,在乌龟壳里的王翦问手下人,那些闲得手疼的将士们现在忙什么呢?来人汇报了一下秦军将士的近况:整天就是比谁扔石头扔得远。王翦知道,是时候了。
最后一战。
开打。
一边是急着拿人头立功的虎狼,一边是急着回家吃饭的羔羊,还需要设置什么悬念吗。
始皇帝二十三年(前224年),王翦俘获楚王负刍。
在这一年,秦王政也深入到了第一线,来到了离楚国前线不远的陈。
当年秦昭王靠前指挥,是为了挖掘长平前线的最后潜力,完成围歼赵军的任务,秦王政这次来到第一线是干啥呢?就当时的情况来看,秦军将士的处境比当年在长平好了不止一个档次,犯不着领导在百忙之中还大老远跑一趟。
秦王政这一次是为自己来的。
别忘了,秦王政可是韩非的铁杆儿粉丝,关于怎么驾驭手下这门必修课,他应该学得比较认真,理解得也比较透彻。秦王政这是在告诉前线的将士们,这大秦还是姓嬴的!
领导虽然让秦国人活捉了,但是楚国并没有彻底歇菜。
没有了领导,制造领导也得接茬儿跟秦国人磕。
楚国最后一个留下名字的将领项燕,让昌平君走上领导岗位,带领大伙儿继续在淮南跟秦国人纠缠。项燕和昌平君的努力连回光返照都算不上,顶多就是临死前的挣扎。
始皇帝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把楚国最后这点儿微弱的反抗火星儿扑灭。
项燕自杀。
看得见的火星儿没有了,看不见的呢?
临终前,不知道项燕有没有说一句“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不用等二十年后项燕重新成为好汉,十七年后,他的孙子就用大火在咸阳给秦王朝开了一个追悼会。
始皇帝十七年(前230年),内史腾攻陷韩国,俘虏韩王安。
始皇帝二十二年(前225年),王贲水淹大梁城,俘虏魏王假。
始皇帝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彻底铲除了楚国各种看得见的反抗势力。
始皇帝二十五年(前222年),苟延残喘的代和燕国,联袂鞠躬谢幕。
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军和平进驻临淄,几百年的纷争画上了一个和平的句号。
公元前707年,郑国的祝聃一箭射落了周天子的权威,从此天下进入了群雄争霸的年代;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天下开始了生存还是毁灭的心跳游戏;公元前221年,崛起于西部的秦国人,横扫天下。
一切都该结束了!
一切都结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