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在此以前中国北方的农业科学技术,堪称为中国古代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北魏之前,中国北方处于一种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鲜卑族拓跋氏建立了北魏政权并逐步统一了北方地区,社会秩序由此逐渐稳定,社会经济也逐渐恢复得到发展。北魏孝文帝在社会经济方面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更是刺激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尽管如此,当时的农业生产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认识到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国家能否强盛起来几乎决定于君主是否重视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要想有发展就必须依靠提高政府官员和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他亲自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总结当时的经验,研究前人的成果,写成了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由序、杂说和正文三大部分组成。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卷首的“序”是全书的总纲,卷首的“杂说”被认为是后人所作。正文共10卷92篇,11万多字。《齐民要术》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面极广,包括各种农作物的栽培,各种经济林木的生产,以及各种野生植物的利用等等;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家禽、家畜、鱼、蚕等的饲养和疾病防治,并把农副产品的加工(如酿造)以及食品加工、文具和日用品生产等形形色色的内容都囊括在内。
《齐民要术》对天时、地利的认识比《氾胜之书》又进了一步。书中阐述了遵照自然规律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提出“顺天时(时令),量(估量)地利(土地情况),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凭主观)反道(违反客观规律),劳而无获”这一正确的农业生产基本原则。根据中国北方地区“春多风旱”的气候特点,书中深入探讨了耕锄与保墒的关系,总结了北方防旱保墒以及抢墒播种等经验,并制订了一整套技术措施,提出了各个生产环节技术操作的具体要求。《齐民要术》在前代土地轮换休闲以恢复肥力的基础上,总结和推广了轮作制。书中还肯定了绿肥作物的肥效及其栽培技术;对套作也进行了总结,从而为充分利用阳光和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展示出一个新方向。书中对作物的品种作了专门论述,分析介绍了各种作物优良品种的品质和特点,这是在前代农书中没有见过的。此外,《齐民要术》还总结了果树、林业方面的苗圃育苗、嫁接技术和熏烟防霜等经验。书中关于植物有机体的认识、果树的阶段发育理论、家畜形态学的理论、动物饲养和役使的合理性认识、农副产品的加工和微生物的利用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上述成就有的至今仍被人们所习用。
《齐民要术》规模之庞大、内容之丰富、结构之严谨,都远远超过以往。它在前代农学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魏晋以来400年间黄河流域旱地农业生产的新经验和新成就。《齐民要术》一经问世(初为手抄本传布),便引起历代政府之重视。唐、宋以来出现不少农书,无不以它为范本,其中,元代《农桑辑要》、王祯《农书》、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清代《授时通考》均受其影响。《齐民要术》在国外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唐宋时期,传到邻国日本,引起日本学者的重视和研究;大约在19世纪传到欧洲,英国学者达尔文(1809~1882)在其名著《物种起源》和《植物和动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中就参阅过这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并援引有关事例作为他的著名学说——进化论的佐证。在当今欧美国家面临农业危机的状况下,《齐民要术》更是引起欧美学者的极大注视和研究,说它“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卓越的、杰出的、系统完整的农业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巨著。”
总之,《齐民要术》一书是一部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经验的杰出著作,是一部具有高度科学价值的“农业百科全书”,是中国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
延伸阅读
北魏杰出农学家贾思勰
贾思
(386~543),益都(今属山东)人。他从小就博览群书,成年以后,他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等官职,并因此到过山东、河北、河南等许多地方。每到一地,他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向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农请教,获得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生产知识。中年以后,他又回到自己的故乡开始经营农牧业,并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和放牧活动,对农业生产有了亲身体验,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术。后来,贾思将自己积累的许多古书上的农业技术资料、询问老农获得的丰富经验、以及他自己的亲身实践,加以分析、整理和总结,写成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