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巧妙地排解孩子心中的烦恼
14772900000060

第60章 让孩子正确对待老师对自己的误解

一般来说,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不小于父母,有些时候,老师甚至是孩子生命中的转折点。但也有些时候,老师的话语和行动也会成为孩子学习的障碍。其实,这种障碍有时是出于误会,如下面例子中丘雪与老师的误会。

丘雪当了3年语文课代表,她的语文基础知识扎实,写作水平也很高,每次老师讲评作文时,她的作文都被列为范文。大家和她开玩笑时,总爱管她叫“女作家”。他们的语文老师从高一就教这个班,一直跟了3年,她很赏识丘雪这位得意门生。

离高考还有3个多月,这位语文老师请产假了。新来的代课老师教学经验不怎么丰富,第一堂复习语法课,在分析句子成分时,丘雪提出几个疑问,老师一下不知怎么回答是好,出现了“将军”的局面。

第二次语文课,老师讲解一篇课外读物《夹竹桃》。老师分析得很生动,同学听得津津有味。这时,丘雪发现代课老师有语病,每讲一句话后都轻轻地带个“啊”字。上课不到15分钟,老师竟说出16个“啊”字。她把这个发现写个纸条传给邻桌的孙艳看,被老师发现,一边去把纸条团成小球扔在了纸篓里,并当众批评了丘雪。第二天上学的路上,丘雪和这位老师打招呼,老师没搭理她。因为这三件事,她的情绪很低落,认为老师对自己有成见。因此,她找班主任老师,要求辞去语文课代表的职务。

班主任老师在和那位代课老师交谈中了解到,丘雪提意见时,他不仅没想法反而认为课代表的语文水平很高。关于上课传纸条的事,他不知纸条上写的什么内容,只是对影响课堂纪律提出批评。至于路上丘雪和老师打招呼的事,因当时学生很多,根本就没听见。

丘雪这才弄清了事实真相,心中的疑团消失了,仍然认真地做起了课代表工作。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误会是时有发生的,作为家长要引导孩子学生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误解。

首先,在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学生一定要冷静地客观分析,避免主观猜测感情用事。一般说来,老师和学生间产生矛盾或误解都是由学习活动引起的。老师都希望学生喜欢他们教的课程,希望同学都能把他教的这门功课学好。老师围绕着学习所进行的批评动机都是善意的,也都是对同学的高标准要求。但有的老师批评学生时也会出现些失误,在事实上有些出入,从而引起同学的抵触情绪。被批评的同学会认为老师是看不起自己或故意和自己过不去。学生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依据客观事实进行分析,看老师到底有什么看法,不能只凭主观就得出老师对自己有成见的结论。好好想想,老师是教知识的,学生是学知识的,老师无论提出什么批评都是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展开的,又没有个人的恩怨,怎么能会产生成见呢?如果能客观分析,就会消除偏见,增进师生间的沟通。

其次,要做到有理让人,无理认错。在师生交往中,出现些“磕磕碰碰”是常事,但要记住,小摩擦处理得好,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处理不好,就会留下“隐患”。因为学习的事,师生间出现些误解,学生要站在老师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老师是不是故意地站在自己的对立面,自己的言行有没有什么误导。通过互换位置理解,就会认识到,班级里那么多的同学,老师要想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也是很困难的。他们对问题的判断也不一定就准确无误,出现些误解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也是正常的。如果问题存在,就作为借鉴也是有益的。师生间出现些暂时的误解,学生应本着有理让人、无理认错的态度,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也才能消除误解,改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