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放手,让孩子更优秀
14743800000046

第46章 要自立,孩子就不能养成依赖习惯

小菊是一个四年级的女生,习惯于睡懒觉。每天早晨,妈妈几次催她起床,她总是不情愿地说:“再待会儿。”如果真迟到了,她会抱怨父母不把她拽起来,害得她受老师批评。父亲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告诉女儿:“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情。从明天早晨开始,该几点起床你上好闹钟。如果闹钟响了你还懒被窝,你就懒吧,肯定没人叫你,一切责任自己负!”父亲心中有数:孩子跟父母撒娇,在老师、同学那里还是很在意自己形象的,岂敢总迟到?

果然,第二天早晨,闹钟一响,女儿腾地跳下床来。从那时起至今,五六年过去了,女儿早晨起床上学再不用催了。有时候,父母还在睡觉,女儿早已经骑车上学去了。

给你提提醒儿

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是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孩子在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只要喊一声“妈妈”或“爸爸”就万事大吉。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竞争激烈、压力重重,孩子一旦离开父母亲人建造的水晶宫,走向社会,就会像离开水的鱼一样难以生存,难以适应社会需要。

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没有主见,能力不足,甘愿处于从属地位。缺少独立生活的勇气与能力,做事祈求他人帮助,性格优柔寡断,难做决定。在学校,他们表现为听老师话,对老师的要求奉为圣旨,如果老师没有提出具体要求,他们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在家里,处处让父母包办,处处让父母代劳,动手、动脑能力极差。

从心理学角度讲,婴幼儿期对妈妈的依附是正常的,也是必需的。然而,当他们学会了说话、走路,能够比较独立地探索外界时,儿童就会藐视外部的控制,而喜欢显示自己的力量,也就是要获得自主性。如果稍大一些的孩子仍然依赖父母,离不开父母和家庭,长大后大多性格懦弱、乖僻,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低下,很难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其实,孩子的成长就像竹笋脱掉了层层外衣成为竹子一样,需要一点点地摆脱对父母的依赖。父母要知道如何在恰当的时候帮助孩子脱去父母保护层。如果孩子3岁开始不能顺利地从依赖期过渡到独立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依赖性人格。

为你支支招儿

▲不要为孩子包办一切

有个家长干预过多,多到为孩子搽屁股的事情,也要一直管到四年级的程度。最后亲戚朋友提出批评了,家长才去找孩子谈“自理”。结果没有想到孩子竟坚决不同意,家长生气地质问道:“你自己的屁股为什么自己不擦?”孩子居然理直气壮地答道:“因为太臭。”最后,是孩子自己在水里沾了沾。

看来包办过多会出现这样的让人哭笑不得的严重后果,是家长当初万万没有想到的。孩子过分依赖家长,与家长的这种过度包办或“关注”有极大关系。家长习惯于对孩子一切包办代替,孩子已能自己吃饭,害怕他打翻碗,弄脏衣服,去把饭勺抢过来去喂他。对已经很大的孩子还要帮他穿衣服,去给他洗脸、洗脚。这样的结果,孩子会有严重的依赖性,表现为非常懒惰,不愿动手做事,思维不活跃、脑子笨,遇事没主见,没有进取精神。所以,家长一定克服以上表现,凡是孩子自己的事,都要让孩子自己去做。“懒”父母才能培养勤快孩子。

▲把问题交给孩子

“妈,学校今天郊游,我穿什么衣服?”“爸,这个字什么意思?”经常听到孩子们这样问,好像他们没有头脑,孩子们过分依赖家长的确已成为很实际的话题。教育专家提出,要改掉孩子这一毛病,可以试试把问题交还给孩子。

比如,让孩子自己根据天气选穿衣服,促使孩子时刻关心季节气候变化,增长了自然知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让他翻字典,久而久之他会明白字典确实是一位好老师。一经翻字典找答案的孩子,他的自学能力,还用怀疑吗?

除了把孩子自身的问题交给孩子,还可以有意识地把一些家庭问题也交给孩子,与孩子一道讨论解决的办法。如果孩子的意见被采纳,他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他的自信心也许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增强。给大一点的孩子买衣服,可由孩子根据自己的爱好确定选购什么款式,再和小孩一起讨论服装的价格。孩子的审美情趣,经济意识就是在不断地对比和选择中培养起来的。

但把问题交给孩子,并不是说家长可以撒手不管,恰恰相反,这需要家长倾注更多的心血,花费更多的精力。在把问题交给孩子的同时,还需要家长积极诱导,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潜移默化影响孩子,使孩子从问题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思考者。孩子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他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就增强了。

▲对孩子的要求和孩子的能力相符合

在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同时要按孩子的年龄、能力的发展程度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如果对孩子要求过高、难度过大,会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甚或自卑心理;要求过底又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事实上,在幼儿期间,伴随着孩子生理的发展,他们肢体活动的能力增强,相应地自主性也开始发展,独立性逐渐增强,这时是父母帮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适当时期。父母要坚持给孩子提出一些要求让他们自己完成。当孩子看到自己完成了许多事情,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便会增强,从而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心理。

▲改变孩子已形成的依赖心理

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依赖性,就必须及时给予纠正和改过。首先了解孩子依赖心理的形成原因,以此为基础,使用一定的策略。比如,许多孩子每天早上的起床问题让父母费了不少心思,一次又一次地叫孩子起床,可是孩子总是赖在床上不起,一旦迟到了,反而会责怪父母没有及时把他们从床上拉起来。面对这样的情况,一位父亲就对儿子说:“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晚上睡觉前上好闹钟,早晨自己起床,没有人再叫你了,迟到了只能由你自己负责。”当然这位父亲对儿子是很了解的,他知道儿子能行。第二天,闹钟一响,儿子果然立即跳下了床,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这位父亲运用了一个小技巧,就能很轻松地改变了孩子的依赖心理,他的做法也是值得其他父母借鉴的。

一位业绩辉煌的公司老板曾说过:他准备让自己即将毕业的儿子先到别的企业里工作,让他在那里锻炼锻炼、吃吃苦头。他不想让儿子一开始就和自己在一起,因为他担心儿子会总是依赖他,指望他的帮助。这位老板的做法应该受到赞赏,相信他的儿子将来会有所成就,最起码不会比早早就藏到父亲的庇护伞下的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