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聪明孩子玩出来
14773100000038

第38章 家庭相册

兵兵已经两周岁了,他的口语理解和记忆能力都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他会说生活常用词汇,能理解简单话语的意思并给予正确反应。此时,他的说话方式已经开始有章法,语句里会有副词或形容词出现。家人可以百分百了解他所说的话,陌生人也可以大概听懂。

为了继续培养他的口语、理解和记忆能力,全家人和兵兵玩“家庭相册”游戏。

妈妈拿出一本家庭相册,在让兵兵玩之前,她先给照片重新排序。把家庭成员放在最前面;然后是关系最近的亲属,比如外公、外婆等;最后把邻居、朋友、同事、同学、远房亲戚等,按兵兵熟悉的程度,在相册里排列好。

先从家庭成员开始,长幼有序,让兵兵先看爷爷的照片。爸爸指着照片问兵兵:“兵兵,这是谁呀?”

兵兵回答:“爷爷。”

“那你知道爷爷叫什么吗?不知道吧,爷爷叫王孟林,你来叫爷爷的名字。”

“王孟林、王孟林……”兵兵冲着爷爷高兴地叫。

“好孙子,长本事了,敢喊爷爷的名儿!”爷爷嘴上嗔怪,脸上却笑成了一朵花。

接着,爸爸把爷爷今年多大啦,干什么工作,爱好是什么,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最喜欢吃的饭是什么……一一告诉兵兵,并让他重复。说完后,爸爸再用这些问题向兵兵提问,看兵兵能回答出他多少。记不住的,爸爸就反复给他说。爸爸没有一次性给兵兵太多信息,因为兵兵精力有限记不住,并且,如果压力太大,兵兵会把游戏当成负担。

为了加深记忆,爸爸采取不断巩固的方式。比如要吃饭了,爸爸就说:“喊爷爷吃饭,你可以在‘爷爷’前加上他的名字哦!”兵兵就喊:“王孟林爷爷,吃饭饭。”“兵兵小朋友,王孟林来喽!”爷爷一边走一边答。一老一小把全家人都逗乐了。

中国人讲究尊敬长辈,认为晚辈直呼长辈的名字不礼貌,很多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应该告诉孩子家里长辈的姓名。更有甚者,孩子上幼儿园后,老师问他家里人的姓名,他都说不出。这种教育观念并不科学。尊敬长辈体现在生活点滴中,体贴、照顾长辈,并不仅仅体现在称呼上。2、3岁的孩子,正是容易走失的年龄。做个最不好的设想,如果孩子走失了,但他能准确地说出家人的姓名,重新回家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所以,不要忌讳让孩子喊大人的姓名。

在饭桌上,爸爸提醒兵兵:“爷爷最爱吃什么菜呀,你喂爷爷一口。”兵兵会用勺子舀一口,让爷爷吃。爷爷高兴地夸他:“兵兵真是孝顺的好孩子。”不断巩固复习的方法,很快就让爷爷的“档案”在兵兵的小脑瓜里“存盘”了。家人用同样的方法让兵兵记住奶奶、爸爸、妈妈的“档案”。

妈妈还让兵兵看记录他成长的照片。她给兵兵细说当时的情景,成长中的趣事。通过这样的的方式,兵兵更好地了解自己,体会爸妈对自己的爱,增近亲子感情。

兵兵熟悉外公、外婆的情况后,妈妈让他给外公、外婆打电话,在电话里叫他们的名字,跟他们汇报“小侦探”掌握的“机密”。周末时,妈妈还带兵兵去看望外公、外婆,进行“实战演习”,外公、外婆为兵兵准确的“第一手资料”感到惊喜。小兵兵的口才和记忆力真不错!

爸爸妈妈还特意带兵兵去看望那些不常见的亲戚朋友,鼓励兵兵大胆地叫出他们的名字。多和不同的人接触,兵兵的社交能力大大增强,越来越活泼开朗。当别人为兵兵掌握的“资料”而发出惊叹时,兵兵会有一种成就感,以后记东西更有兴趣了。

兵兵认完相册里的人,爸爸把照片抽出来混放在一起,然后说出名字,让兵兵去找出那个人,并说出对方的年龄、工作等。或者变换提问的方式,有时爸爸问他:“这里面谁是警察啊?”兵兵就去找出穿警服的人。

为了让兵兵的语言更丰富,爸爸妈妈还教兵兵学用形容词描述人物,比如漂亮的妈妈,聪明的兵兵,白头发的奶奶,戴眼镜的爷爷,可爱的妞妞等。当他掌握更多的形容词后,妈妈发现,兵兵形容一个人时不局限于一个形容词呢。

过一段时间后,爸爸继续告诉兵兵,相册里每一个人住在哪里。经过加深印象,兵兵就能说出城市或者小区的名字了。

这个游戏持续到兵兵3岁时,爸爸妈妈增加兵兵认知的难度,让他了解亲属关系,比如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奶奶,妈妈的爸爸叫外公,妈妈的妈妈叫外婆等。妈妈可以指着照片教兵兵唱“辈分歌”:“……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妈妈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阿姨。Father father是爸爸,爸爸买来大西瓜。Mother mother是妈妈,妈妈总爱把我夸。Son son是儿子,我是一个好孩子……”

别小看这小小的相册,里面储存的信息量可不小。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爱上学习,你会发现,他的口语、理解和记忆能力每一天都在进步。你还等什么,赶紧和他一起游戏吧。

“给娃娃看病”游戏既有语言,又有动作。让孩子完成这个游戏,“导演”和“演员”都不轻松哦。然而,由于这种角色体验,孩子熟悉了医生看病的过程。下次再去医院,孩子虽然还会因为怕打针疼而哭,但内心对医院那份莫名的恐惧感却减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