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女人三养
14764300000011

第11章 产妇产后的心理调整

女性生育前后,身心都会出现不适,此时的精神与情感由于受到各种影响都会发生改变。适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就可以平和地过渡到正常的生活中。

1.产妇产后需要防止精神障碍

妇女产后,由于体内环境的急剧变化,不但在身体上引起一场“大更换”,在生理上可出现一些不适,而且在精神方面也会发生障碍。

(1)产后精神疾患的类型

一般将产后女性由心理压力形成的精神疾患依严重度大略分为:产后精神病、产后忧郁症两类。

①精神症。产后精神病通常发生在产后第3天至第14天。一开始可能会有失眠、自我感丧失、坐立不安及情绪不稳定等症状,接下来很快出现明显的幻听、妄想(包括被害妄想或感觉婴儿有畸形或死亡的妄想)及意识混乱的妄想状态、思考过程障碍,无法照顾孩子,甚至伤害自己或新生儿。在整个病程中,病情发展快速,但在数周至两三个月内会有所缓解。患有产后精神病的妇女,约9成是以情感性疾患为主要症状表现,治愈后大部分会表现不错,但不幸的是,仍有5%的病人会自杀,约4%的病人会因症状影响而杀死自己的婴儿。

②忧郁症。非精神病性的产后忧郁症,其特征包括注意力无法集中、健忘、心情不平静、时常哭泣、依赖、焦虑、疲倦、伤心、易怒暴躁、无法忍受挫折、负向思考方式等等,伴有言语动作减少,终日忧心忡忡,易疲劳等状。发病期一般在产后第一天到第六周之间,以产后第一天到第十天为危机期,其严重度一般是中度至重度,有些人症状会持续至六到九个月之久。产后忧郁又称婴儿忧郁,其典型症状是突然哭泣、激动、情绪变化快速,甚至会有欣快感、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症状。通常在产后第三天以后开始出现,约一周内自动消失。此病症轻微且不会造成心理社会功能障碍,因此通常不被视为一种疾病。

(2)产妇的精神保养

精神是人体的一种情志活动,又称七情,表现为怒、喜、思、悲、恐、忧、惊七种不同的精神变化。正常的喜怒哀乐,对人体健康无任何妨碍,若过度的喜怒哀乐,会使身心受到伤害。我国医学十分注重精神的修养对健康的直接影响,举凡各类养生理论和方法无不包含精神、情志、颐养的内容,按中医的说法,大怒会伤肝使气血上逆;思虑过度会伤及心脏和脾胃,使气血郁结;过度悲伤则会伤肺气消;大惊恐吓会伤肾而气下;过喜伤心而气缓。总而言之,过激的情绪会导致身体相应器官功能失调,成为健康的隐患。临床上因恶劣情绪致病的例子也不胜枚举。一般来说,产妇产后体虚,肝阳偏亢,血不养心,最易伤动七情。从而导致本来虚弱的身体出现各种异常,如胃腹疼痛,恶露不下,产褥发热,育儿精神官能症等,如果不对情绪加以控制,任其发展,时间一长,会贻误月子中的将养,留下一些慢性病,抱憾终身。因此,坐月子的产妇一定要注意保养精神,正如中医所说的应做到“无妄想”、“无牵挂”、“无忧虑”、“无悲哀”、“无恐惧”、“无烦恼”,凡是一切引起感情激烈变化的事,自己主观上尽量加以避免,若确实遇到不愉快的事,为了身体的长远之计,也应尽快忘掉,排除各种杂念,把事业、名利、世俗纷争都暂时放下,多谈论养儿法、育儿乐趣、美味佳肴等话题,静心将养。

产妇的家属应从多方面为产妇分忧,遇事多考虑到产妇处于生理心理的特殊时期,应主动忍让;在产妇心情不好时,可主动提出照管婴儿,让产妇外出活动,变换一下生活的内容和节奏。

2.初为人母有个心理转折期

生育前后也是一个重大转折。这一时期可称为“转折时的晕眩”,其中滋味没有孩子的人是无法体会到的。

一位过来人谈体会时说:“她从小带弟弟妹妹吃了许多的苦,周围的孩子又太多,总觉得孩子又搅又闹烦死人。对那些见了孩子又抱又亲总觉不可思议。因此,在被告知已经怀孕时,惟一的念头就是想大哭一场”;还有年轻夫妻“理论上”也知道,生孩子之前要做好包括思想上、物质上、生活习惯上的一切准备。但心里却为即将抱孩子的喜悦充满着,只沉浸在欢悦、憧憬之中,对那些要做好准备只是口头上讲讲而已,并未认真对待。当别人问她:“您现在后悔了吧?”但她却说:“不,后悔什么,有什么后悔的?”她说:“我怎好承认?若承认了不就意味着我在人生这个战场上输了一大半。日后,纵然手中握着的那一小半再怎么灿烂辉煌,也只能照亮半个天空了。”

尽管在生孩子之前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且还“身怀绝技”能吃苦,适应性强。却不料;在这排山倒海般涌来的家务面前,弄得手忙脚乱。一个人对付一个,竟比领导一个300人的连队,比东跑西颠采写新闻还要艰巨得多。过去,眼光能穿透重重家务,滞留在充满诗境的远方,现在,却在睡觉时都在管小孩。过去,可在乒乓桌前蹦跳到深更半夜,会捧着《中外抒情歌曲三百首》从头唱到尾,会到同学家去闲聊到天亮,现在,却是足不出户,终日在孩子周围转。这也是人生的转折点,只有克服了转折时的晕眩,脑子方清醒得多。妇女最好的命运就是在各个时期都能找自己合适的位置。

还有一位妻子从心底烦孩子,第一次见到自己生的那个瘦瘦长长的陌生的小精灵竟紧张害怕得连连摆手让护士抱开。好在这种心理并未持续多久,儿子也非想象中那样烦心,新鲜而又忙碌的日子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她说,儿子一天天长大,我也渐渐变成孩子气。我整天竖着耳朵,饭吃得好好的,会猛地丢下碗筷,冲进卧室,咦?儿子睡得既香又甜。可我刚才分明听到了哭声呀!在晒台晾尿布时,过几分钟就蹑手蹑脚跑进来贴着房门屏气听一会儿,于是又多了个“神经质”的雅号。以前从不知道什么能让我在众目睽睽之下落泪,但儿子却告诉了我答案。那天,仅82天的儿子被抱到护土眼前,天真得丝毫未察觉那又细又长的注射器的历害,还在甜甜地笑。当针头无情地扎下去的时候,我的眼泪竟夺眶而出,怎么也擦不完。我先生只得一边拍孩子,一边哄我,以后那稚嫩的哭声老往耳里钻,钻得我直恨;孩子生病妈妈为什么不能代替他打针?真奇怪!自从有了儿子,我几乎对所有的孩子都有了好感,总想对他们笑,看他们快活地玩,莫非这就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过去跟先生赌气,我会一撇嘴,说什么不行就离婚!可如今,我再也说不出这句话了。儿子让曾经骄气十足、我行我素的我掂出了“责任”的分量,学会了吃苦耐劳,懂得了为他人而付出,明白了应不索取回报地去爱人、爱生活和爱生命。当产假期满上班的第一天,大家都说我还是那样苗条,一点儿没变。我,真的没变么?内心世界翻江倒海的变化竟未让人看出来。

3.保持健康心理,增进乳汁分泌

产褥期使产妇进入了一个新的身心变化时期,易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从而造成心身障碍,如子宫复旧不良、乳汁分泌不足、产后各种营养缺乏等,因此,要正确分析产妇的心理状态,给予良好的心理指导,使产妇顺利度过产褥期。

乳汁缺少的原因,除身体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外,亦常因为情志不畅、紧张不安,乃至肝失条达、肝经气滞,乳汁分泌受阻。

现代研究表明,影响乳汁分泌的神经体液机制是复杂的。妊娠期间,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等使乳腺进一步发育,泌乳能力虽已具备,但不泌乳,主要是由于此时血中雌激素与孕激素浓度过高,同催乳素竞争乳腺细胞的受体,使催乳素失去效力。分娩后,血中雌激素与孕激素浓度大大降低,这时催乳素发挥始动和泌乳作用,促进乳汁的形成。若此时遭受精神创伤,或暴怒、抑郁等,可通过大脑皮层影响垂体的活动,从而抑制催乳素的分泌,使乳汁分泌减少。这是情志刺激与乳汁分泌不足形成之间的某些理化机制。

(1)影响乳汁分泌的心理表现

产褥期妇女影响乳汁分泌的心理,主要表现为:

①不稳定情绪

因为产妇产后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与情绪活动有关的儿茶酚胺分泌减少,体内的内分泌调节处于不平衡状态,使情绪很不稳定。

②随分娩结束带来精神上解脱和体力上的疲乏,而忘却了不良的主诉

产妇经过十月怀胎的辛苦和分娩时痛苦的折磨之后,亲眼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婴儿,做妈妈的幸福感油然而升。产时巨大的体力消耗,使产妇倍感疲劳,由于这两种感觉占据了主导地位,掩盖了一些不良现象,使产妇不能及时诉说,导致产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③受传统习俗影响而产生的忌口心理

这种心理在农村产妇中犹为显著,由于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和产妇营养卫生知识的缺乏,她们饮食上往往沿袭传统的做法,忌这忌那,甚至认为除了小米稀饭加鸡蛋外,其他任何食物都要忌口,都有回乳的可能,殊不知,正是由于这种不良的传统饮食习惯认识,造成了一些产妇食欲不振,微量元素缺乏,缺铁性贫血,乳量不足。

④受传统“坐月子”习惯影响而产生的依赖性心理

产妇由于分娩时的巨大消耗,产后非常疲乏,体质比较虚弱,强调产妇充分的休息固然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动。许多产妇仍然按照我国传统的习惯,产后静养,不活动,吃饱了就睡,整天躺在床上,这必然养成依赖与懒惰心理。特别是现在的产妇,她们成了家庭的“有功之臣”,“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任何事情都依赖他人去干,更甚者在产后最初几天不能坐起吃饭,而让家人一口一口地喂饭。由于长期平卧姿势,使松弛的子宫韧带得不到恢复,从而造成子宫后位,致产后腰痛等。

⑤婴儿性别不理想的失望心理

由于受家庭环境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农民产妇对生儿子高兴,生女儿则快快不乐,思想压力较大,怕丈夫、公婆嫌弃。在城市中,这种心理不明显。

⑥在母乳喂养方面常残存不正确的心理认识,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产妇的娇气情绪,对初次哺乳时的疼痛产生惧怕心理,以至不敢哺乳;

b。个别城市产妇为保持体型美,误认为哺乳会影响体型而不哺乳;

c。孕妇对初乳的价值认识不足,认为初乳又黄又稠不干净,吸出后弃之;

d。对纠正乳头凹陷缺乏耐心。这样,使大多数婴儿得不到初乳。

(2)调节心理平衡的注意事项

调节心理平衡,增进乳汁分泌,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保持良好、平静的心态,是安全度过产褥期的前提

为了使产妇保持良好的情绪,使其自己认识到产褥期生理变化对情绪的影响,入院后做好解释,让产妇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一旦情绪波动较大,尽量自我克制,同时要善于调节。例如听听音乐,与周围的人聊聊天等。丈夫要拿出较多的精力来照顾产妇,注意观察产妇的身体变化、饮食营养、睡眠等情况,要以亲切温和的态度和语言与妻子交谈,以调节产妇的情绪。分娩后,产妇沉浸在一种做母亲的喜悦之中,大脑的兴奋性相对较高,整日为新生的孩子牵肠挂肚,甚至不知所措。这种兴奋性和注意力的过分集中,会影响产妇的身心恢复进程,不要乐极生悲。

②充分注意产后卫生

产后应当充分卧床休息和睡眠,作会阴切开手术以及难产手术者更应多休息。一般情况下,产后2~3天可下床稍作轻微活动,下床次数和活动范围每天逐渐增加。产褥期间不宜站立过久,要少做蹲位及手提重物劳动。产后卧床休息注意不要一直仰卧位,每天应有一小时俯卧位。满月之前不要参加体力劳动,产褥期间最好不看电视、书报。注意个人和生活环境的卫生。产褥期妇女出汗较多,哺育婴儿要流乳汁,故必须勤换内衣及床垫,并且应用热毛巾拭浴。吃饭和哺乳前要洗手,满月前每天用温水擦洗外阴。产后卧室要保持安静、空气流通。要改变过去那种不见阳光、不让通风的传统不卫生习惯。天气暖和时要常开窗,即使天冷,也应每天开门通风2次,每次10分钟左右。饮食要调节。产妇分娩后,消耗了大量的体能,需要补充营养以恢复身体。另外,还担负着哺乳的重任,因此要科学地掌握,做到营养合理。产褥期应选择营养丰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如鸡汤、鱼汤、红枣、小米粥、小豆粥等,这些食物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矿物质。对一些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要少吃或不吃。产妇饮食切勿走向两个极端。如有的地方产妇坐月子要吃300~500个鸡蛋,造成消化不良;而有的地方却只给产妇以稀饭和米汤,使多数产妇营养不足。消化不良和营养不足,不但影响产妇健康,还“株连”婴儿。产后第一天,可进流食或半流食,以后可进普通饮食。不要偏食,要注意多样化,这样才能摄入全面的营养。在恢复期间每天可适当增加餐次,适当的活动和运动。

了解产妇的性格特征、生活环境及分娩后的精神情感状态,从而寻清乳汁分娩障碍之间的心理机制。对于精神情志因素有关的缺乳产妇,应以心理治疗为主。如对于情志郁结者,宜采用宣泄疗法,创造出某种情景,让患者把压抑的情绪发泄出来,以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促进乳汁分泌。

4.保持平衡心理,促进子宫复原

妇女分娩之后,子宫将逐渐恢复至未孕的状态,在这一过程中的主要变化是子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再生。产后的42天内,子宫由分娩结束时的1000克左右迅速降低50克左右,子宫内膜基底层逐渐再生新的功能层,并于产后第21天修复整个子宫腔。这一切变化,均受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神经内分泌状态的调节,而且还受着各种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若受到某些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影响,则可能导致子宫复旧不良,形成心身障碍。因此,在产褥期保持心理平衡,提高心理应激能力也是促进子宫复旧的重要课题。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产妇较为重大的生活事件,对做母亲的期望将逐步转变为现实;由于受到家庭和社会习俗势力的影响,或喜或悲由是而起;母性行为实践由此而开始;分娩改变了以往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并且脱离了工作环境等。在生理变化方面,孕激素急骤减少,催乳素分泌急骤增加,性激素及神经介质也发生不同程度的代谢变化,而且各种心理活动的变化又可以影响激素和神经介质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子宫的变化过程。

如何在产褥期保持良好的心理平衡、促进子宫复旧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1)恰当运用心理防御机制

要维持自己的心身健康必须要维持两种平衡,一是生理平衡,二是心理平衡。这两种平衡因为一方或两方被打破均导致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发生改变。为避免改变这种平衡状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产生了应付挫折所招致的不安、避免精神上的痛苦和紧张的心理防御机制。

要使产妇保持心理平衡,必须克服各种各样的挫折,提高对挫折的耐受力,因为对挫折耐受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一般来说,人有生理、心理、物质和社会的各种需要,由于种种原因,使需要的满足受到阻碍或中断,这就是挫折。挫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也是时刻都会发生的,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产褥期要正确对待挫折感,你期待的可能没法实现,如能恰当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把可能发生的事情从正反两方面多加分析,挫折也就可以化解了。

一般而言,分娩后的产妇沉浸在一种做母亲的喜悦之中,大脑的兴奋性相对较高,成天为新生的孩子牵肠挂肚,甚至不知所措。这种兴奋性和注意力过分集中的状况会影响产妇身体的恢复进程。所以,产妇分娩后应保持喜悦而平静的心情,促使产后的身心恢复。

(2)树立良好的运动观

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应于产后6~12小时内起床稍事活动,包括坐在床边、扶床行走,于产后第二天可在室内随意行走,并可做产后保健操。行会阴侧切或行剖宫产的产妇可推迟至产后第3天起床稍事活动,待拆线后伤口不感疼痛时,也应做产后保健操。尽早适当运动及做产后保健操,有助于体力恢复,促进排尿及排便,避免或减少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为防止腹壁肌肉松弛,腹部肥胖,促进子宫复旧,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地做一些产褥运动。如第一天开始练习抬头,第二天练习上肢运动,第四天进行下肢运动(抬腿),第八天进行双臂支起,仰卧起坐动作,能锻炼盆底肌肉及筋膜的缩肛动作。产后14天以后,还可以加做胸膝卧位,预防和纠正子宫后倾位。上述动作每日做3次,每次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坚持35~42天,能使盆底及腹部肌肉张力恢复,避免腹部皮肤过度松弛,使子宫完全复旧,腹部恢复原状。

(3)避免产后中暑

产妇中暑是旧风俗习惯造成的恶果。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一种观念,将“产后风”的原因归结为气流所致,特别重视对产后风寒的防御。将产妇居室门窗紧闭,不让通风,不见阳光,穿着厚厚的衣物,即使三伏天也不例外。在这种环境中,产妇往往大汗淋漓,甚至无法避免中暑。一旦中暑,还要依旧盖上棉被发汗。结果又进一步影响肌体散热,使症状加重,甚至导致产妇死亡。因此,夏季分娩一定要注意室内通风。一旦发生暑热,更不要衣着过厚。

产后如恰当注意心理、生理卫生,许多不良现象是可以避免的,一旦发生,要正确对待,以科学的态度去面对、去解决,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调整不良状态,提高机体防御能力,为机体康复、为子宫复旧创造出良好条件。

5.一定要预防产褥期抑郁症

从胎盘娩出至产妇除乳腺外全身各器官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的一段时期,称为产褥期,一般为42天。

产褥期抑郁症一般指产后42天内发生的抑郁综合征,主要症状表现有:情绪低沉、孤独、悲观、性欲低下、反应迟钝、疲劳、自责自罪、焦虑、烦躁等,还可出现罪恶、疑病、虚无妄想,严重者自杀观念、抑郁性木僵、缄默、拒食等,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食欲差、心慌、出汗、耳鸣、头晕等。上述情绪障碍亦有昼夜波动特点,因伴有较突出的焦虑,而精神运动性抑制症状并不太突出,与更年期抑郁症的特点相似。

(1)产后抑郁症的种类

一般认为,产后抑郁症可分为三类:

①第三个月抑郁

又称母体抑郁,占产妇的一半以上。产妇眼泪汪汪,情绪沮丧、焦虑、失眠、食欲缺乏、易激动、注意力和记忆力不良。第三月抑郁常见于初产妇,症状轻,取良性经过,持续数日消失,极少有就医者。

②内因性抑郁

多在产后14天内发病,约占产妇的1%~2%。早期往往伴有分裂症状。除激动、焦虑、恐惧、罪恶感、疑病症状和杀婴倾向外,有的表现为持久的性欲丧失、慢性疲劳、轻微的态度和行为改变。产后内因性抑郁症治愈后趋向复发且与月经有关。

③心因性抑郁

约占产后抑郁病人的10%。可取反应性抑郁或神经症形式。这类人既往有神经症史,而且往往为被娇惯的妇女。于产后任何阶段发生,持续数周、数月或数年。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5%~33%,以初产妇发生最多。从分娩后到发生明显的精神障碍时期,发生在产后第4天至第28天之间的占多数,产后14天之内发病的约占半数,3个月之内发病的占84%~97%。

(2)产后抑郁的原因

在妊娠、分娩及产后整个过程中,机体内环境发生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内分泌的改变形成了产后精神障碍发生的生物学基础,但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情绪稳定性差,内倾个性者多,与分娩有关的应激性生活事件等也明显高于正常产妇。其中夫妻关系不和,产后家属关心较少,居住环境恶劣,分娩时使用产钳或胎头吸引器及婴儿照料困难,均是引起产后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

妊娠和分娩使孕妇和产妇体内雌、孕激素发生变化。妊娠56天后,母血中孕酮(P)和雌激素(E)的主要来源,是胎盘和胎儿即胎盘单位;随着妊娠的进展逐渐升高,至妊娠末期P和E达到最高峰值。分娩后,胎盘剥离,雌激素、孕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于产后7天达非妊娠水平(雌三醇产后14天下降达非妊娠水平)。因此产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可能与胎盘娩出后,母体内雌、孕激素迅速下降有关,血清孕酮水平下降越快者,在产后早期表现为抑郁者越多。

有产时并发症的产妇精神障碍发生率高于正常产妇,这可能与产妇的心理准备不充分,突然的躯体与心理应激造成一过性心理不平稳有关。产时并发症虽然不能肯定是产妇精神障碍的直接原因,但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诱因。

产钳助产的产妇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剖宫产、自然分娩产妇,这可能与产钳助产的产妇没有任何手术的思想准备,而剖宫产有一段时间术前准备期有关。因此临床产科医师要鼓励孕妇心情自然,做产妇心理疏导工作。

城市新生儿性别不同,其母亲精神障碍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别。在农村产妇中,生女的产后精神障碍发生率为18.48%,而且生女是引起产后精神障碍的较高危险因素。

另外,社会心理因素在产后精神障碍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心理分析家认为,所有妇女在孕期及产后均会出现心理“退化”现象(即在行为上变得更原始或具有孩子气),因此改变可引起心理冲突,特别是当母亲所扮演的角色不适合时(如得不到亲人或周围人的支持,缺乏照顾孩子的经验等)更易发生。由于冲突未解决或产后做母亲不适应,就可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

产后抑郁症不仅危害产妇本人及婴儿,而且对社会、家庭均不利,故在产前保健中加强对不良个性产妇的心理辅导,减少和避免精神刺激,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如改善夫妻关系或家庭生活环境,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及保障孕妇的身心健康,会有很大的帮助。

(3)产后抑郁症的防治

对于抑郁的人施行心理治疗,主要考虑病人忧郁的程度。假如病人所患的抑郁情况很严重,甚至有自杀的意念或企图时,马上要考虑住院及药物治疗。就算是中等程度的抑郁,想施行心理治疗时,也要采用支持性的心理治疗,主要在供给基本的安全感,弥补创伤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培植信心与生活的动机,并且帮助自我能力的恢复,以便能在精神上有精力去面对困难。假如挫折的来源属于外在性质时,可帮病人去排除减少这些外在性困难,并协助病人能善用各种外来的支持资源,包括家人、朋友或社会可供给的帮助。

等到病人的忧郁减轻,心情较稳定之后,心理治疗的范围可推进到另一层次,帮助病人去分析及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包括促成心情抑郁的可能心理因素。譬如,现实境界的自我与“理想化的自我”有明显差距时,如何求其协调,以免自卑。

治疗抑郁的病人,治疗者要特别注意几件事。即:要能较积极地进行与操纵治疗会谈,不能处于被动的角色;要能表达关怀的态度,能让病人感到你在关心她,并时时提供有希望的气氛,让病人能依靠你的信心来恢复。

产褥期抑郁应根据不同病因及症状选择治疗方法。产褥期由于身体虚弱,支持疗法及控制感染不可忽视。抗抑郁药的应用并无禁忌,但哺乳者要考虑到对婴儿的影响。

产后慢性抑郁状态、疑病状态、无性欲、困惑状态的病例中有时可发现甲状腺及下丘脑—垂体机能低下,用甲状腺素治疗有时可取得明显效果。

一般认为哺乳期,母体应避免接受安定、锂盐、溴剂和利血平,而对巴比妥类、丁酰苯类、三环抗抑郁药及酚噻嗪类药的应用尚有争议,这类药物可以进入乳汁,虽无明显反应,仍普遍主张服用精神药物的母体应避免喂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