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出现了新的转折。北宋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彻底打破了“坊”、“市”的界线,商店可以随处开设,营业时间不受限制,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晓市。
北宋时东京汴梁(今开封)城内的市场交易非常旺盛,东京街道两旁并列着各种牌号的店铺、作坊,其中有酒楼饭店,也有金银铺、质库和医铺,街上的小商小贩更是数不胜数。宋代的市场,如按商业性质划分则有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之别。《东京梦华录》卷二所提到的“青鱼市”、“肉行”、“姜行”、“果子行”等等,即是专门经营批发商业的市场。至于零售市场的数量,当然远较批发市场为多。《清明上河图》所描写的里城街市,各类商店鳞次栉比,其中大部分都是直接向居民们出售货物的零售铺席。宋代的市场按时间划分,还可分为日市、夜市、晓市等。
日市
宋代的日市,一般从早上开门营业到晚上闭店,这类全日开门营业的店铺为数较多。城里有鱼市、肉市、鲜果市、金银漆器铺等,酒楼、饭店、茶馆、商店,直到深夜。《东京梦华录》中提及的诸如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百钟圆药铺、梁家珠子铺之类的商店,大抵都是全日开业的店铺。相国寺是个大型交易场所,“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每逢开放之期,远近四方的商人汇集到这里出售货物,买卖的商品有笔墨、书籍、珍宝珠玉、古玩、字画、笔帖、药品、首饰、刀剑、衣服及各种手工制品,还有商贩供应的时鲜水果和各色食品。
南宋都城临安,城内外店铺遍及各处,市场上的各种商品来自全国各地,太湖流域的稻米,福建等地的水果,都供应到这里。客商往来不绝,一派繁忙景象。城中米铺、肉铺、饭店、酒楼等不可胜计;金、银、玉器、漆器、瓷器铺的买卖十分兴旺。时至清明,西湖上不仅有游船画舫,还有供应各色食品和杂物的买卖船往来湖面。在市场上,人们可以买到各种日用品和其他商品,还可以磨刀剪、修木铺、补锅,甚至雇人舂米、劈柴、淘井等。在临安街头和许多场合,达官贵人和一般平民混杂的现象已相当普遍,整个临安城,充满了都市生活气息。
夜市
宋初的夜市在时间上还是有一定的限制。北宋中期以后,随着城市人口的剧增,商业的日趋繁盛,夜市就不再受时间的限制而至通宵达旦了。南宋时杭州改为都城临安,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东京。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城中各处皆有,直到四鼓之后才客去人散,不久五鼓声起,赶着做早市的店面又开张,一年四季终年不绝。还有各种小贩、货郎的叫卖,更是增添了城市的热闹气氛。如逢佳节,夜市盛况更是空前,上元灯会,全城大街小巷皆是灯火;到了中午秋节,更是成为不夜城市。
宋代的夜市分商业夜市和文化夜市两种。在商业夜市里,货物充溢,品种繁多。在各色货物中尤以各种小吃最为丰富多彩,南北食都有,且都有专店出售。夜市中有一些服务性行业专为上早班、下夜班的人卖茶水、洗面水和点心。有些食店经营“夜食”,通宵买卖。宋代的文化夜市还主要分为酒楼茶坊的音乐演唱、瓦肆勾栏的杂剧技艺表演、夜游天街观队舞等三种类型。
晓市
宋代的晓市又称为朝市,每天刚破晓就开市经营。宋人王之道诗云:“炭重乌银争晓市,蔬挑翠羽荷邻家”,乌黑发亮的木炭,碧绿水嫩的蔬菜,都是生活的必需品。项安世诗云:“晓市众果集,枇杷盛满箱,梅施一点赤,杏染十分黄”,则写出了早市果子摊上诱人的色彩。南宋陈起有一首诗抒发了晚年逛早市的愉悦心情:“今朝神清觉步轻,杖藜聊复到前庭。市声亦有关情处,买得秋花插小瓶。”诗人拄着拐杖走出前庭,门外就是早市,买一束秋花插在小瓶里,也是桑榆晚景的一种享受。由此可见,早市无疑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方便与情趣。
延伸阅读
鬼市子
据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潘楼东街巷》条记载:“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脚茶坊,每五更点火博易,买卖衣物、图画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这种鬼市子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开市时段在夜市结束以后到天光见人之前,买卖双方就作鸟兽散,大概正是传说鬼出没的时间;一方面交易物以文物与衣物为主,其来历多有问题,交易中还有坑蒙拐骗的花样。实际上,鬼市子也就是早市,类似于后世黑市,无非因为古董旧衣类买卖最多欺诈骗,不宜在天光大亮后继续交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