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男性健康全书
14761300000040

第40章 进补有讲究

补法,也称补益法,就是用药物或食物进行调补,来充实体内阴、阳。补,是中医八大治疗法则——汗、吐、下、和、温、清、补、消之一,也是中医最常用的治疗法则。

之所以说补,正是由于有不足。气、血、津液之不足,就会导致某些脏腑功能的衰退,此时气血虚弱、无力祛除病邪。这时使用补法,就能够使正气恢复,而且有利于驱病除邪,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通常所说的“进补”就是运用补益法来调补身体。

关于中医的进补,其特点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整体概念,强调因人而异

中医进补,主要是从一个人的整体入手,进行全面分析,然后确定不同的进补方法。并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有针对、有目的地抓住根本的问题所在来进补,所以往往因人而异。

(2)讲究辨症论治、分清气血阴阳

中医进补,讲究辨症论治。所谓辨症论治就是通过“四诊”(望、闻、问、切)的手段,全面了解病人所出现的症候(症状和体征),并加以分析,搞清疾病发生的原因,推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掌握虚症的实质,最终确定运用哪种补法治疗,选用哪种方剂和药物调理,来取得理想的进补效益。也就是说:要根据辨症论治的原则,通过“四诊”手段,分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然后分别采用补(益)气、补(养)血、补(滋)阴、补(温)阳的方法,对症进补。

(3)提倡精神调节,注意运化功能

调节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增强身体健康,提高防病机能,有着很大的益处。具体说来就是要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避免情绪的巨大波动,保持一种心情舒畅的乐观心态,这样才能为进补创造有利的条件。

同时,还要注意病人的脾胃消化功能。因为对消化不好的病人只是一味进补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有时会适得其反。对那些消化能力低下的病人,应该用轻灵而易于消化的补剂,并且适当配合一些健脾助运的药物,先提高病人的消化吸收能力,之后进补,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进补的目的是为了保健强身,抗病延年。无论是对何种年龄层次的人群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和要求,通过合理进补,对少年儿童来说,可以助长发育,提高智力,健全体格,进一步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对中青年来说,可以增强体质,青春常驻,保持充沛的精力,胜任他所担负的社会和家庭的任务;对老年人来说,可以延迟衰老,永葆健康,使晚年快乐,生活甜蜜;而对身体虚弱多病的人来说,可以达到增强抗病能力,有利于疾病趋向好转和痊愈的效果。

中医进补的方法运用得恰当合理,关系着个人的身体健康,家庭的美满幸福,所以不可不慎重,不能随便、随意乱吃补药,结果身体反而吃出病来,“自找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