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日本商业四百年
1476300000030

第30章 硝烟背后,为钱而生 (2)

这是在日本进行大刀阔斧的近代化过程中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民间运动。当经济改革与政治发展不相协调的时候,民间力量就开始发挥强大的推动力。在这场运动的助推下,日本开国会、立宪法,向着民主缓慢迈进。

当然,事情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好,这一连串的民主呼声的背后,其实是朝廷内各个派系之间的权力斗争和政治野心。其实,有时候,民主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完美,她常常是各种力量为了自己的利益厮杀、对抗、妥协之后达到的某种权力平衡,当然,有还是比没有要好很多;也许,民主这东西本身就需要各方博弈,才能完美。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场政治、商业斗争的各方力量。

攻击方:

大隈重信,来自肥前藩,一直对长州藩、萨摩藩控制朝廷而不满,他以立宪为武器攻击长萨联盟。

福泽谕吉,著名学者,大隈重信的死党,在这场对决中,控制了媒体的发言权。

反抗方:

伊藤博文,在大久保利通死后,执掌朝政,长州藩代表,也是大隈重信的攻击对象。

黑田清隆,萨摩藩出身,一直含辛茹苦地在北海道努力拓荒,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是个倒霉的牺牲品。

从这个简单的介绍中,我们能看到,伊藤博文和黑田清隆在同一战线,代表长萨联盟;而大隈重信则是反对派,福泽谕吉是枪手,岩崎弥太郎的三菱公司则是大隈重信的商界潜伏者。

双方的较量,从黑田清隆把国有资产贱卖给五代友厚开始。

大隈重信抓住把柄,开始利用一切力量排除异己。福泽谕吉从三菱借来大笔资金,收买政客、媒体,利用各种机会抨击黑田清隆,准备将其置于死地。几乎与此同时,大隈重信向天皇提出要尽快立宪法、开国会,不能继续拖延了。

但百密一疏,大隈重信还是低估了长州与萨摩的实力,特别是伊藤博文。这哥们儿当时在朝中非常郁闷,他认为立宪是迟早的事情,但不应该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况且当时的日本还不适合立宪。与大隈重信的斗争,让他心力交瘁,于是乎,伊藤博文给天皇写了一封信,内容如下:

我看了手下人对宪法、国会方面的调查,国民认为目前日本政局尚不能颁布宪法、开设国会。大隈重信的想法比较急躁,像我这种比较二的人很难理解他的想法。再加上圣上您都比较热衷于宪法、国会,所以我还是主动炒政府的鱿鱼吧。

博文把这封信发出去之后就开始不上朝了。

虽然伊藤博文打破铁饭碗的做法值得钦佩,但毕竟他是公务员,不上班不干活哪成?天皇的权力说到底还是长州和萨摩给打回来的,不能见利忘义。于是,明治天皇把大隈重信叫来骂了一顿,然后让他赶紧去向博文道歉,把国会、宪法这事说清楚了。

只可惜,说是说不清楚了。伊藤博文告诉大隈重信,为今之计,只有你辞职,才能让朝廷的斗争平息,这也是天皇的意思。

大隈重信早就料到有这么一招,他近乎绝望地说:“我可以辞职,但必须天皇亲自批准。”于是,他跑去见天皇,可惜,门卫和保安不让他进去。

一切都是伊藤博文等人布置好的。退出吧!大隈重信万分悲哀地离开了明治政府。

海霸王之争,三井VS三菱

虽然离开了朝廷,但大隈重信毕竟是强人,不甘寂寞,他在民间又组织了改进党,继续跟政府对着干,几乎是以此为界线,日本进入了民权运动兴盛的时期。除了大隈重信,另一个朝中重臣板垣退助也离开政府,组建了自由党。这两个党派成为日本民间最大的政党组织,把日本的民权运动折腾得风生水起。

大隈重信的幕僚,著名学者福泽谕吉有个想法,就是联合板垣退助、利用三菱的财力来打击政府及三井家族。

可惜,伊藤博文相当狡猾,他让三井出巨资请板垣退助出国旅行,从内部击破了与大隈重信联盟的可能性。

不过,伊藤博文也知道,福泽谕吉的智慧、大隈重信的威信和三菱的钞票一旦结合起来,颠覆政府就不再是梦。于是,他想到一个更狠的方法,要彻底击垮这个政治势力,就要断绝他们的财源,消灭三菱。

执行命令的刽子手是我们的老朋友——涩泽荣一。

在井上馨和伊藤博文的支持下,在三井的援助下,涩泽荣一出面成立了一家资本600万元的大公司——共同运输公司。这个资本当时在日本绝对是首屈一指,其中260万元由政府提供,剩下的都来自三井家族和相关的企业。

1883年,共同公司与东京风帆公司合并,向英国购进最新式的货船,其实力和航线都足以和三菱相抗衡。当时的《东京日报》报道说,天下大角力的时代终于开始了。

这场角力充满着戏剧性。因为双方的航线基本一致,所以,谁先到达目的地,谁就能抬起头来做人。于是乎,运货变成了速度的竞争。双方互相盯着,一旦出航,就拼命往炉子里扔煤球,烟囱烧得通红,人们累得半死,就为了比对方先到达目的地。据说,火烧得最旺的时候,整个船都裹在烟中,一片通红,情景蔚为壮观。

除了拼速度,双方还拼服务,各自在报纸上大打广告战,吸引国民眼球。共同公司在这方面表现突出,绝对胜出,他们给客户送去重礼,礼物上写道:我们的船,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坐了我的船,快如飞箭,不呕吐、不晕船,诸如此类。

接着,双方又开始野蛮的、赤裸裸的价格战。三菱船只下等舱的船票从五块五竟然一直下调到五毛五,缩水了10倍。这下子乘客们欢欣鼓舞,原本打算去街心公园度蜜月的人放弃原计划,纷纷登上了三菱家的船。

这场大比拼持续了一年多。到最后,岩崎弥太郎为了取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改组公司,比如,裁员减薪等。不过这招还真是屡试不爽,到了1884年,比较每吨船的平均收入,三菱是100元,共同公司才50元。这样算下来,岩崎弥太郎还是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胜利。

但恶性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深入三菱集团的骨髓。到1884年年底,公司赤字大量增加,不得不关闭香港到琉球的航线,负责承兑业务的部门也关门大吉。

共同公司也好不到哪去,股价一路狂跌,股东很久收不到红利,怨声载道,纷纷抛售手里的股票。岩崎弥太郎大喜,赶紧勒紧裤腰带,大量收购。

这下子井上馨和涩泽荣一怒了,他们找到三井物产负责人益田孝,批评公司每天进行这种无谓的竞争,耗费太大,得不偿失。

但第一线的斗争却丝毫不见缓解。最严重的一次是,三菱公司的船挡在了共同货船的航线上,后者大怒,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准备同归于尽,结果两败俱伤。岩崎弥太郎知道这事之后仰天长叹,无语凝噎。

就这样,两个海上霸王互不相让地斗争了几年,政府终于忍受不了了。他们觉得,三井和三菱的白热化斗争根本没有意义,于是乎,明治政府下令规定两家公司互不侵犯航线,在特定的时间内,走自己的路。1885年2月5日,政府再次发布规定,统一了两家公司的运费和雇员数,他们希望这样能避免恶性竞争带来的行业弊端。

可惜,岩崎弥太郎没能看到那一天。仅仅两天后,他因胃癌离开了人世,时年52岁。

岩崎弥太郎刚刚去世,这两家公司又撕毁了协议,开始更加恶劣的竞争。三菱公司为了不被小看,决定将下等舱的船票价格调至二毛五,并送毛巾一块。此时的岩崎弥太郎也只能在九泉下苦笑了。

涩泽荣一在岩崎弥太郎去世之后也异常郁闷。他们俩就如同武林高手,失去一个敌人比失去一个朋友更加痛心,茫茫商海,谁与我争锋呢?不过,涩泽荣一痛定思痛,奋勇生活,一直活到了1931年,去世时已经是91岁高龄。

这让我想起《射雕英雄传》里的故事。武林奇才黄裳穷毕生的精力练武准备找仇家报仇,等到了直面对手的时候才发现,当年不可一世的敌人们早已垂垂老矣,不能饭了。由此感叹:人生相斗,也不过是看谁活得岁数大而已。

按照这个标准来看,涩泽荣一以绝对优势胜出。在涩泽荣一81岁的时候,接受了政府颁给实业家的最高荣誉——“子爵”,昭示了他光荣灿烂的一生。

但是在日本的商业界,对涩泽荣一和岩崎弥太郎谁对日本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大、谁的管理能力更强的争论却从未停止。

大部分人坚持认为涩泽荣一“德艺双馨”,不仅深谙经商之道,而且大公无私,用自己的力量支持诸多企业的建立,推动了日本近代化的发展。而岩崎弥太郎的一生只创办了一家公司而已,何况他本人一直笃信家公司,惯于独裁,厌恶股份制。

但是客观地说,涩泽荣一这个人年轻时志向高远,毅然决然地离开仕途,走向实业,也的确参与创办了很多伟大的公司。但在60岁之后,虽然有他股份的企业很多,但质量参差不齐,他本人参与管理的公司也屈指可数。所以,涩泽荣一只能算是一个改革家,但不是管理大师。

值得称道的是,涩泽荣一将儒家学说引入经商当中,他唯一一本著作是《论语和算盘》。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正是日本工业化浪潮风起云涌之际,很多年轻人投身商海搏击风浪,渴望获取巨大财富,拜金精神侵蚀着人们的大脑。而涩泽荣一认为,商业的发展必须以社会伦理为根基,否则会把人引入歧途;企业赚取利润的目的并不是中饱私囊,而是给社会创造财富,等等。

总之,岩崎弥太郎和涩泽荣一的生命都有各自的精彩,都为日本商业的崛起作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