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人体疾病自查自疗手册
14766200000033

第33章 11、肠梗阻

肠梗阻可以变化多端,造成诊治困难。肠梗阻是外科的急腹症之一,绞榨性肠梗阻如不及时解除,可很快导致肠坏死后穿孔,发生严重的腹膜炎和全身中毒,必须积极救治。

“健康自测”

腹痛: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一般为阵发性剧烈绞痛。

排便排气停止:在完全性梗阻发生后排便排气即停止。

呕吐:呕吐在梗阻后很快即可发生,然后即进入一段静止期,再发呕吐时间视梗阻部位而定。

腹胀:腹胀一般在梗阻发生一段时间以后开始出现。

休克:早期单纯性肠梗阻病员,全身情况无明显变化,后可出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眼球凹陷、皮肤弹性减退,四肢发凉等征象。

“常识”

肠梗阻是自空肠起点至直肠之间任何一段肠管的肠内容物运行受阻。主要表现为受阻部位以上的肠内容物积存、肠管扩张和蠕动功能混乱,出现腹胀、呕吐、腹痛、不能排便和排气等症状。

一般而言,肠梗阻的发病有急、缓之分。急性肠梗阻很常见,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病情发展较快,可引起死亡,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慢性肠梗阻也不少见,虽然发病较缓慢,但也需及时诊断和处理原发疾病。病情的缓急与梗阻的程度有关,急性肠梗阻均为完全性肠梗阻,若肠管内腔只部分受阻,则表现为慢性或间歇性发作。慢性肠梗阻常由肿瘤、粘连、结核和非特异性炎性狭窄引起。

当患者出现阵发性的腹部绞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肠型及肠鸣音亢进或血便等情况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除了必要的病史症状询问及体查外,应行胸腹透及腹平片检查,早期症状体征不明确者应作短期密切的病情观察,切忌轻易放走病人,以防延误诊治,导致肠绞窄肠坏死及出现严重脱水低血容量性和全身中毒性休克死亡。早期单纯性结肠梗阻可考虑非手术疗法,但需密切观察,一旦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加重应及时剖腹探查。术中根据不同的梗阻病因及病理变化决定手术方式,应尽量保留有生机的肠管,但不能遗留已失活的肠段。

“治疗”

1.解除梗阻。

解除梗阻可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

(1)非手术治疗:是每一个肠梗阻病人必须首先采用的方法,此法也是手术前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除禁饮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外,还可采用中医中药辅助治疗。

(2)手术治疗:各种类型的绞窄性肠梗阻、肿瘤及先天性肠道畸形引起的肠梗阻,以及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人,适应手术治疗。

2.基础治疗。

(1)防治感染和毒血症:应用抗生素对于防治细菌感染,从而减少毒素的产生都有一定作用。此外,还可应用镇静剂、解痉剂等一般对症治疗,止痛剂的应用则遵循急腹症治疗的原则。

(2)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

(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不论采用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是极重要的措施。

“预防”

多运动。

多进食高热量、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注意饮食,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暴饮暴食。

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胃肠炎症。

餐后不宜做剧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