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人体疾病自查自疗手册
14766200000038

第38章 2、耳硬化症

耳硬化症的发病率与人种有很大关系,白种人发病率高,黑人发病率最低,黄种人介于两者之间。发病年龄以中青年较多。

“健康自测”

耳聋。

耳鸣。

韦氏误听现象:在一般环境中分辨语音困难,在嘈杂环境中听辨能力反而提高,这种现象称为韦氏误听。

眩晕。

“常识”

耳硬化症疾病女性占68%,男性占32%,而且女性常常在怀孕之后慢慢发病,除听力渐渐变差之外,也可能会有耳鸣,有些人会感觉在吵杂的环境中比在安静的环境中,更能听清楚他人的谈话,也有极少数的人会造成内耳的侵犯,导致听力更为下降,而且有眩晕的情形;这些都是耳硬化症患者可能的症状。

耳硬化症,其实是位于中耳听小骨和内耳交接处骨质的增生,造成渐进性听力丧失的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病人会感觉到听力逐渐减退,有的人两侧同时发病,有的人只会有单测的症状,可能的时间会长达数个月至数年之久。一般认为这个疾病与基因有很大的关联性。

“治疗”

1.手术治疗:大部分的病人可以手术治疗,在硬化的蹬骨足板上钻一个小洞,置入活塞以取代硬化的听小骨功能。

2.手术并发症:很少,大多是暂时性的。听觉过度敏感、耳鸣、眩晕、感音性听障、听觉完全丧失、面神经麻痹等等。

3.手术后的护理:手术后前几天必需侧躺于手术耳侧,且于术后第二天开始做闭口鼓气动作。避免用力擤鼻涕、咳嗽与打喷嚏时口要张开、术后两周之内避免飞行或爬山、避免举重物、任何头晕或听力丧失需立刻处理。

4.内科治疗:口服氟化钠,但目前效果尚无法完全肯定。

5.使用助听器:对无法手术或不愿意手术的病人可以配戴助听器。

6.预后:预防及中止骨海绵化的病理变化,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现在因早期诊断加上氟化钠的治疗,已经使预后有所改善。

“预防”

调整饮食结构,平衡膳食,增强营养。低盐、低脂肪饮食,多食含锌、铁、钙等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有利于改善内耳的血液循环,防止听力减退。

由先天性原因引起的耳聋,首先要杜绝近亲结婚,其次妊娠期间要注意保健,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杜绝孕期病毒感染,保护母亲及胎儿的健康。

宣传普及预防知识,使广大群众了解致聋原因、危害及预防和康复方法,提高防聋意识,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康复”教育,避免和减少耳聋的发生。

做好预防接种工作,预防各种传染病,可以减少耳聋的发生。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戒烟(吸烟可以使血氧下降,所以缺氧会对内耳毛细胞造成损害)、戒酒(酒精常常可使耳鸣症状加重),不暴饮暴食。

由后天性原因引起的耳聋,要积极预防治疗病毒和细菌感染之类疾病,如麻疹、水痘、腮腺炎、流脑、鼻炎、中耳炎等。

生活要有规律。工作与休息要合理安排,不要过度劳累。

避免长时间接触噪声。暴震声和长时间的噪声接触,均能导致听力下降,导致噪声性耳聋,因此要远离噪声,对高危人群(工作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要注意噪声防护(可佩戴防护耳塞、耳罩等)。

及早清除耳道。注意不要随便掏耳朵,稍不注意就会损伤外耳道,造成感染,导致发炎、溃烂,若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耳朵的安全音响分贝为85分贝,超过85分贝的音量,会造成耳朵听觉神经的损害。长期使用耳塞机,会引起听力下降,因此使用耳塞机的时间每天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且音量不可过大,以听些轻音乐或古典音乐为宜,避免听觉疲劳。切不可听些尖声刺耳、节奏疯狂的音乐,这些音乐与噪声极为相似。

可常做些耳部的按摩,如:按捏耳垂、柔风池穴、按摩耳廓等,或将两食指分别插入两耳孔中迅速抽出,以改善内耳的血液循环,使耳膜维持在正常的功能状态。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当人处于精神高度紧张或着急生气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使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小血管内血流缓慢,造成内耳供氧不足,导致突发性耳聋。因此,要经常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要宽宏大度,妥善解决各种不愉快之事,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及文体活动,保持乐观向上、不急不燥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