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人体疾病自查自疗手册
14766200000055

第55章 5、小儿惊厥

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性或局限性肌群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多数伴有意识障碍。小儿惊厥发病率为成人的10倍,尤以婴幼儿多见。

“健康自测”

突然起病。

意识丧失。

头向后仰。

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

口吐白沫。

牙关紧闭。

面部或四肢肌肉呈阵挛或强直性抽搐。

严重者可出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呼吸不整、青紫。

大小便失禁。

续时间数秒至数分或更长。

“常识”

1.什么是惊厥?

惊厥又称惊风,俗称抽风,是小儿时较常见的紧急症状,系由大脑皮质功能暂时紊乱所致。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婴幼儿更为多见。引起惊厥的病因较多,病理变化亦复杂,但婴幼儿期常因低血糖、低血钙、高热等引起;较大年龄则因菌痢、大叶性肺炎、癫痫等引起。属中医学“惊风”“抽风”范畴。

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诊尤多见于婴幼儿由于多种原因使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表现为突然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小儿惊厥的发病率很高约5~6%的小儿曾有过次或多次惊厥惊厥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危及生命或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和健康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表现一般是无定型、多变型的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常表现为某一部位或肢体、头面部的抽动,或眼球的固定、瞬目,甚至四肢强直性伸展。根据原发病的不同而有发热或体温不升,发绀,意识障碍,前囟饱满,黄疸等其他的症状和体征。

新生儿惊厥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称为新生儿惊厥持续状态。

2.惊厥的分类。

小儿惊厥的原因可分为两类:按感染的有无,分为感染性(热性惊厥)及非感染性(无热惊厥)。按病变累及的部位分为颅内与颅外两类。

(1)感染性惊厥(热性惊厥)。

第一,颅内疾病。病毒感染如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细菌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脓肿、静脉窦血栓形成。霉菌感染如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等。寄生虫感染如脑囊虫病、脑型疟疾、脑型血吸虫病、脑型肺吸虫病、弓形虫病。

第二,颅外疾病。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重症肺炎、百日咳、中毒性痢疾、败血症为原发病),破伤风等。

(2)非感染性惊厥(无热惊厥)。

第一,颅内疾病。颅脑损伤如产伤、脑外伤、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脑发育异常如先天性脑积水、脑血管畸形、头大(小)畸形、脑性瘫痪及神经皮肤综合征。颅内占位性疾病如脑肿瘤、脑囊肿。癫痫综合征如大发作、婴儿痉挛症。脑退行性病变如脱髓鞘性脑病、脑黄斑变性。

第二,颅外疾病。代谢性疾病如低血钙、低血糖、低血镁,低血钠、高血钠、维生素B1或B6缺乏症等。遗传代谢性病如糖原累积病、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肝豆状核变性、粘多糖病。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脑病、尿毒症、心律紊乱、严重贫血、食物或药物及农药中毒等。

任何颅外感染所致的突发高热,均可引起小儿惊厥,故高热惊厥为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其发病率约2%~8%。具有显著的遗传倾向。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主要由于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分析鉴别及抑制能力较差,一个较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的兴奋与扩散,导致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因而发生惊厥。祖国医学认为幼儿系“纯阳之体,患受诸邪,生热甚速,热极生风”。

典型的高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3岁小儿,6岁以后罕见。患儿一般体质较好(纯阳之体),多于病初体温骤升时出现惊厥(生热甚速,热极生风),以上呼吸道感染时多见。惊厥一般呈全身性发作,次数少、时间短、恢复快,一般持续数秒至几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惊厥停止后神志即可恢复正常。不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也查不出神经系统异常体征,预后良好。但自此以后,30%~50%的患儿以后发热时亦易出现惊厥,一般到学龄期不再发生。在同一疾病过程中,很少发作两次以上。若高热不退,反复惊厥或持续惊厥不止,应注意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或其它系统的严重疾病。

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紧急症状,在婴幼儿更为多见,好发年龄为6个月~5岁,以9个月~20个月为高峰,其发病率为2%~4%,欧美为2%~5%。热性惊厥大多由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其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意识突然丧失,多伴有双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面肌或四肢肌强直,痉挛或不停地抽动。

发作时间可由数秒至几分钟,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而每次惊厥均有脑细胞功能紊乱,引起细胞异常放电,加之惊厥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状态,因此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严重的热性惊厥可遗留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无热惊厥常见于代谢性疾病,营养障碍性疾病(如氨基酸代谢性疾病、苯丙酮尿症、低钙、低钠、高钠、低钾、低血糖、维生素B6依赖症);各种中毒性脑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先天畸形、外伤等)、癔病、癫痫等。此类疾病通常不发热,但有时因惊厥时间较长,也可以引起体温升高。此时发热为惊厥的后果而不是原因,一般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寻找疾病的原发灶和病因后,热性惊厥和无热惊厥不难鉴别。

“治疗”

如果小儿发生了惊厥,要让小儿侧卧,解开衣领用手帕裹压舌板或者把筷子放在上下齿之间,防止其咬伤舌头;要让小儿保持安静,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如果惊厥的小儿发高烧,可以用凉水、井水或者30%~50%的酒精擦浴,或者用冷盐水灌肠,并且用安乃近滴鼻或者肌注退烧针剂。惊厥不止的,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高热惊厥属于中医的“急惊风”范畴。中医认为,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是由于感受外邪,入里化热,热极生风所致。中医治疗小儿高热惊厥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在惊厥发作之时,急予针刺人中、涌泉等穴位,以尽快控制抽搐,然后再行中药治疗。

小儿高热惊厥发作之时,热势较高,四肢抽搐,两目直视。大约持续3~5分钟后一般能够缓解。抽搐缓解后,患儿发热仍很高,这时如不积极退热,可能还会再次发生惊厥。在这种情况下,中医治疗应采用清热解毒,平肝熄风的方法。小儿高热惊厥缓解后,发热渐退,病情平稳之后,中医应根据患儿所患疾病,临床主要证候特点,进行辨证治疗。如果是因为一般感染性疾病导致的惊厥,中药治疗应侧重清热解毒。如果是某种传染病导致的惊厥,中药应针对不同的传染病进行治疗。

“预防”

加强护理和小儿体格锻炼。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多让小儿到室外活动,使机体能适应环境,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要注意营养。小儿除了奶类饮食以外,还应当及时添加辅食,比如鱼肝油、钙片、维生素B以及各种矿物质,不能让小儿饥饿,以免发生低钙和低血糖性惊厥。

要适当合理用药,防止小儿误服有毒的药品。

加强看护。防止小儿撞跌头部引起脑外伤,更不能随意用手打小儿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