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日本商业四百年
1476300000044

第44章 人才是最重要的投资 (1)

在三菱创始人岩崎弥太郎去世之后,安田的大老板也不得不思考自己公司的将来之路。

安田善次郎一直对岩崎弥太郎情感复杂,他崇拜这个枭雄唯利是图、为达目的冷酷到底的信念;同时,也对他不近人情、贪婪的性格心怀厌恶。

在岩崎弥太郎去世之后,安田善次郎陷入悲伤之中,悠悠万事,没有偶像和敌手,是最孤独的事情。他开始仔细研究三菱公司获取成功的原因,发现,这家公司主要从事三个行业:金融、矿山和保险。

前两个明白,保险是什么东西?安田善次郎产生了极大兴趣,他找来一堆西方经济学家的著作开始仔细研究:保险,的确是个奇妙的东西,以货物为担保从金融机构贷款,金融机构非常愿意解囊,因为这些货物都上了保险,一旦遇到火灾和盗窃事故,金融机构可以用保险赔偿金来弥补贷款。

这是个完美的圆圈。安田善次郎深受启发,他决定再一次整合自己的事业,扩大经营版图,建立一个不逊于三菱财团的新帝国。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安田善次郎利用自己在金融界的权势,进一步攻城略地,向保险业和制造业进军。

到19世纪90年代初,安田财阀通过运用资金收购公司股票的方式,掌控了电灯公司、三家铁道公司和两家纺织厂。同时,保险业也建立起来。到此时,安田成为多元化经营、掌控制造业和金融业桥梁的近代财阀。

安田善次郎的生意越来越大,他也越来越感到孤独。经他手的所有投资无一例外地获得了成功,而在安田财阀内部和日本银行,安田善次郎也被当作一个独裁者被大家所敬畏。但在这位老人的内心深处却对未来充满了恐慌。他深深地知道,投资商业获得成功很容易,但投资到一个人身上,让他迅速成长,将来执掌安田门户却比登天还难。

随着年龄的增长,安田善次郎越来越焦虑,他的执行力几乎渗透到公司的方方面面,那并非因为他贪恋权势,实在是缺乏优秀的管理者来帮助他打理公司。在整个集团内部涌现出一股失望、低落的情绪,安田善次郎也越来越抑郁,他常常从睡梦中惊醒,一身的冷汗,他担心自己死后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会瞬间瓦解。直到一个叫浅野总一郎的人跃入安田善次郎的视野。

两个人有类似的经历:首先,他们都是富山人,老乡。其次,浅野总一郎跟安田善次郎一样善于投资,能从复杂的经济形势中找到突破口,利用大环境的变革赚取巨额利润。更重要的是,他们俩都是白手起家,有着惊人类似的创业史。

浅野总一郎在23岁的时候还穷困潦倒,生不如死。他先是在东京街头卖糖水,赚了一点钱后,租了个小店铺销售煤炭。

正是这个小店铺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名声。后来浅野总一郎跟当地的一个高官打赌,说自己能让大便成为财富的来源。那个高官为他提供了一笔启动资金,于是,浅野总一郎创办了日本第一家公共厕所,收集大便。

几年之后,他名下的公共厕所有了60多家,而销售大便给农民也为他带来了几十万的财富。随着大便的增加,浅野总一郎把他们换来的钱投到水泥工厂,又获得了巨大成功。

之后,他想尽办法靠近涩泽荣一,然后通过涩泽荣一又收购了当时日本第一的水泥制造企业,成为这个行业的带头大哥。

后来,浅野总一郎准备进一步扩大公司规模,于是恳请安田善次郎解囊相助。

安田答应帮助浅野总一郎,因为他看到,随着日本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正在逐步加快,市场对水泥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投资于此,稳赚不赔。

于是,安田善次郎向浅野总一郎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不能贷款,必须入股,而且作为股东,每年的红利要随着业绩的增长而提高。更重要的是,安田善次郎要求浅野总一郎,无论公司是否有赢利,都需要向他支付股息。

针对这个不平等条约,浅野总一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可惜,浅野总一郎还是失算了。没过多久,公司就开始亏损。他跑到安田善次郎面前,恳求这位前辈暂停分配股息,但是得到的回答是:门儿也没有。

浅野总一郎举步维艰之下,只得拿出自己家里的积蓄当作股息给了安田善次郎。很多年后,浅野总一郎回忆这段往事时,还无限感慨地说:“当时觉得安田善次郎是个无情的人,后来才意识到,他是在锻炼我的心志。”

事实也的确如此,虽然浅野总一郎刚开始没有赚钱,但安田善次郎并没有停止对他的投资。1896年,浅野总一郎创办了一家赚钱工厂“东洋汽船公司”,安田善次郎、涩泽荣一等社会名流成为公司股东。

接着,浅野总一郎又进一步扩大了水泥厂,同时创办了贸易公司和造船厂,还硬生生地从别人手里抢了两个煤矿。

这些庞大的事业群的背后,都有安田善次郎支持的影子。换句话说,他把自己全部家当都押在了浅野总一郎的身上。

事实证明,安田善次郎的眼光非常独到,他用自己的金钱培养了一代商才。这个结论在1904年得到了充分证明。那时候正是日俄战争的胶着时期,东洋汽船决定建造三艘优秀的船舶投入到海运当中。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浅野总一郎四处游走,寻找资金支持,但都吃了闭门羹。无奈之下,他找到了安田善次郎。

事情出乎意料的顺利。安田善次郎静静地听完浅野总一郎的计划,毫不犹豫地同意帮助他融资500万日元用于建造三艘新型货船。

战后,安田善次郎获得了翻倍的回报。

当然,他的投资不仅限于如此短期的收益,把钱花在靠谱的人身上,以让自己的企业基业长青,才是安田善次郎的初衷。

20年后,浅野总一郎去世之时,他一手创办的浅野财阀已经富可敌国。旗下最赚钱的企业是浅野水泥,资本总额为6 200万,后来发展成“日本水泥公司”,成为这个国家水泥业的翘楚。

浅野财团的所有公司资本总额为3.5亿日元,而安田善次郎通过交叉持股占有的股份约为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浅野财阀有三分之一的财富是属于安田善次郎的。从那之后,这两个财团之间保持了密切联系,凭借手中的金钱,一步步蚕食世界上能获得的所有财富。

新的力量

导读:当国家和企业走向成熟发展之后,人才问题就是最重要的问题。无论是政府内部,还是企业的命脉,都需要强有力的人来管理和支撑。但那些刚刚创业的企业家面临死亡或者老去的时候,新的力量也在逐渐诞生。

帝国也暗淡

住友“宪法”

说起来,住友家族建立近代企业制度的速度可能要落后于三井和三菱。在经历了别子铜山危机之后,这家公司才慢慢走向平稳,其经营骨架才逐渐确立起来,在这里,我们简单回顾一下。

佛教徒伊庭贞刚因为顺利解决了别子铜山的危难,正式成为家族企业的大掌柜,接替了广濑宰平。也是在同一时期,住友家修改了《家宪》,改名为《家法》。新法最大的亮点是将职员划分为“技术流”和“事务流”,其间不得互相干预,只能协作,不可争执。而且,技术派的职员不许干涉公司管理事务,把自己的活干好了就是最大的帮助了。

这条规定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避免出现当年广濑宰平那种独断专权的情况。但大掌柜伊庭贞刚却对此不以为然,他相信,人和人就得心心相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技术和事务人员应该一视同仁才对。

所以,伊庭贞刚自己并没有严格遵守《家法》,因为在他的内心还有更加广阔的天地。

住友家不断招来新鲜的人才。其中有一个人叫铃木马左也,这哥们刚来上班半年,公司就决定送他去欧洲学习商务知识。

临行前,伊庭贞刚对他说:“别听那些元老的。学什么商务?他们目光短浅,就希望你们年轻人学习一些能帮助住友挣钱的专业。你去吧,欧洲广阔,只要你感兴趣的,都可以纵情地学习、感受,我不会给你任何限制。回来之后,你也可以去别的公司工作,我不会勉强。

铃木马左也泪流满面,很多年之后,他成为伊庭贞刚的继承人,执掌住友门户。

因为伊庭贞刚宽容的心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归麾下,住友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在日俄战争前的几年里,除了矿山以外,住友家又开设了住友银行、炼铜所和电线制造所,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近代企业制度,成为名副其实的财团。

但就在此时,58岁的伊庭贞刚提出了辞呈。他在一篇文章中写下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最能阻碍事业进步发展者,不是青年的过失,而是老年人的跋扈。

为了给年轻人留下更美好的舞台,伊庭贞刚飘然隐退,住到了一处偏僻但风光明媚的山野间。这一点和他的舅舅、大独裁者广濑宰平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然,如果你认为伊庭贞刚为了贪图享乐,就对住友家不负责任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在离开之前,他把火种传给了铃木马左也,才放心地离开。

在伊庭贞刚的一生当中,最信任的人,就是铃木马左也,因为他一生笃信“剑禅合一”,对剑道、佛法都有着近乎痴迷的热情。这也造就了他性格的宽容、豁达,这一点和伊庭贞刚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