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人体疾病自查自疗手册
14766200000056

第56章 6、新生儿肝炎

对于大多数新妈妈来说,宝贝出生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可能就是黄疸新生儿肝炎大多是由于在母体内感染病毒所导致。一般在出生后1~3周逐渐出现黄疸,而且持续加重。也有的患儿是在生理性黄疸消退以后又再度出现黄疸。

“健康自测”

生理性黄疸退后又现,或一直持续不退。

起病缓慢。

吐奶。

厌食。

体重不增。

腹胀。

大便色泽变淡黄。

“常识”

新生儿肝炎是一种炎症性肝病,通常发生于一至两个月后出生的婴幼儿。大约20%的婴儿出现新生儿肝炎病毒感染,造成肝脏发炎。无论是出生前就通过自己的母亲,或出生后不久感染病毒,都可造成新生儿肝炎。而病毒会造成婴幼儿感染,包括巨细胞病毒,风疹(麻疹),和甲肝、乙肝和丙肝。在剩下的80%的患婴中,他们的肝炎出现是没有特定原因的,但许多专家怀疑病毒还是难辞其咎。

新生儿肝炎综合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非特异性多核巨细胞形成的一种新生儿疾病。主要表现为黄疸、预后较佳,多数病例为产程中或产后感染引起。少数病例与先天性代谢缺陷有关。部分病例病因不明。

诊断新生儿肝炎最初是基于血液测试,以确定可能的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万一没有识别到病毒,那么就需要执行活肝组织检查。这就涉及到去除一小块肝,在显微镜下借助一种特殊的注射器做检查。

活组织切片检查结果往往显示,每组四个或五个肝细胞一起形成较大的细胞,虽然这些大细胞继续发挥作用,但这些大细胞的活动效率要比正常肝细胞低。这种类型的新生儿肝炎有时被称为巨细胞肝炎。

新生儿肝炎所致风疹或巨细胞病毒有可能发展一种脑感染,可能导致智力迟钝或脑瘫。这些婴儿其中的许多也将因为肝病破坏引起的永久性的肝细胞损伤,导致疤痕(肝硬化)。

多数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将会痊愈,很少或者根本没有疤痕。对肝脏来说,随着胆汁流动的改善,它的成长也会逐渐正常。然而,大约20%的婴儿因为受到肝炎的影响,将继续以发展为慢性(进行性)肝病和肝硬化。这些儿童的肝脏将会因为疤痕而变硬,而且六个月以下大的婴儿的黄疸会不消退,最终符合这些症状的婴儿将需要进行肝脏移植。

小儿慢性肝炎新生儿由于缺乏胆汁将无法消化脂肪,吸收脂溶性维生素(A、D、E、K),并且伴有肝细胞损伤。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骨质疏松与软骨发育不良(佝偻病)。缺乏维生素A会影响正常生长和视力。维生素K缺乏会有易青紫及出血倾向,而缺乏维生素E会导致婴儿协调性变差。由于胆汁负责消除在体内的许多毒素,所以新生儿慢性肝炎也有可能导致血液中积聚毒素,从而导致瘙痒,皮疹和过敏。

新生儿肝炎所引起的巨细胞病毒、风疹或病毒性肝炎可能传染给前来与婴儿保持密切接触的人。这些受感染的婴儿不要接触孕妇,因为这样的话孕妇可能把病毒传染给胎儿。

“治疗”

新生儿得了肝炎,治疗方面基本与成人相似,但因婴儿小,治疗比较困难,故重点应是预防。

发现新生儿出现黄疸时不要惊慌失措,先要初步判断一下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如果是生理性黄疸就不必忧心忡忡了,只要注意给新生儿多饮水就可以了,一般到2周左右就会消退。

如果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一定要赶紧去医院,千万不要耽搁。因为,这种黄疸一般发展都很迅速,病情也往往比较严重。

“预防”

带病毒的妇女应在转氨酶、肝功能正常,E抗原消失,出现E抗体时生育最为安全。

带病毒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应该及时接种疫苗,以阻断乙肝病毒从母亲传至新生儿。

不带病毒的正常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也应接种疫苗。

带病毒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一般不应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

平时应注意奶具消毒,以防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