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人不光靠制度
14763800000123

第123章 恩威并施的老板权变术

常听到有些老板说:“我对员工那么好,可是到最后他们都背弃了我,真是太不重情义!”

也常见这样的老板,很有“老板脾气”,只要看到不顺他意思的事,就把员工叫到跟前噼里啪啦骂一顿,好像厉害得不得了。可是员工不但没有人对他感到厌恶,也不认为他管得太严,反而觉得有一分亲切感。

这是老板与老板的不同。

如果你的一个员工犯了错,你是该安慰他还是该骂他一顿?有时安慰比骂更有效果,有时骂比安慰更立竿见影。但是,该安慰的时候你却骂,该骂的时候你却安慰,会把本来没有那么糟的事情搞得更糟。是恩是威,全靠老板的悟性来把握了。

现在是一个大流动的时代,员工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他们很容易就会在行业中获得另一个工作的机会,或许是比你给他的待遇好得多的待遇,所以单纯地靠待遇留下你所珍视的技术人员或者骨干经理人员,往往是事倍功半。留人留心,老板的适当施恩往往让员工感到受重视,受尊重,感到“遇明主”,从而建立起雇佣双方之间的感情。但是,老板对待员工只靠诚信、公平,在很多时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用点手段、技巧,适当地发发威,才能使下属服服帖帖。

一位生产塑胶加工机械的老板,在他的射出成型机制造部门,有位技师跟生产组的组长发生了冲突。技师是大学毕业,到公司才3年多;那位组长是高中毕业,但在公司里已经工作11年。双方的冲突起因于射出成型机的改良设计。

那位技师认为,他们制造的射出成型机,应该在射出速度上加一个自动控制钮。那位组长则认为不必多此一举,只要在射出口上加以控制就可以。前者是从机械的结构着眼,也可称之为理论的应用;后者是从实际操作着眼,可称之为经验的积累。

他们都是想把射出成型机改良得更加完美、更加实用,其出发点彼此都没有错,都是为公司好,两个人之所以意见相左,闹得脸红脖子粗地大吵起来,表面上看是观念不一致,实际上则是彼此的心理在作祟。

那位组长认为:“老子在工厂里干了十几年,整日与这些机械为伍,连哪里有个小螺丝钉都记得清清楚楚,你才来了几天,只不过在书本上多学了点理论,就地位比我高了,其实你狗屁不通!”

那位技师的想法正好跟他相反:“机械结构的原理,我比你清楚得多,你想用土办法来改造机械,那真是差得太远了!”

这种彼此不服气的心理,当然不是一天形成的,那位技师一进入工厂,这种想法不协调的现象就开始酝酿了,这次的事件只是个导火线而已。

对这种情形,老板不是没有发觉,但为了整个企业的发展,自然也有他自己的看法。在他认为,在改进机械方面,必须用一些学有专长的人,要从基层员工中培养、提拔,恐怕是吃力不讨好,即使有可造之材,也不是短时间能够派上用场的。因此,他开始物色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的学生,那位技师是他吸收的第一个人才,也是他公司里生产部门第一个具有大学学历的员工。

人家既然是大学毕业,学有专长,自然不能给人家一个普通技工的待遇。可是他的公司规模不大,还没有设开发研究部门,也没有机械工作师的编制,想来想去,他给他安了个技师的名义,地位和待遇都比那些老技工高,有些老技工心里自然就有点不服气。

冲突发生之后,老板在处理上颇感为难。因为就事论事谁都没有错,但实际上又不能不问不管,否则,让这种不满的心理状态继续发展下去,后果太可怕了。

可是,如何管呢?如果把技师数落一顿,不但技师会认为老板不重视新技术、新构想,也会增长那些老技工的气焰。如果把老技工出身的组长骂一顿,一定会引起老技工们的不满,认为老板不重视他们,说不定一气之下,拍拍屁股不干了。

这位老板想来想去,真是左右为难,如果留不住专门人才,他的企业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如果得罪了这些老技工,使他们生出二心,马上就会影响工厂的生产。对他来说,这两种情形发生任何一种,都是公司的不幸。

最后,他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把两者的权责划分清楚,另外设立一个开发部,由那位技师主持,挑选了几位年轻、好学的技工跟着他一起研究,专门从事改进产品的工作。那位组长则专门负责生产,两个人互不干涉,就不会发生直接冲突。

此外,这位老板还用了点小手段,消除了双方心中的“怨气”。他把那位技师叫到办公室里,用诚恳的语气跟他深谈了一番。自然不外是将来公司的发展全看他了,希望他能争一口气,在新产品开发有突出的表现。

照理说,工作责任加重了,自然在待遇方面也应该提高一点才合理。但这位老板心里明白,如果调了他的职务再加他的薪水,无异于告诉老员工,他对这位技师更加重视了,所以他悄悄地告诉那位技师:“你现在独当一面,责任加重了,我应该给你加一点薪水,但我相信你了解我的苦衷,现在还不能给你加。好在你还年轻,又有自己的理想,不会计较这些。不过,我可以向你保证,我绝不会让你吃亏。”

接着,他又把那组长叫到办公室,一见面他就用带着几分亲切的语气训起来:“你简直是在胡闹,身为生产组主管,竟当着那么多人跟人家技师吵起来,这成什么体统?年资比人家深,即使有什么不满,也该忍下来,事后可以跟我说。你这样公开跟人家吵闹,教人家如何下得了台?”

“你已经跟我工作十几年,你的能力我当然信得过,”这位老板用对待自己人的语气说,“但你要知道,我们要开发新产品,扩大业务,光凭你我两个人是不够的,必须要吸收新的人才,如果我用一个新人,你们就跟人家吵一架,谁还敢到我们这里来?经验固然重要,理论也不是一文不值,你到人家那些大公司去看看,负责开发、设计工作的,都是些学有专长的人。以后你的气量一定要放大一些,免得人家说我这个老板只把几个老人当宝贝,帮着你们欺侮新来的。”

那位组长本来一开始还有满肚子的话要说,被老板训了一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老板对他这样好,把他当成自己人看待,他除了惭愧还能说什么呢?

“现在我把你们的工作分开,”老板最后说,“你负责生产,他负责新产品开发,不过,你要弄清楚,你们的工作性质虽然不同,但并不是互不相干的,他在工作中需要你的支援,你一定要全力去协助,不管有什么委屈,可以跟我说,绝不能再跟人家当面吵,否则,我可不答应你。”

由以上事件看来,这老板就是很懂得“恩威并用”的人。技师和组长犯的是同一错误,但由于对象不同,他处理的方式也是因人而异。而且两个人都认为他处理得很得当,对他产生了更大的向心力。“恩威并用”牵涉到被管理者的个性、观念和做事的理想,同样的方法、同样的事情,绝不能用于所有人的身上,必须根据平时你对他们的了解,以及你们之间的关系,灵活地加以运用。

就拿上面的事例,假如那位老板用对待组长的态度对待那位技师,那位技师在一气之下,也许拍拍屁股不干了。同样地,用对待技师的态度对待那位组长,他不但不会认为你对他客气、尊重,反而会认为你在跟他闹“虚套”,不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