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蘑菇族”的华丽转身
14747000000045

第45章 行走坐立——蘑菇族更要有范儿

永远不要满足现状

《伤仲永》的故事家喻户晓,而故事中的道理却没能给每个人深深的触动和警醒。许多蘑菇族在工作中取得一点点成绩就骄傲自满,却不能在现实工作中找到新的突破点,找寻自己更高的发展平台,这样的员工将会永远处在阴暗的“蘑菇”地带苟延残喘。

我们要知道:永不满足现状是使事业成功的强有力的保障和动力,尤其是与特定的目标相结合的时候。初入职场时,我们往往会因自己的辛勤努力而获得进步,若从此而心满意足,那将是获得最终成功的障碍。《伤仲永》中说:“10岁神童,15岁才子,过了20年只是平平凡凡的人了。”这句话恰到好处地点破了其中的含义——满足现状就会日趋平庸。

不满足于现状,寻找新的未来,古往今来成大事者都是这些远见卓识的智者。他们永远都保留着自己的进取心,永远有更高的目标激励着自己不断努力奋斗。而那些目光短浅的庸人们,小富即安的心态让他们永远只能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心力交瘁。

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天分颇高的员工,一生只做些平凡的事。他们的天分虽高,却没有受过充分的训练、培植。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进步。他们熙来攘往,所看到的只是月底领薪水,以及领到薪水以后几天中的快乐时间,结果他们的一生总是平平庸庸。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他们满足于现状。任何人只要满足现状,就不会有所作为。

相反,那些永远不满足现状的人却总会大有作为。

丝宝集团的董事长梁亮胜出身贫寒,在1968年上山下乡时,他在煤油灯下自学了大学课程。1982年,梁亮胜带着他的太太,和工厂的其他40多名青年员工一道被派往香港工作。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梁亮胜一家在香港只有四五平米住房,夫妻两人只能挤在沙发上睡。即使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梁亮胜继续发扬当年挑灯夜读的习惯,凭着坚强的毅力每天晚上坚持去上学。在香港的三年时间里,梁亮胜系统学习了航运、英语、国际贸易和经济管理等课程。后来,梁亮胜依靠国际贸易,向国内贩卖檀香木淘到了第一桶金;再后来,他成立了丝宝集团,推出了舒蕾、风影洗发水等家喻户晓的产品。而和他一起赴港打工的朋友们却仍在给别人打工。梁亮胜说:“回头来看,一起到香港的40多人现在都还在工厂里做工,因为他们满足于现状,觉得现在做工比原来在国内做工好多了。”

以上事例中,正是由于梁亮胜的“不安于现状”,他才有了前进的动力,进而促使自己赢得成功的。因为他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他要给自己当老板,做自己的主人。而原来一起随他到香港做工的40多个同事却没有他这样的动力,所以,他们20年前给别人做员工,20年后仍然只能给别人做员工,为别人做嫁衣。

梁亮胜的成功使我们懂得了“永远不满足现状”的道理,也坚定了我们不断进取的决心。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开始给自己加强“不安于现状”的学习动力呢?

第一,给自己设立更高的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有了持续的动力;有了持续的动力,我们就不会满足于已有的现状。因此,我们要在工作中给自己设立更高的目标,使今天、明天的自己跨越昨天、今天的自己,在某一领域实现长足的发展。

第二,工作中要勤奋、进取。勤奋是每个员工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但如果取得一点点儿成绩就满足了,没有了进取之心,那么,你将永远不能摆脱困境。

第三,认真熟悉多元学习渠道。乐于熟悉多元学习渠道的员工,才会受到企业的青睐,永远保持高昂的战斗力。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习一辈子是一个积累经验的创意过程,而不是一个充满压力的受教过程。除了学校以外,我们还要拓宽学习渠道,掌握学习方法。在工作中,我们学习的渠道非常多,比如,读书、看报、听报告和讲座等等。

总之,一劳永逸的知识、一劳永逸的技术和一劳永逸的成绩都是不存在的,我们只有不满足才能继续奋斗,只有不骄傲才能看清方向。我们应打破一劳永逸的梦想,树立不断进取的心态。我们应善于捕捉新动向,主动了解新知识,不断地去自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