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男性健康全书
14761300000041

第41章 药补宜慎重而为

现在有很多人提倡药补,认为药补可以让身体更强壮。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身体虚弱、久病休养、年老体衰之人,常用药物补养,但往往收效不大,甚至根本无效。原因何在?

有的子女在家庭经济条件富裕的情况下,买了一些补养药,给老人补补身子,让老人身子强壮起来,当晚辈的这样做,其孝敬老人之意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认为补药对身体只有利,没有害,吃补药可延年益寿,是片面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凡属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

就是补养药物也是如此,如果在不懂药理知识的情况下,用得不准确或不恰当,也达不到补养身体的目的,甚至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就拿中医补养药来说吧,中医补药一般分为四种:一是补气药,有益气、扶正、祛邪之功效;二是补血药,有补血、生血之功效;三是温补药,有助阳提神之功效;四是补阴药,有养阴生津之功效。根据中医辨症论治的理论,即是虚症,也有气、血、阴、阳之不同。

例如:“人参”的主要作用是补气生津,错补了,就会使胃部胀闷不适;“鹿茸”的主要作用是温补肾阳,错补了,就会造成流鼻血;“阿胶”的主要作用是补血,错补了,就会损伤脾、胃等等。

所以,不管是中老年人,还是少、幼、青年人,都不可随便任意滥用补药。确实需要一些补养药时,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每个人的身体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科学服用。

医学史告诉我们,最初食物与药物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有些食物本身可作药物,有的中药就是从食物而来,故有“药食同源”之说。别说在没有病的情况下,就是在身体有些不适的时候,注意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适当吃一些相宜的食物进行调理,其效果是很好的。

偏凉、寒食的食物,可起到养阴凉火的作用;偏湿热的食物则能起补阴祛寒的作用。在饮食调理中,阴虚者若热性体征宜食甘凉食物(如:绿豆、小米、豆腐、猪肉等);寒性体征宜食甘温食物(如:麦面、蚕豆、胡萝卜、牛肉、羊肉等);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者宜多食用蔬菜。

医学实践证明,人体不但有抵抗疾病的能力,而且也有自体复原的能力。在平时生活中,老年人尽量少吃药(包括补养药),最好不用药。我们只要注意做到合理膳食,适量活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就可达到强身健体和长寿的目的。

即使中年男性能用药膳进补,也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补,而不能盲目地进补。每年立秋后,一些病弱体虚者有在家中自制药膳的习惯,也有不少商家打出秋季药膳进补的招牌。然而,中国传统的药膳绝不是食物与中药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中医辨症配膳理论指导下,由药物、食物和调料三者精制而成的既有药物功效,又有食品美味,用以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特殊食品。如不具医药常识而盲目制作或食用药膳进补,难免会误入歧途。

药膳的主要原料是中药。在4000余种常用的中药中,有500种可作药膳原料,其中使用较安全且味道可口香鲜的大约有60味,有天麻、人参、杜仲、茯苓、当归、沙参、陈皮、珍珠粉、冬虫夏草、决明子、天冬、丁香、黄芪、白芍、党参、枸杞子、甘草、麦冬、鹿茸、山药、熟地、灵芝、首乌等,这些药材以植物为主。

★病人与老人更宜喝粥

对于本来消化吸收水平就较低的老年以及体弱病残的人群,吃粥更具有营养促进健康的意义,比一些药膳效果更好。人到老年,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尤其是味觉、咀嚼、消化及吸收功能减退,加上易患各种慢性病,因此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老年人食粥更有益营养与健康。这些“药食同源”的中药与食物配伍,应用时都需要遵循中医理论,使它们之间的作用互相补充,协调一致,否则就会出现差错或影响效果,中医对药膳有着严格的禁忌。主要包括药物配伍禁忌、药膳与食物配伍禁忌、食物配伍禁忌和疾病忌口等。

根据中医理论,人的体质可因遗传、生活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而有所不同,不同的体质在生理、病理、心理上会有不同的表现。制作和食用“药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辨体施食”,体质虚寒者,不可施以寒凉,素体火旺者,不可更以温补,只有补其不足,方为雪中送炭。

在药膳治疗中,要注意食疗中药材的性味。一般来讲,温性、热性的食疗中药,如生姜、大葱、红枣、核桃、羊肉、小茴香等,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寒症、阴症;凉性、寒性的食疗中药,如绿豆、藕、西瓜、梨、荸荠、马齿苋、菊花等,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热症、阳症。

就五味而言,酸味食疗中药,如乌梅、石榴等,能收敛、固涩;苦味食疗中药,如苦瓜、杏仁能清热、降气、泻火、燥湿;甘味食疗中药,如大枣、蜂蜜、饴糖,能补养、调和、缓急止痛;辛味食疗中药,如生姜、大葱,有发散和行气等作用;咸味食疗中药,如海藻、海带等则能软坚散结;淡味食疗中药能渗利小便,如茯苓、薏苡仁等。

药膳的烹调,主要以“炖、煮、煨、蒸”为主,最后都可成为“汤”,这样可使药物和食物在较长时间受热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有效成分,增强功效。药膳烹调的特点是以药物和食物的原汁原味为主,做到既具补益作用,又具菜肴鲜美的特点,以诱发人们的食欲,从而达到确切的功效。

“饮食有节”是中医重要的养生保健原则,药膳食疗同样应适量而有节制。短期内不宜进食过多,不可急于求成。应根据自身状况,经常小量服食,持之以恒定能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