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色盲讲故事.2
1473200000061

第61章 老天爷并没有特别眷顾秦国人 (2)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再次来到邯郸,此次故地重游,他主要是来处理私人事务的。他把当年那些曾经欺负过他们孤儿寡母的人,统统杀掉。

你可以说秦王政不厚道,心胸不够宽广;你也可以说,那些被杀的人太可恶,当年给秦王政造成了巨大心灵创伤,让他念念不忘。这不是一个脑袋问题,纯粹就是一个屁股问题,就看屁股坐在哪一边了。

不管我们今天怎么评论秦王政的这个举动,都不能改变他当时志得意满的心情。

当年秦王政在和李斯谋划吞并六国、一统天下的时候,只知道要抓紧时间,否则夜长梦多。然而,具体实施起来却出乎意料地顺利,短短两年时间,在老天爷还捣乱的情况下,就搞定了一个半还多的国家,这不能不让秦王政有点儿不敢相信。

就在秦王政沉浸在一切都很顺利的喜悦当中时,在遥远的燕国,他的发小儿太子丹正在策划一个针对他个人的暗杀计划。

这个计划也为今天的影视剧作出了突出贡献,不少鼎鼎大名的大导演都拿这个暗杀来说事儿。刺秦,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与虎谋皮

趁火打劫去找赵国的麻烦,结果遭到了一个现世报,打那以后,燕国人的日子就一直不怎么好过。

在秦国人面前,赵国人有点儿没出息,但是折腾起燕国人来,他们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公元前243年,在李牧的指挥下,赵国人拿走了燕国的武遂、方城。

一看赵国人这么不依不饶,燕王喜也不干了,找来了剧辛。

这个剧辛,是不是当年那个跟着乐毅差点儿搞定齐国的剧辛,不好说。如果还是那个剧辛,这会儿年纪应该不小了,毕竟已经过去四十年了。

当年剧辛在赵国的时候,跟庞暖的关系不错,算是铁哥儿们。

水分差不多,氧气也足够的话,铁是能生锈的。铁哥儿们一翻脸,刀子是直往心窝子上扎的,例如后来的张耳、陈余。

不知道是跟赵国的高层不对付,还是跟庞暖不对付,剧辛跑到了燕国。还留在赵国的庞暖接替了跑路的廉颇,成为赵军的领头人。

燕王喜跟剧辛商量,怎么能够给赵国人一个教训。

剧辛也很自信,庞暖那小子好对付。

嗯,真的好对付吗?那你去把他搞定。

事实证明,剧辛有点儿自信过头了。

在剧辛的率领下,燕军给庞暖送上了两万人的大礼,剧辛本人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俘虏,死在了赵国。

打又打不过,躲又躲不开,燕国人感觉很受伤,也很无奈。就在这个时候,西方的秦国递过来一根橄榄枝。

当年取代范雎的蔡泽,来到了燕国,劝燕王喜跟秦国结成统一战线,两家联手夹击赵国。

在很久很久以前,燕文公就巴结秦国,以缓解赵国带来的压力,如今的燕国就更没有再好的办法啦。

当年的燕国就跟秦国不平等,攀了一门门不当户不对的亲事,如今的燕国就更不要指望平等互利啦。这次统一战线双方付出的筹码,简直就是差得没边儿。燕国派太子丹去秦国做人质一样的质子,秦国则派张唐去燕国主持燕国的政府事务。

这会儿是燕国要抱秦国的粗腿,平等不平等的,就这么着了。

但是,有人却不愿意做这笔买卖,这个人就是张唐。

当年围困邯郸的时候,张唐没少给赵国人添堵,并且还作为主力,拿下过赵国的宁新中。

赵国的高层也发话了:活捉张唐的,封地百里。

张唐找到相国吕不韦,打了退堂鼓:从秦国去燕国,必须经过赵国,我不能去。

两点间线段最短,从秦国去燕国的最短路程,的确是得借道赵国,但是干吗非得走最短的路线啊,借道韩国和魏国,绕一下远儿,也一样能去燕国啊。

有理由相信,张唐并不愿意做一个筹码,线路问题只是他的一个借口。

看到张唐这么不上道,吕不韦很不高兴,但是也没有动粗非得逼着张唐去燕国。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看到吕不韦这么不高兴,就问:谁招你了?

吕不韦把一肚子不快吐向了这个孩子:说好跟燕国结成统一战线,这会儿燕国的太子丹已经来到秦国了,张唐却不愿意去燕国。

这个孩子倒是一点儿都不客气:我去让他前往燕国。

吕不韦一听,火就上来了:一边儿去!我亲自去请他都不去,你能干什么?

这个孩子还来劲儿了:当年项橐七岁的时候,曾经做过孔子的老师,我都十二岁了,为啥不让我去试一下?

这个孩子就是甘茂的孙子,少年天才甘罗。

甘罗找到张唐后,问了一个问题:你觉着自己的功劳跟武安君相比,怎么样?

张唐相当有自知之明,没法比。

甘罗又问:在秦国,应侯和文信侯这两位谁更说了算?

张唐亲身经历过这两位爷的领导,其中的轻重,他拿捏得也相当清楚,文信侯说了更算。

甘罗接着作了一个对比:当年武安君跟应侯不对付,结果死在了杜邮,你现在跟文信侯过不去,我都不知道你会死在哪里。

听了这话,张唐出了一身汗,赶紧表态:我马上就去燕国。

秦国和燕国的统一战线,就这样顺利结成了。

不情不愿的张唐,在燕国过得怎么样,说不上来,反正质子专业户太子丹在秦国过得相当憋屈。

当年在邯郸做质子的时候,太子丹结识了当时极度郁闷的赵政,两个都不怎么招人待见的人,只好彼此给对方一点儿温暖。

两个人是什么时候分别的,不好说,不过有一个时间点值得注意,公元前251年。这一年,燕王喜不地道,非得要跟赵国过不去。还是在这一年的秋天,赵政也离开了邯郸。

邯郸一别,再见面的时候,赵政和太子丹两人的处境有了质的变化。

所谓质的变化,跟太子丹没有半点儿关系,他在国内还是太子,在国外也还是质子,唯一的不同,不过是做质子的地点由邯郸换到了咸阳。

赵政就不一样啦,不仅更名换姓成了嬴政,还一个劲儿地换身份,王孙、王子,现如今又坐到了秦王的位子上,某种意义上,算是太子丹的主人。

刚到咸阳的时候,太子丹的心中或许还有一点儿幻想,毕竟他跟小时候的嬴政是哥们儿,怎么着不得有点儿特殊待遇啊。可惜,秦王政让太子丹失望了,他在咸阳就是质子的待遇,跟以前在邯郸相比并没有什么区别。

一看到太子丹,秦王政肯定会回想起当年那些不堪回首的事儿,在某种心理的作祟下,说不定他还会降低太子丹的待遇呢。

如果换作在其他国家,无论享受到什么样的待遇,太子丹应该都不会有什么想法,毕竟你的祖国兼产业都有求于人,能够为国家争取到最大利益就行啦,还计较那么多干吗啊。但是,在秦国,太子丹有了想法。当年那个还不如自己的发小儿,现在摇身一变,成了高高在上决定自己命运的人,并且还人一阔脸就变,不认当年的交情。

有了想法的太子丹心理很不平衡,不平衡归不平衡,他毕竟肩负着国家的使命,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个字儿:忍。

忍字心头一把刀,忍受心灵折磨的太子丹,终于有一天忍不下去了。

始皇帝十五年(前232年),太子丹偷偷跑回了燕国。

回国后,想起在秦国受到的非人道待遇,太子丹的气就不打一处来,打算报复秦王政。

被秦国折腾得半残的赵国都能够打得燕国满地找牙,以这样的国家实力去找秦王的碴儿,蒙上被子做梦去吧。

摆在太子丹面前的,还是只有那一个字儿:忍。

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秦国正很起劲地折腾三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