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彩虹族"的美丽宣言
14740100000046

第46章 疑难工作求助父母

面对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我们的工作也日趋科技化。因此,在我们的办公桌上少不了电脑、扫描仪等等科技产品。大多数人的父母对此科技产品知之甚少,甚至可以被称为“科技盲”。但是,我们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工作上的困难,或许我们也会遇到生活上的困难、人际交往中的困难等等。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虚心向我们的父母求助,我们的父母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式的建议,令我们茅开顿色、豁然开朗。

有这样一个故事,令我们深思:

相传,秦始皇下令烧毁天下史典之书、活埋方士和儒人四百六十以后,还不放心,以为老年人知古通今,大多怀恋先朝旧制,痛恨他的残暴苛刻,接着又下一道圣旨——要杀尽60岁以上的老人。

秦朝著名的方士徐福的父亲也在60岁以上。徐福为了保住自己父亲的性命,暗地里却挖了个地窖子,把老人移居其中,亲自送茶送饭,早晚请安,神不知鬼不觉地密养了起来。

有一天,西瓯交趾国向秦进贡,进献一宝,是一活物,嘴尖耳圆,眼珠无白,浑身毛色灰黑发明,尾巴根粗稍细,伸伸卷卷像条长蛇。此物能大能小,变化无常。大时如水牛,小时象松鼠。秦始皇感到十分奇怪,便问道:“这是何物?”西瓯进宝使臣耀武扬威地向秦王奏禀说:“容臣奏明大秦始皇陛下,谨致狼主圣意:若还上朝三日内有人解开此宝,年年进贡,守信旧盟,甘拜下风;若还上朝三日之内没人能识得此宝,理当颠邦倒国!”秦始皇连忙召集满朝文武、国师大夫辨认蕃邦进献之宝。看毕,人人皆摇头惊叹,文武百官,龙子龙孙竟无一人能识得此物。第二天,秦王又传旨在京所有能人学子面宝辨识,还是无人认得。这天,徐福也混在京都才子群里去看过宝物,甚感奇怪,也只好摇头而归。

老父亲见徐福神色不比往常,就问他是怎么回事。徐福在老父的再三追问下,只得一五一十地把亲眼见到的怪物样子说了出来。老人听罢说道:“闻听人言,交趾国有一种西鼠,抖抖毛则身大如牛,刹刹身则体小如鼠,别管此物再鬼诈,毕竟还是鼠类,见到了猫就会吓得浑身发抖,现出丑样。明日皇上不招我儿便罢,若招我儿,你把咱家的九渠狸猫藏在袖筒内,在朝里让你面宝时,你只把猫头微微露出,看那怪宝变化模样,便可断定它是不是西鼠。”

第二天早朝,正是西瓯使臣限期解宝的最后期限。徐福遵旨上殿,按照父亲嘱托,在怪宝面前悄悄露出九渠狸猫头脸,那猫一见怪宝,就要挣着往外窜,却被徐福暗暗按住不放。再看那物,早已浑身筛糠,屁滚尿流,渐渐小了起来,眨眼功夫,已经缩得比猫还小,不敢再呆在当场,只想找洞钻跑。徐福看后满有把握地说:“禀圣上,此物乃交趾西鼠怪兽,小小蕃邦拿此丑物对我大秦,圣上就该严惩使者才是!”西瓯使者一见徐福使法把西鼠吓煞,已是胆颤心惊,又听他一语道破兽名,“扑通”一声扎跪殿角,连连叩头求饶。老老实实甘心臣服,永不叛盟。再说秦王,他一见徐福解开怪兽,镇住了蕃邦锐气,便龙颜大喜,赐徐福座,问他:“爱卿,何以解得此宝?”徐福想,如果说是自己识得,一来会使秦王产嫉妒之心,二来将来父亲之事露蹈了,又落欺君之罪,倒不如趁此刻解宝有功,秦王欢颜的机会,打开天窗说亮话,量他无法反复无常,治罪我父。想到这里,他就回答说:“禀皇上,臣有双重欺君之罪,甚是该杀。”秦王道:“今爱卿为朕排难,为国立功,不要说双重欺君之罪,就是三重四重,寡人也不怪罪于你,愿闻其详。”徐福这才谢恩感德,把藏父地下和老人嘱托的识宝之法都说了出来,并从袖内取出九渠狸猫。秦始皇听罢,连声赞叹说:“卿留一老,乃国家之宝。”当殿传旨,敬老尊贤,老人越活的岁数大,国家越要尊敬和保护。

此后,老年人才得以乐享天年。因徐福解宝和孝父有功,秦王也从此拜他为国师。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父母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当我们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借鉴父母的有利经验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眼前的困惑和苦恼。

那么,我们在向父母求助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让彩虹族告诉你吧。

第一,向父母求助要虚心。我们有困难向父母求助时,应注意保持虚心和恭敬,不要以自己有多么优越的知识背景而表现出目中无人、高傲自大的样子。我们要处处看到父母的优点,时时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我们才能以恭敬长辈的姿态增长自身的智慧。

第二,求助父母时要问个明白。面对自己根本不理解的问题,求助父母时,我们要问出个所以然来,要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要顾及情面,缩手缩脚不管懂不懂都点头称是。要有打破砂锅问(纹)到底的精神,直至把问题弄明白才罢休。

第三,在求助父母之前,我们要仔细思考一番。我们不能将稍有难度的问题就拿来询问父母,我们要注意自觉思考问题。对于自己经过思考可以弄懂,然而一时又不开窍的问题,在请教父母的时候,最好只求父母提示、启发一下,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继续去独立思考,不要让父母把全部答案、思路、方法都给你讲出来。

第四,求助父母后再认真思考一番。其意义在于消化父母给你讲解的东西。这就是荀子所说的“入乎耳,著乎心”。琢磨一下父母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想想为什么自己在问之前没想出来,自己的思路有什么问题。这样做有助于培养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