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聪明孩子玩出来
14773100000014

第14章 让手指更灵巧

兵兵7个月了,他的小手比以前更灵活,能够随意抓取物品。

兵兵妈有一个在托儿所当阿姨的朋友小蕊。小蕊告诉她,托儿所曾经做过一次实验:把未满周岁的婴儿分成两组,一组有意识地让婴儿进行抓、拿等训练,另一组任其自然发展。结果,无论是反应能力还是理解能力,前一组都比后一组强得多。小蕊叮嘱兵兵妈,要让兵兵更聪明,一定要重视兵兵手指的锻炼。

小蕊说得有道理,日本幼教研究者的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人体内的各个器官、每一块肌肉,都在大脑皮层中有着相应的“代表区”。手指的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占据了较为广泛的区域,这些区域的神经中枢都是由神经细胞群组成。一个人的双手从事精细、灵巧的动作时,能够激发这些细胞群的活力,使动作和思维的活动保持有机的联系后相互对应。因此,手的动作越复杂,就越能积极地促进大脑的思维功能。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曾说过:“儿童的智力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他还把手比喻成大脑的“老师”。

既然手指训练这么重要,兵兵妈当然十分重视。她选取了几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手指训练游戏。

游戏一:认识五指。

妈妈把兵兵的小手轻轻打开,从大拇哥开始,一个一个捏兵兵的手指头,边捏边说儿歌:“大拇哥,二拇弟,中指楼,四兄弟,五妞妞。”捏完左手捏右手,再换一种方式玩。妈妈让兵兵攥紧拳头,然后从他大拇指开始,伴着儿歌逐个掰开。兵兵的注意力集中到每个手指上,对自己的手有了较为完整地认识。

游戏二:握捏游戏。

妈妈给兵兵准备了几个一捏就能出声的橡皮玩具。妈妈先捏一下橡皮玩具,兵兵对发出的声音很感兴趣。妈妈把玩具给兵兵,教他用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合力握捏。橡皮玩具一鼓一缩的样子,和它发出的声音,都让兵兵觉得很好玩。妈妈还在一旁不停鼓励兵兵。这个游戏让兵兵感受到手指动作与声音的奇妙关系。

游戏三:捏饼干吃。

妈妈给兵兵买了一些小动物形状的钙奶饼干,把几块饼干摊开放到兵兵面前。妈妈先吃一块饼干,吧嗒着嘴说:“好吃,真好吃,兵兵也吃。”兵兵去拿饼干,他用小手扣在饼干上,笨拙地抓。妈妈握住他的手,教她用拇指和食指去捏。大约7天后,兵兵学会了“捏”。

游戏四:拿勺子吃饭。

兵兵妈把小勺放到兵兵手里,让他自己从碗里舀饭吃。这个游戏有点难,一是饭没到嘴边,就全洒了;二是兵兵不能准确地将勺子放进嘴里,总是戳到脸上、鼻子上,汤水洒了一身。虽然兵兵的衣服被弄得很脏,但是兵兵妈没有放弃,一直让兵兵坚持练习。她还想了一些办法保护兵兵,比如为了防止兵兵戳伤自己,选择塑料勺子;为了防止烫伤,盛到兵兵碗里的饭饭是温温的;系一个大大的围兜,就不怕兵兵弄脏衣服了。

游戏五:开抽屉。

宝宝们往往好奇心很强,抽屉对他们来说就像一个“潘多拉魔盒”。妈妈抱着兵兵,让他拉抽屉。先从梳妆台上的小抽屉开始,妈妈引导兵兵把食指插进抽屉拉锁的小圆环里,勾住一拉就开了。兵兵开始往外拿东西,口红、戒指、卡子、香水瓶子等被一样样拿出来。里面的东西拿完了,兵兵也失去了兴趣。宝宝的耐性有限,不能长时间坚持做某一件事。这时,兵兵妈抱着兵兵又玩起了别的。但是她没有收拾兵兵拿出来的东西,兵兵摆列的,留给兵兵去收拾。等他再有兴趣的时候,妈妈让他把东西一件件放进抽屉里,还教他合上抽屉。这样的“鼓捣”,不仅激发了兵兵的探索欲,还让他手指更灵活。

一个抽屉玩烦了,还可以去玩别的抽屉,妈妈可以带着宝宝重复玩拿出来、放进去的游戏。这个游戏还可以锻炼宝宝的耐心。

游戏六:抛东西。

妈妈给兵兵选了很多松软的东西,让他练习抛东西游戏。比如小一点的毛线团、橡皮球、小毛绒玩具等,妈妈把着兵兵的手往上抛,东西飞上去又落下来。毛线团砸到兵兵的头,他咯咯笑了。抛东西能够训练兵兵胳膊和腕部的力量。

游戏七:撕报纸。

妈妈把废旧报纸放到兵兵面前,让他练习撕报纸。妈妈也和兵兵一起撕,再把撕碎的纸片从他的头上撒下来,妈妈笑着跟兵兵说:“天女散花啦。”妈妈的话引得兵兵眼睛眨阿眨的,激发了兵兵的想象力。

游戏八:有趣的手指玩偶。

妈妈找来一些袜子、手套,用彩笔画上五官做成小玩偶套在手上,配合台词给兵兵“动画片”。妈妈还拉上兵兵一起演,让兵兵举着小手,挥一挥、挠一挠、手指动一动。这个游戏激发了兵兵的表演能力,让他的语言和手指都得到锻炼。

训练宝宝的手指活动能力,不仅限于第7个月,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实,从宝宝刚出生,父母把手指放进宝宝的手心,让他紧紧地攥住,那时手指的训练已经开始了。在7个月之后,父母还可以通过让宝宝堆积木、串珠子、捡豆子等精细活动,让宝宝更加“心灵手巧”。

父母要帮助宝宝克服认生心理,消除他心理上的不安全感,给他寻找玩伴,让他享受与人交往的乐趣,给宝宝健康的人生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