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婚俗文化
14768700000093

第93章 神兽下凡送子嗣——麒麟送子

祈子之俗自古盛行,而对麒麟的崇敬和膜拜也是诸多的民间祈子之俗中的一种。传说中的麒麟是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们送来子嗣。

中国人的传统婚育观念是早生贵子、多子多福、子嗣绵延,于是,民间出现了很多祈求子嗣的民俗化,“麒麟送子”就是其中的一种,一般都将其作为婚礼吉祥画、洞房被套褥面的印花图纹、新房家具的雕花装饰等等。有些地区还流行着扎纸麒麟的风俗,人们抬着下巴上挂满胡子的麒麟到各家各户敲锣打鼓的演唱,刚刚过门的新娘和婚后未育的妇女会被推到纸扎的麒麟前面拽它的胡子,活动进行当中,围观的人们还会唱很多祝福早生贵子、多子多福的吉祥话,唱完,每家还都得给钱致谢。当地民间认为,拽下麒麟的胡子就会保佑生一个大胖小子,如果好运拽到两根,就是生双胞胎的吉兆。由于符合祈求多子多孙的心理,这种活动一般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诗周南

麟之趾》篇以“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等语来赞美周文王子孙昌盛、贤能知礼。后遂用“麟趾”来比喻子孙的众多与贤能,用“麟趾呈祥”作祝贺新婚之词。

麒麟成为婚俗文化中祈孕求嗣的膜拜吉祥物,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含义的。其实,世间并没有麒麟,和龙、凤一样,麒麟是由人虚拟构思而成的。据古籍记载,麒麟为神灵之兽,是仁兽、瑞兽,并且集羊、鹿、马、牛、狼、麋、獐等走兽特征于一身,外表狰狞怪异,内在仁厚温顺。其居“四灵”(麟、龙、凤、龟)之首。史书中有很多关于麒麟的记载,《毛诗义疏》载:“麟,麋身,马足,牛尾,黄色,圆蹄,一角,角端有肉,音中钟吕。背毛五彩,腹毛黄,不履生草,不食生物,圣人出,王道行则见。”可见,麒麟的形象聚集了多种动物的优点,这也符合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集美思想。

有关“麒麟送子”还有一个传说:古代有位画师,老而无子,爱画麒麟。他家挂满了他所画的各种形态的麒麟。一天傍晚,他看到一匹金光闪闪的麒麟,身驮一个孩子,朝他走来。画师高兴地笑醒,发现是在做梦。第二年,他“老来得子”,得到了一个聪明绝顶,六岁就能赋诗作画的儿子,人们都称这孩子为“麒麟童”。

相传,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与麒麟也有一段不解之缘,其本人传说就为麒麟所送。晋王嘉《拾遗记》载:“有麟吐玉书于阙里人家。”相传孔子的父母有感于无子嗣担当祀事,在尼山祈祷盼望有个儿子。不久,奇迹出现了:一天夜里,孔子的故居曲阜阙里,出现了一只麒麟,嘴里吐出一方帛,上有“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五,徵在贤明”字样。既告众人孔子是自然造化之人,虽未居帝王之位,却有帝王之德,堪称“素王”。孔子家人将一彩绣系在职角上,以示谢意。第二天,麒麟不见了,孔子就来到人世。这就是“麒麟送子”、“麟吐玉书”典故的由来,象征祥瑞降临,早生贵子,子孙贤德,圣贤诞生。周敬王末年时,有人在曲阜掘土犁田时,竟挖出了那条当初系于麟角的彩绣。以后,人们又引申出玉书三卷,孔子精读后成为圣人。至今,在文庙、学宫中还以《麟吐玉书》为装饰,以示祥瑞降临。

麒麟曾降生过孔子这样的圣贤之人,因而古时的人们更加相信麒麟不仅可以送子,还可以佑子。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使人们意识到婚育问题并不能依靠祈求神祗能够解决,但麒麟的这种文化象征意义仍被人们所看重。由此可见国人的“传宗接代”、“子孙贤能”的婚育观念的根深蒂固。

延伸阅读

“孔子泣麟”的典故

本为送子的神灵之物,是吉祥的瑞兽。而当其被人捕获或射杀,在古代人看来就是王室将灭,天下易主的不祥之兆。据《春秋哀公十四年》记载:鲁哀公十四年,国君率臣僚在大野泽打猎时捉到一只不知为何物的兽,孔子看到这只被捕的兽以后叹息道:“这是神兽啊,你为什么这个时候出来呢?”接着,孔子又非常悲伤绝望地说:“吾道穷矣!”意思是说周王朝即将灭亡,自己的主张、理论学说也全完了。这就是“孔子泣”的典故。

被捕七天后,孔子便真的死了。他所撰的《春秋》也因此成为绝笔,故后人称《春秋》为“经”、“

史”。唐代李白在《古风(其一)》诗云:“希圣人如有立,绝笔于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