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彩虹族"的美丽宣言
14740100000014

第14章 严格自己,宽容他人

在我们的职场中,不少人习惯对他人严格,对自己宽容。这样的人是成不了大气候的。

大思想家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意思是说,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对自己严格,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就会远离怨恨。这是多么高尚的行为习惯啊!具有这种习惯的人才能成为职场的顶梁柱和领军人物。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总是要和朋友、同事、上司、客户等人相处并发生各种关系,总要不可避免地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事情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究竟应该怎么对待和解决这些事情呢?最好的答案就是——严格自己,宽容他人。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李离是春秋战国时期执掌晋国刑狱的大法官。有一次,由于误听下属的不实之词而错杀了人。于是,他便把自己拘禁起来,请求死罪。晋文公多次劝说他不要这样,但是,李离仍觉得自己罪过太大,始终不肯接受赦令,坚持己见,最后拔剑血刎。

以上事例中,李离不诿责推过,自律甚严,以自己的死承担责任,所以,他崇高的思想行为才被后人传颂至今。可见,严于律己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我们在实际行为上都能严格自律,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那么,我们的职场人生一定会更加美好、和谐。

相反,一个我行我素的人是难以在某一领域取得突破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我们惟一能控制的便是我们的头脑,如果我们不能控制它的话,别的力量就会来左右它了。”的确如此!如果我们想在某一领域有所突破,不被别人左右自己,那就严于律己吧。

当然,我们对自己严格,不等于对他人也要严格。在职场中,我们还应做到宽容他人。什么才是真正的宽容他人呢?看看“六尺巷”的故事你就知道了。

康熙年间,宰相张英老家与一位姓叶的侍郎毗邻而居。张家打算扩大府第,要邻居让出三尺地面,以便张家修墙。可叶府根本不买账。张家见叶家寸土不让,便修书一封给张英。张英见信后,对家里人倚官仗势的做法非常不满。于是,便写了首诗给张夫人。这首诗的内容是这样的:“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夫人看到丈夫的这首诗后,便命家人退后三尺筑墙。

叶府深受感动,也主动退后三尺,于是便形成了“六尺巷”。

如果大家都像宰相张英一样宽容他人,那么,工作中还有什么矛盾解决不了呢?在现实职场中,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地会起争执,如果你退一步,你就会发现海阔天空。如果我们时时都用“严己宽人”的行为习惯来约束自己,那么,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就会多出一份快乐,一份和睦,一份平静,一份幸福。

可以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既是一种待人接物的态度,也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习惯。它能化解人和人之间的许多矛盾,增强人和人之间的友好情感,有利于我们事业的顺利发展。一名员工,若能养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行为习惯,就一定可以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宽恕善待他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成为一个合格的彩虹职员。

宽容他人,严格自己,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因为它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日常职场生活中,当自己和同事、朋友、上司之间发生利益关系时,自己应当自觉地关心和照顾他人的利益。一旦发生矛盾,要主动地替别人多想一些,做到宽以待人,而宁愿自己吃亏一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化解矛盾,协调好人际关系。

第二,在同别人相处时,要力求做到“施恩莫记,受惠必报”。一个人,凡有施惠于他人,给别人以好处的事,就不要记在心上,甚至应当把它忘掉,因为忘掉了对他人所施的恩惠,才不会老想着让别人来报答自己,对别人存着抱怨的情绪。反过来,凡是受到了他人的恩惠,得到了别人的好处,就一定要想尽办法加以报答,甚至要更多地、成倍地加以回报。

第三,在同他人的交往中,时时都要有一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思想,来理解别人、体贴别人。在与人相处时,要拿自己做譬喻,推己及人,从而达到更好地关心别人的目的。我们知道,当我们有困难或遭到不幸时,总是希望能得到他人的帮助,因而,在别人遭到困难和不幸时,我们就应当主动地去关心他人。只知道责怪他人不关心自己,而不知道关心别人的人,是永远也不会处理好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第四,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受到了别人非礼的待遇,首先要“反躬”自问,检查自己在处理问题时,是不是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如果自己有不对的地方,就应当坚决改正,如果自己并没有不对的地方,也就不要再去同这种人计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