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苹果式营销
14753100000055

第55章 为什么说打败苹果的唯一方法,

就是比乔布斯活得更久一些

对于苹果公司来说,它的关键资源不仅有卓越的创新团队,还拥有一个令苹果上下备感自豪的人物——乔布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没有哪款电子产品能做到像苹果公司一样让用户如此痴迷,并且翘首期待,而乔布斯却让苹果产品实现了这一切。乔布斯自身具备的非凡领导力不仅时常被众多媒体广泛报道和评价,而且在很多人看来,乔布斯就是苹果公司的灵魂人物,更是无法替代的核心力量。可以说,很少有企业管理者能够让人们如此顶礼膜拜,也很少有企业管理者能让股价跌落起伏,更是很少有企业管理者离开企业,企业就进入衰退期,甚至到达破产的地步,而乔布斯却做到了这一切。因此,人们开始流传这样一句话:“想要打败苹果公司,唯一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比乔布斯活得更长一些”。

现实中,每当乔布斯因为工作劳累而进入医院时,苹果股价都会下跌。在很多人看来,乔布斯就是苹果的代言人,他的名字和苹果一样能对用户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虽然没有哪家企业的管理者能将一大批天才人物聚合在一起,但乔布斯却做到了。他将苹果设计总裁乔纳森·伊夫、运营总裁蒂姆·库克、营销副总裁菲利普·席勒、零售部副总裁罗纳德·约翰等一群富有智慧、敢于大胆创新的人才汇集在了一起。而这些人才大多是被乔布斯的个人魅力以及其散发出的雄心壮志吸引过来的。假如缺少这些人,可以说苹果就很难取得如今的成就。

在乔布斯看来,当一家企业谈论自身的产品有多么先进的时候,或许就可以吸引到用户的心,可却不一定能唤起用户内心深处的归属感。但是,当一家企业可以非常清楚地把这种理念一览无余地传递给用户,并让用户对企业的品牌认同时,用户就会心甘情愿地把产品和自己的生活融合在一起,并认为产品是无可替代的。乔布斯认为,只有让用户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后,用户才会对产品形成牢固的忠诚度。

现实中,苹果产品的售价和其他公司同类产品相比要高得多,但是苹果产品的高价并没有让用户止步,反而让用户更加疯狂地购买苹果产品。随着渴望购买苹果产品用户的增加,苹果自身的品牌价值也得以提升。很多时候,虽然对苹果产品的使用,并不能让用户成为真正的中产阶级,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却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内心充满幻想的平台。也就是说,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让用户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中产阶级”的人。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大多数人的欲望总会向比自己高一层级的方向看齐。而用户选择苹果产品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用户喜欢用比自己的阶层高一级的产品——这样可以让用户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

通常,苹果公司的零售店不会选择在城郊或者在人气不佳的场所,而是选择在大型高端且时尚的商业区,并且店面都装修得非常豪华且富有个性,以便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苹果在世界各地的旗舰店不仅都会为当地的建筑添彩,甚至会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而无论是位于纽约的零售店,还是位于巴黎的零售店,苹果零售店宽大的玻璃窗设计,以及醒目的苹果商标等,都非常吸引人们的眼球。其实,苹果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向用户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还在向用户传达一种心理层面的信息,即当用户看到这样时尚的店面后,很少有人会将其和那些低档货联系在一起,从心里会认为苹果产品非常高档。

而乔布斯作为苹果公司的“独裁者”,没有他,很难想象苹果的发展会何去何从。其实,苹果公司能够问鼎世界,恐怕和乔布斯将自身具备的个性转变成为企业发展的文化有关。在用户眼中,苹果公司具有的创新精神、独特的产品设计理念、敢于打破常规的决心和勇气等,都与乔布斯自身的个性息息相关。现实中,乔布斯从来不会刻意塑造苹果公司的企业文化,作为苹果公司的“独裁者”,很少有人对他发布的命令置若罔闻,这样一来,就使得苹果公司的运作都围绕着乔布斯转,而且每个战略部署都会反映出乔布斯的思想。

乔布斯追求卓越,要求苹果公司的产品和同类产品相比一定是最优秀、最能吸引用户注意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产品设计进行严格把关,如果发现设计出来的产品没有达到他的要求,轻则会对参与设计的工程师进行批评,重则会重新设计产品。而在乔布斯的个性中,追求完美一直是他想要达到的境界。在苹果公司对新开发的iMac进行产品发布会彩排时,乔布斯对iMac呈现出的视觉效果不是很满意,因为这款被设计成透明且圆润的个人计算机在舞台上出现时没有将透明的效果表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他要求员工在推出iMac前将聚光灯打开,但效果还是不明显,于是他就再进行测试,可结果仍旧如此。此时,乔布斯竟然坐到观众席上,说道:“什么时候弄好,什么时候收工。我绝不容忍别人的产品超越苹果!”苹果的员工当然知道乔布斯的个性,于是他们不停地摆弄着iMac的位置,直到达到了乔布斯所要求的效果,而此时已经是凌晨1点。

很多时候,乔布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不断打破现存的一些规则,无论别人认为这些规则如何合理,他都会用自己独特的眼光看待问题,更不会因为自己和别人意见不统一而改变自己的想法。比如,苹果公司为了打开音乐播放器的市场,乔布斯就尝试着去重新架构整个音乐市场。当iPod推向市场后,由于供用户下载的音乐内容极其有限,这样一来,便极大地制约了iPod的销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乔布斯决定将价格低廉的正版音乐放在网上销售。很多人认为乔布斯不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大多数音乐供应商担心音乐被数字化——一旦音乐被数字化,用户就可以无限复制任何一首歌曲,如此一来,就很少有人再去购买歌曲。在这些人看来,音乐数字化好比是个巨大的阀门,阀门一旦被打开,洪水将很难被控制住。但乔布斯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他坚定地认为数字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没有人可以阻挡住这个趋势。同时他也知道,只有将音乐供应商内心的顾虑消除掉,事情才可能变得更加顺利。于是,他开始游说音乐供应商,并向他们担保,苹果公司将通过技术手段为数字音乐加密,同时iPod里面的音乐不能在用户与用户之间复制(也就是说,每一个使用iPod的用户都需要为自己购买的音乐付费)。做出如此多的承诺后,音乐供应商的顾虑才得以打消。不仅如此,苹果公司还提高了销售分成,让音乐供应商获得的提成远远高于苹果。而如此多的措施让乔布斯运用的策略得以成功实现,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苹果的品牌知名度。

以上这些都是乔布斯在苹果发展中与众不同的表现,正是因为这些表现让苹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也使苹果品牌价值在用户心目中更加牢固。因为用户从心里更愿意接受创新能力强、个性十足的领军人物乔布斯。为此,一些对苹果公司发展产生嫉妒之情的公司开玩笑地说:“想要打败苹果唯一的办法就是比乔布斯活得久一些。”显然,从这句话中便足以看出乔布斯对苹果公司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