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日本商业四百年
1476300000005

第5章 怎么办

住友友以很彷徨,他不得不去询问自己的老爹——苏我理右卫门。

老父亲早就察觉了儿子的郁闷,他也知道,这次变革关系到住友家的生死存亡。于是,他耐心地跟儿子说,要想融入到大阪的环境去,必须给当地商人些好处。

住友友以明白老爹说的好处是什么——拔银术。

“可是,这是父亲您的秘密啊,也是我们家安身立命的所在!”

但父亲的想法却很奇特,他认为,日本的商人们迟早会知道这个技术,你今天告诉别人了,他们能马上超越我们的生意吗?我们用这个技术十多年了,从了解到精熟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所以,他告诉孩子:不用担心,我们做生意的根本是诚信、平稳,技术永远只是个工具而已。

住友友以大彻大悟,他意识到,如果他们把拔银术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始终会遭到同行的嫉妒。

老父亲继续说:孩子,你要像一个武士一样去战斗,跟敌人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那才是公平的竞技。

住友友以点点头,他知道,拔银术并不能让住友家名垂千古,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需要他去努力获得。

当大阪的商人得知住友愿意倾囊相授拔银术的时候,都快疯了。他们想到,自己马上就能从铜矿石里提炼出白花花的银子,喜极而泣。一时间,大阪的炼铜商铺里哭声震天,群情鼎沸。好吧,这块敲门砖力度够了,下一步就要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站稳脚跟了。

就这样,泉屋迁到了大阪,坐落在淡路町。

果然不出苏我的预料,虽然大阪的商人们也学会了拔银术,但技术、人才方面依然远远落在泉屋的后边,再加上泉屋的服务周到,住友友以的脑筋灵活,没过几年,在日本出口的铜中就有三分之一来自泉屋,住友家成为名副其实的矿山大鳄。

就在“泉屋”的生意如日中天的时候,又一场灾难突如其来,几乎将住友友以彻底击垮。

1638年的雨季,天空阴沉,潮湿沉闷的气氛让大阪街头倍显压抑,人们缓慢地行走,内心等待着一场大雨的来临。住友友以的妻子躺在病床上,紧紧握着丈夫的手,低声说:我要去了,照顾好儿子和女儿吧。

说完后,便撒手人寰。

友以泣不成声,内心一片昏暗。

未来会怎样?这是住友友以内心最大的恐惧。岁月无常,生命如朝露般盛开、凋谢,不过是转瞬即逝的一刹那而已。

看着女婿如此颓废,住友小次郎政友坐不住了。这时候的小次郎已经淡出了商业。他隐居在一座寺庙中,每天青灯黄卷,静心礼佛,不问世事。但当他得知女儿去世、女婿“守寡”之后,还是决定安排此事。

要说,缘分来了,谁也挡不住。偏巧这时候,住友小次郎政友的大儿子也很“合时宜”地英年早逝,剩下自己的老婆独守空房。小次郎政友一拍脑袋,说:你们两个苦命的人就凑到一起吧!

就这样,两个失去爱人的人喜结连理,住友友以没把武松当作偶像,直接娶了自己的嫂子。

其实,这个婚姻并不简单。

按说,当时的住友家已经富可敌国,友以根本不用参加征婚节目就能找到一个门当户对、貌美如花的媳妇,但他知道,自己的岳父不希望家族生意落到外人手里,才有了此一步棋。为了满足岳父的要求和保证住友家血统的纯正,住友友以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门亲事。

之后,住友的生意越来越大,他们不仅占据了很多矿山,还独立运营贸易公司跟外国人做生意,员工遍布全国。

但命运的火花只闪耀一瞬,财富、权贵终会烟消云散。

1662年,为泉屋作出杰出贡献的住友友以溘然长逝,而10年前,他的岳父住友小次郎政友也长眠于寺院里。

尖刀插在矿山上

火种还要继续往下延续,生意的接力棒传到了住友友以的儿子住友吉左卫门友信的手中。初生牛犊不怕虎,刚一掌握家族生意,住友友信就决定给泉屋来一服猛药。

在此之前,泉屋虽然也经营矿山,但规模不大,主要靠贸易立家和赚取利润。但友信发现,要想在这个行业里保证基业长青,延续百年,必须从产业链的源头,也就是矿山来掌控这个领域,这样当家族遭遇风险的时候,才能凭借实力渡过难关。

不过,友信的母亲并不同意他大举收购矿山。因为家族里资金有限,要想买矿山除了花费巨额资金开采之外,还要交给德川幕府矿产量的10%作为管理费用。要是找到富矿还行,万一买了个连桃子都不长的山,那可怎么办呢?

住友友信却意志坚决!他在22岁的时候匆匆结婚,婚礼第二天就跑到备中(冈山县)买下了吉冈矿山。全家人都愤怒了!这个山已经被开采了很多年,能不能挖出矿来都不好说,这不是拿钱打水漂吗?

但友信却胸有成竹。他耐心地告诉家人,这山从前产银矿,原本是德川幕府在开采,后来承包给了民间。民间开采的时候有个问题,就是一挖到水,就不敢继续开采了。但是,反过来想,如果泉屋能把山里的水排干净,还是能挖出不少矿石来的。

家里人都愣了,万一要是山里水特多,怎么抽都抽不干净呢?再说,即使把水都抽干了,也未必能挖出矿来啊!意见极度不统一,大部分人都反对友信一意孤行。

但住友友信却毫不退让,他听着大家的指责,最后一拍桌子,老子现在是大当家,都得听我的!就是一场赌博,我也要赢给你们看!众人沉默了。好吧,背黑锅我来,送死你去,你就去吧!

1681年,吉冈采矿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第一步,抽水。万事开头难,这个开头也真是难上加难。

研发队伍在这里勘探了几天,也没想到一个好办法。友信很郁闷,他一个人坐在屋里喝酒解闷。酒喝多了点儿,他用颤抖的手举起杯子,往嘴边送去,忽然,手一软,杯子掉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友信看着破碎的杯子底,忽然大笑,有办法了!他马上召集工人,作了一个实验:友信找来一个瓶子,装满水,然后缓缓地倒出来,问一个工人,这样水流得快吗?工人疑惑地摇摇头。友信微笑着把瓶口堵住,拿起一块岩石,猛地把瓶底击碎,然后把水从底部倒出来,问道,这样就快多了吧!

众人有些领悟了。

友信进一步解释,我们现在抽水就有一个干道,如果再从干道周围挖水渠,不是就有很多条渠道排水了吗?赶紧去试试吧!

众人恍然,赶紧去挖坑。可惜,这个灵光一闪的方法还是失败了。

因为这个吉冈山石头很多,到处是阻塞,干道周围挖出的水流总是被岩石阻挡,根本排不出去。

住友友信再次一筹莫展。

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住友友信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排水的时候,家里边又出大事了。

友信有个弟弟,干起了银两兑换的生意,可没弄几天就把德川家委托的承兑资金给整丢了,这相当于国有资产流失啊,罪名不小。不仅弟弟的店铺被变卖充公,连友信也牵连进去,被停止经营矿业。

住友家再次陷入危机。

友信无奈,只得提前退休,把家族生意的重担交给了只有16岁的大儿子——住友友芳。

友芳来到父亲花费了大量心血的吉冈山,大吃一惊。他发现,这个地方有几百个工人消极怠工,好几十个工作室都布满了蜘蛛网。他必须立刻作出决定,改变这个状况。

友芳找来了矿山负责人,告诉他,住友既然买下了这个矿山,就必须坚持到底,完成理想。他下达命令——开工!友芳没有像父亲那样想办法抽水,他用了最常规的手段,扩大主干道,增加排水量。一年之后,主排水干道宽度达到了360公尺。

时间进入1689年,山里的水依然没有被彻底排完。那年的春节,山中冷清,寒风阵阵吹过。一个少年缓步走进了深山。他叫长兵卫,在吉冈山工作了几年后看不到希望,辞职离开。

不知为什么,春节的夜晚,他却回到了这里。

当时,留守在山上的矿工里,有个叫杉本助七的人,此时正带着手下坐在火边喝小酒。看到长兵卫,杉本助七有些诧异,随即笑着说,来烤烤火,喝一杯吧。

长兵卫迟疑了一下,坐在杉本助七旁边,喝了一口酒,缓缓地说:“今天连夜赶来,有件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你。”

杉本助七意识到,问题可能很严重。他起身和长兵卫走进了旁边的小屋。

“你猜我看到什么了?我看见了露头。”

露头,是个专业术语,指的是山里下雨之后出现的铜矿石,如果能发现大量露头,说明山里蕴藏着大量铜矿石。

杉本助七没有特别激动,他镇静地问:“在什么地方看到的?”

“四国,立川的群山之中,那里有大量的宝藏,你要亲自去看看!”

这的确是一个让人动容的消息,如果那里真有储量丰富的铜矿,可以让住友家瞬间摆脱困境。

杉本助七明白,这是一个关键时刻,他不能擅自作决定,必须向自己的领导汇报。可是杉本也知道,自己无法证明眼前这个旧员工说的话是真的,那么领导就无法相信他,怎么办?杉本助七决定自己先去四国看一下。

第二天,两个人离开了吉冈山,奔赴那个陌生的地方。

几天后,杉本助七找到了吉冈山住友家负责人田向十右卫门,请求他去趟四国,并告诉他,长兵卫发现了铜矿。

田向十右卫门觉得眼前这个人脑子进水了:“这人是被我们开除的!我相信他?”杉本助七盯着负责人,缓缓地从怀里拿出个金黄色的东西,交给田向十右卫门。

后者眼神停留在那块石头上,脸色由白变红,再由红变白:“这是……纯铜啊!”

杉本助七点点头:“这就是在四国发现的!”

田向十右卫门明白,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绝不能放过。

第二天,杉本助七和长兵卫再次奔赴四国,寻找宝藏。那已经是1690年的夏天了,山里清凉,枝繁叶茂,各种奇怪的昆虫畅游其间,这给寻找铜矿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两个人在山上当了两个月的“泰山”,没有任何发现。

不能放弃!田向十右卫门听说没有发现之后果断地决定亲自前往。

此时,已是秋天。黄叶凋零,山石裸露,转机悄悄浮出了水面。

住友家又一次大规模地派出了一支寻宝队伍来到了四国。

他们风餐露宿,穿过高山,寻觅了一个多月。终于,杉本助七在一堆乱石之中看到一块紫红色的矿石。

众人大声欢呼,声音响彻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