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经济简史
14768000000083

第83章 中国最早的农家历《四民月令》

《四民月令》是东汉尚书崔

模仿古时月令所著的农业著作,内容除涉及当时有关“四民”的家庭日用,包括祭祀、礼俗、教育、药物、卫生和一些杂项外,相当多一部分叙述了农事活动,后世把它视为农书之一。

中国春秋时,已出现士、农、工、商(四民)的概念。那时还有一种文章体裁称为月令,记述每年夏历十二个月的时令及政府执行的祭祀礼仪、职务、法令、禁令等,并把其归纳在五行相生的系统中。崔的《四民月令》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农家历,它是自西汉《汜胜之书》到后魏《齐民要术》出现的500多年间唯一的一部农业生产书籍,反映了当时农业发展的状况,为东汉后期的农业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东汉桓帝时期,崔

比较重视农业生产和关心人民的生活,在当时的世家地主和官员中是不多见的。他根据多年的亲身体验深刻认识到:农业生产及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工商业经营,都必须考虑农作物的生长季节性,加以合理的妥善安排才可获得较多收益。因此他把前人和自己母子两人所积累的新旧经验,加以总结,按月安排,写成一本四时经营的“备忘录”形式的手册,除供自己随时参考外,可能还有传给儿孙们照样经营施行,以维持“望族”生活的考虑。

《四民月令》记述的是一个庄园地主一年十二个月应该进行的农事操作,以及手工业和商业经营等事项,绝大部分农业和手工业操作都只以时令和物候为标准,各月的安排次序上也比较细致合理,它是农家月令书的创始者。《四民月令》按月安排计划,一切都是按耕、桑等事项需要来筹划的,与一般月令书专言时令者不同,因而历来都把它视为农书。

全书内容大致包括:祭祀、家礼、教育以及维持改进家庭和社会上的新旧关系;按照时令气候,安排耕、种、收获粮食、油料、蔬菜;纺绩、织染、漂练、裁制、浣洗、改制等女红;食品加工及酿造;修治住宅及农田水利工程;收采野生植物,主要是药材,并配制法药;保存收藏家中大小各项用具;粜籴及杂事,如“保养卫生”等9种。

《四民月令》所反映的农业技术较之《汜胜之书》有很大进步。但在农学水平上要逊于《氾胜之书》。从其记述可以看出东汉时洛阳地区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的发展状况,当中以农业占优,重视蚕桑,畜牧业仅从属农业,蔬菜以荤腥调味类较多。《四民月令》还最先记述了中国水稻移栽和树木的压条繁殖方法,其中农业经济除了自给自足基本层次外,还有利用价格的涨落,进行粮食、丝绵和丝织品等的买卖活动。

《四民月令》是中国第一部“农家月令”书,对《礼记月令》类著作进行了推陈出新的改造,完成了从官方月令到农家月令的转换,它所反映的农事活动比《礼记。月令》要丰富和具体得多。在《四民月令》中,每月的农业生产,包括耕地、催芽、播种、分栽、耘锄、收获、储藏,以及蚕桑、畜牧、果树、林木的经营等等,细致而合理,又提醒人们注意农业生产安排的地区性。因此,《四民月令》在中国农学史上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延伸阅读

崔(约103~170),字子真,

郡安平(今河北境内)人,出身于世宦家庭,东汉时期有名的思想家。崔出身于名门高第, 祖父崔

以文学留名,父亲崔以书法留名,崔则以政论青史留名。崔的父亲崔是著名的书法家,对天文历法和京房易传等术数也有所研究,与扶风马融、南阳张衡“特相友好”。崔在做河内郡汲县县令期间,对农业生产较为重视,一次曾“为人开稻田数百顷”。他的言行对崔有一定影响。崔历任议郎、大将军司马、五原太守、辽东太守和尚书等职,虽长期出仕做官,但因为官清廉,死后“无以敛”,靠友人聚资备棺埋葬。著有《政论》和《四民月令》,在这两部著作里,崔全面论述了他的治国思想和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