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巧妙地排解孩子心中的烦恼
14772900000055

第55章 让孩子打开心灵之门,与老师正常交往

父母和老师是孩子一生中两个最重要的角色,与这两个角色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然而,由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心理上的逆反期,与父母、老师不免会产生种种隔阂与矛盾,导致了他们之间关系的紧张,并由此衍生出许多烦恼,如害怕与老师交往、不能接受老师的忠告和批评,与父母存在代沟等,有时会使孩子无法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因此,帮助孩子排解与老师、父母关系紧张而产生的烦恼是父母的一项重要任务。父母一定要放下家长的架子,多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巧妙消除孩子对父母和老师的抵触心理,为孩子扫除学习道路上的障碍,以朝着更高的学习目标奋进。

老师是孩子生活路上的师长和启蒙人。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学习生活,一刻也离不开老师的帮助和教诲。孩子能否积极主动地交往对他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孩子能协调好与老师的关系,主动地与老师交往,对于孩子的学习、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与老师正常交往呢?

(1)教育孩子尊敬老师

教师甘做人梯,这种奉献精神是伟大的。每个孩子的成长和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老师的汗水和心血。教师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精神成长上取得好的成果。所以孩子应该尊敬老师,爱戴老师。

尊敬师长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的优秀传统。

1959年,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请韶山的老人吃饭,特意向他小时念私塾时候的老师毛宇居老人敬酒。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却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毛泽东的另一位老师徐特立60寿辰时,毛泽东写信向他祝贺,同时还写道:“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毛泽东同志身居高位,尚且如此尊师、爱师、敬师,我们作为一名普通学生,更应该尊敬师长。上中学不忘小学老师,到大学不忘中学老师,特别不能忘记幼儿园和小学的启蒙老师。这是每个学生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

(2)教育孩子主动、热情、诚恳地与老师交往

一位教师要面对许多的孩子,他有时可能应接不暇,因此难免对孩子照顾不周,体察不到某个孩子想与老师沟通的需要。如果孩子主动向老师“进攻”,把埋在心里的事情袒露出来,有困难向老师求助,学习上遇到难题向老师请教,主动与老师探讨人生哲理,是能够得到老师的帮助、理解和信任的。切记,千万要争取主动,别错过与老师交谈、探讨及向老师请教的机会!这样孩子才能真正与老师交朋友,才能更快地进步。

(3)教育孩子要正确地接受老师的批评

现在,有些孩子对老师的批评很反感,甚至有抵触情绪。他们认为老师管得太严,态度苛刻,觉得在学校不自由。严,正是老师爱孩子的表现。没有哪位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才的。老师要在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的行为习惯,这是培育人才的需要。不严,何以能治学?不严,何以能成才?达·芬奇在严师教导下苦练画蛋,最终成为著名画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大王”的莫泊桑,是在法国著名文学家福楼拜的严格要求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女排威震世界体坛,勇夺世界冠军,都是教练们严格要求和严格训练的结果。家长应该教育孩子理解老师的苦心,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诚恳接受老师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从而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教育孩子正确对待错怪自己的老师

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被别人错怪或误解的事情,这时孩子会感到委屈、生气。孩子怕老师错怪自己,认为会影响自己的进步,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一旦真的发生这种情况,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去对待呢?这就需要家长正确引导。

任何人一生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老师也难免有错的时候。作为孩子应该正确对待,不能因老师错怪自己就因此而产生嫉恨心理,以为老师处事不公平,更不能采取消极态度与老师对抗。有时,可能因为老师对情况了解得不够全面,而对孩子做出了不切实际的批评。但希望自己的学生上进、有所作为,是所有老师的共同愿望和出发点。老师本身的愿望绝不会是把自己的学生推向反面。一旦老师真的错怪了孩子,家长应教育孩子不要采取当场顶撞和对抗的态度,头脑应冷静,努力克制自己,不冲动;要根据当时的环境和条件,能解释就解释清楚,一时不便解释的暂时放一放,以后找适当的时机再解释,也可以请同学或班干部代替自己去解释。通过和缓的方式解除互相间的误解,缩短心理的距离,就会扭转教师对孩子的印象,师生关系会更融洽。总之,在同老师交往时,孩子应持主动、诚恳的态度。

当然,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在于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应该正确教育孩子打开心灵之门,用尊重、热情、真诚、理解和爱去架设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