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放手,让孩子更优秀
14743800000042

第42章 给孩子提供自立的机会

新学期开始了,一所中学门前出租车、私家车你来我往,学生们拖着旅行包走下车,拎着大包小包行李的家长紧随其后。“别到外面乱买东西吃啊!衣服脏了要是不愿意洗,就等着大礼拜放假时,拎家去,妈给你洗啊。”一位30多岁的母亲一边往校门外走,一边嘱咐孩子。在校门口,一位女士追着一位小女孩喊道:“等一下,妈妈又给你买了包面巾纸。”有一对夫妻安顿后孩子后,出了校门,丈夫埋怨说:“孩子都上初三了,连内衣都不会洗,都是你这个妈妈给惯的。”妻子拉了爱人一把,反驳道:“我儿子,我愿意!”

给你提提醒儿

常有家长抱怨说,现在的孩子总是长不大。比如,从小学到中学,不少学生必须有家长送接,甚至到大学还有家长要陪读。大学毕业找工作,父母还要陪孩子四处奔波。一时没工作,二十几岁的孩子可以安然在家啃老。在学校,老师对学生也不敢有丝毫放松,为了安全考虑,有的连课间自由活动都取消,更多的学校叫停了学生向往的春游,使学生接触校外社会生活的机会越来越少。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一些孩子的生活能力低下,有的甚至连基本的生活常识都不了解,更缺乏与他人的正常社交能力。一些孩子习惯于生活在由师长安排好的轨道上,缺乏独立选择人生的意识和能力,对学习、学业以及未来的人生选择茫然,一旦家长安排或选择的人生道路发生变化,即无所适从,有的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缺乏基本的应变能力,以致毕业求职屡屡碰壁、受挫。这显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孩子健康成长的人生轨迹。

教育的过程,就是引领孩子走向社会的过程。让孩子学会自立,学会正常的社会交往,成年后顺利步入社会生活,本是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功能。如果在全社会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关注的环境下,家长与学校倾其心血培养出的学生却总是长不大,连自立独立意识和能力都不具备,这无疑是教育的一种失败。

为你支支招儿

▲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

有位母亲,当她与1岁多的女儿商量逐步断奶时,孩子居然不哭不闹,几天就断了奶,逐步改吃其他食品。孩子2岁时,妈妈鼓励她快乐地做家务、搬小凳、叠小衣服等,还在游戏中培养她视觉语言与听觉语言同步发展。所以,她的孩子3岁脱盲,4岁就能广泛阅读,以后自己的事都能自己处理。最令人感动的是,孩子上小学后责任感特别强,不但学习从不需要催促,而且反过来关心父母。

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就是要从小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到了他能独立做自己事情的年龄,就一定要放手让他自己做。比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收拾自己的玩具、文具;洗自己的手绢、袜子;整理自己的房间等等。还要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适应集体生活,学会与人相处。当孩子遇到问题求助于你的时候,你可以帮助分析问题,启发诱导,甚至提出自己的意见,但尽量让他自己去解决。

▲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有一位母亲看到5岁的孩子对洗碗感兴趣,就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小板凳,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特别爱干活,想自己洗碗,可是水龙头太高,你够不到,妈妈给你准备了小板凳……”孩子兴奋地喊着:“谢谢妈妈!”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兴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去洗碗了。

培养孩子用拔苗助长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肯定是要失败的,但采取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

▲给孩子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一位小学生偶然同妈妈讲起学校要进行英语选拔赛的事情,妈妈就鼓励英语成绩不错的孩子争取参加,并告诉她,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把握住一个机会就意味着在成功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在小学升初中时,这次比赛的成绩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孩子非常感激妈妈的提醒,以后很主动地在各种机会中表现自己。

人的一生会遇到不少机遇,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机遇就会和你擦肩而过。家长的任务应该是提供或指出各种机遇,启发孩子自己去抓住,培养孩子善于抓住机遇、参与公平竞争的能力。

▲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有一位父亲,他在孩子3岁多的时候,就每天给孩子一段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只要不出危险,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做他愿意做的事:玩,看电视,画画,拼图,或者什么也不干……无聊了,他最终还是会主动来找父母,父母就给孩子一些指导性的建议。长此以往,孩子便逐渐懂得了珍惜时间,学会了安排时间。

不少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成人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独立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

▲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由放松

乐乐今年11岁,上五年级,长得活泼可爱,在学习还算的上优秀,刚开始妈妈给他报了很多补习班,他很不情愿,说:“妈,你能不能别让我上补习班了,没有补习班我一样能学好的。”妈妈说可以,但是有条件的,功课必须是达到优秀。乐乐满心欢喜的答应了,而且每天都很快的做完给他布置的数学练习,每次考试成绩也不错。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但更要希望孩子是快乐的。每个孩子都是聪明可爱的,只不过有些家长都按照一个模式去教育,而不是从孩子身上发现他的闪光点,在的双休日和节假日似乎成了许多家庭的孩子除学校之外的“第二课堂”时间,奥赛数学、补习英语、写作辅导……各种功课补习忙,让孩子没有自由,更没有了自己的空间。这不利于发展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由活动的能力。

▲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有一位家长的成功经验是:孩子问我字,虽然我认识,但我不告诉他,而是让他去查字典。以后,再有不认识的字,他也不来问我了,而是自己去查字典。

孩子提出问题,成人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想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独立性。

▲给孩子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有一个学生学习差,某阶段在班上竟成了倒数第一名。父母一再鼓励孩子不要灰心,要敢于和别人竞争,首先是和比自己稍好一点的孩子比,只要努力,赶上他没问题。在孩子取得胜利之后,父母又启发他寻找新的竞争对手,开始新一轮暗中的较量……

为了让孩子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让孩子从小既学会合作,又学会竞争。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在他的身边树立一个友好的竞争对手。

▲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有一位家长带孩子去少年宫报名,家长本来的意愿是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却发现她在舞蹈组门口看得出了神,于是,家长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同时也提出要求:她对自己的选择要负责,一定要坚持一个阶段,把舞蹈学好。

孩子的独立性在他的独立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但不少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家长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