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巧妙地排解孩子心中的烦恼
14772900000061

第61章 区别对待老师对孩子的“冤枉”

要求每一个老师都公平、公正、合理地对待学生,老师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老师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好恶。一旦孩子在家里抱怨老师“冤枉”自己,家长应明辨是非曲直,区别对待。

下面是一个初中生受到老师不正确对待的典型故事:

我是一个初一学生,学习成绩一向不好,还调皮捣蛋。老师常常因为我回答不出问题而说我“傻瓜”、“木瓜脑袋”。有一次上数学课时,我不小心打翻了文具盒,老师看到后便借题发挥,大声数落起来:“你这个害群之马,每次考试都要拖全班的后腿,真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就你这个笨样子,哪一天能考出90分,我这个姓倒着写!”……我不服气,开始用功,可是问老师问题时,老师却嘲弄我:“你还会问问题?这么简单的问题也问,回去好好看看书!”老师的话把我的学习兴趣一扫而光。但我还是努力,希望提高成绩让老师和同学瞧瞧。后来,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我考了91分,我高兴极了。班里最好的也只有96分,90分以上的只有6个。然而,因为同桌考了93分,老师竟然在班里公开怀疑我是偷看来的成绩。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脑袋嗡嗡作响。我愤怒到了极点,对老师大声说:“不!那是我的真实成绩。”可老师却冷笑着置之不理……我与老师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了,每天看着老师这副面孔就够了,哪还有心思再用功学习。后来,老师干脆不提问我了,我也不敢再去问他问题。期末,我的成绩刚刚过了及格线,成了倒数第一名。老师在宣布成绩时,一副得胜者的样子,把我名字唱得特别长,引起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

面对老师的“冤枉”,父母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或者说要求孩子怎么做呢?

一般来说,老师的误解有善意与恶意两种情况,如果属于善意的误解,可以让孩子通过主动找老师交换意见,澄清事实来解决。如果事情不太大,也不妨一笑了之,不必兴师动众。对老师表示谅解和宽容,让它过去,虽说不是最好的方法,但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误解甚至冤枉,如果对大大小小的误解,不管是原则性的还是非原则性的、重要的还是不重要的,不考虑对方是怎样的人、在怎样情境下产生误解的,都要搞个水落石出,讨个公道,那肯定是很累的,也是不可能的。对于老师的冤枉,无条件地要求孩子“以德报怨”是不现实的,但对于大家都信得过的善良的老师,要求孩子宽容他的一些小错误并不太难。

但是,如果属于恶意的冤枉,恐怕不是让孩子诚心诚意的交换意见能解决的,因为问题已经涉及老师的人品道德了。恶意的冤枉严重侵犯了孩子做人的权利,伤害了他的尊严。对此,可以协助孩子找上级领导谈,并且要有受打击报复的思想准备。如果领导偏袒老师,或老师打击报复,那只好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反映,再不行,也可求助于新闻媒体。当然,绝不能无理取闹,更不能无谓地浪费时间和精力,但要敢于申张正义。

不管用什么方法处理,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父母要教导孩子提高承受“冤枉”和压力的能力。

初三学生小鑫,品学兼优。有一天与几位女同学看见一位女教师提着一袋梨,随口说了一句:“这么胖,还吃梨。”结果被那位老师听到了。老师告诉班主任,班主任令小鑫在办公室站立1小时,学习《学生守则》。尽管其他女同学出面证明小鑫没有说过分的话,但班主任不予理睬,还令她次日与家长一起向那位老师当面道歉,并说:“如果告到学校就要给你处分。”小鑫害怕处分,回家割断左腕血管,并从6层楼上跳下,导致高位截瘫。

显然,老师的教育方法是不妥当的,有些小题大做,这是外因。但孩子经不起冤屈,心理承受能力差是内因。内因、外因交互作用,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假如小鑫的父母能及早给予她适当的引导,相信悲剧就不会发生。由此可见,父母教育孩子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很重要。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力,也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