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聪明孩子玩出来
14773100000051

第51章 懂礼貌

兵兵一入园,最先接受的是礼貌教育。

在第一周的家长会上,老师说:“虽然目前孩子们在老师的教导下,能说一些常用的礼貌用语,但还停留在简单肤浅的模仿阶段。只有让孩子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懂得关爱、尊重、理解与欣赏,他们才能真正理解礼貌的含义。所以,请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文明礼貌教育。”

兵兵妈开始观察兵兵,发现兵兵在幼儿园里和在家里完全两样。每天送他到幼儿园,他想起老师的话,会主动向老师动说:“老师您早!”和小朋友问好,然后和妈妈说:“妈妈再见!”可是在家里,这一切完全变了样。甚至有一天,妈妈还听到他嘴里迸出了脏话:“去你妈的,滚一边去!”妈妈气坏了,严厉地斥责兵兵:“不许说脏话,说脏话不是好孩子!”

经过询问,妈妈了解到这句话兵兵是跟班里一个叫天艺的孩子学的。他觉得很好玩,就学着说。妈妈意识到,班里那么多孩子,每一个孩子代表着一个家庭的素质。而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画上去什么就是什么。所以,父母必须及时进行教育,把粗话、脏话都擦掉。正如老师所说,这时的兵兵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文明礼貌。

妈妈决定从三个方面教育兵兵懂礼貌。

一、家人彼此间要懂礼貌。

妈妈首先检讨自己。在和家人说话时,由于家人不会介意,所以她很少用到“请”、“谢谢”等礼貌用语。家里其他人也都和她一样,把礼貌用语关在了家门外。因此,吃饭的时候,妈妈郑重其事地说:“我们兵兵准备做文明礼仪小标兵,家里人要给他做榜样,从今天起,家庭成员之间要使用礼貌用语,谁违反了,就罚谁刷碗。”

爷爷首先同意,他觉得早该这样了。

妈妈吃完一碗饭,对爸爸说:“请帮我盛一碗汤好吗?”

“好的,没问题。”爸爸爽快地答应了,去给妈妈盛汤。

妈妈接过汤说:“谢谢你!”

爸爸说:“不客气。”

妈妈使了一个眼色,爷爷和奶奶心领神会,都使用礼貌用语让对方帮自己拿馒头、拿餐巾纸等。

妈妈故意把兵兵爱吃的一个菜推到离他很远的地方,兵兵够不着干着急。妈妈说:“兵兵,你可以要求我们帮你啊,但要记住使用礼貌用语,想想刚才我们是怎么说的。”

兵兵想了想说:“妈妈,请帮我把菜挪近点。”

“好的。”

“谢谢妈妈。”

“不客气。”

……

通过类似的互动,妈妈不仅让兵兵学会礼貌待人,还让他从礼貌用语中体会到被尊重的愉悦。

美国心理学家杰里·维考夫提到,父母一般都不会以要求孩子尊重自己的方式去尊重孩子。它通常被家庭礼貌教育所忽略。父母一味地要求孩子礼貌对待自己,却忘了尊重孩子。这对孩子并不公平,也导致孩子难以长久坚持礼貌待人。所以,父母应该耐心倾听孩子的问题,对孩子给予的帮助说“谢谢”。兵兵妈的做法是非常可取的。

通过不断的练习,兵兵学会了说“请”、“谢谢”、“不客气”这几个礼貌用语,并且固定成一种习惯。

奶奶把兵兵的小书包撞到了地上,她赶紧说:“对不起。”

“不行,你把我的小熊猫摔疼了。”兵兵有个小熊猫转笔刀,他平时爱惜得不得了。

于是,他大哭起来,不依不饶。

妈妈教育他:“奶奶不是故意的,她也正在后悔呢。你一哭,她心里就更难受了。如果你做错了事,我们都不原谅你,你心里会舒服吗?”

经过妈妈反复举例子,兵兵意识到自己错了。

他对奶奶说:“奶奶,对不起。”

奶奶说:“没关系。”

“对不起”和“没关系”总是连在一起使用,这两个词让孩子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体谅和宽容。

二、对待客人要懂礼貌。

兵兵妈把一些故事加上礼貌用语进行稍微修改,然后讲给兵兵听。比如《小白兔和小山羊》的故事。一天,小白兔去看望小山羊。“当当当”,小白兔敲门。“请问您是谁呀?”小山羊问道。“小山羊您好,我是您的朋友小白兔啊。我特意来看看您。”“哦,是您呀,谢谢您。快请进,见到您真是太高兴了。您还好吗?”小山羊打开门,热情地说。“嗯,我挺好的,您身体怎么样?我给您送来了新鲜的胡萝卜。”“真是太谢谢您了,快请坐,我给您倒茶。”小山羊接过萝卜,请小白兔坐下。小山羊倒好茶水,双手端到小白兔面前。小白兔说:“谢谢。”“别客气,您请喝吧。”两人聊了一会,小白兔起身说:“对不起,我要走了。下次再来看您。”小山羊送小白兔出门,握着她的手说:“欢迎您下次再来,路上慢走啊,再见!”小白兔说:“您请回吧,再见!”两人挥手道别,小山羊一直看着小白兔的身影消失在路的尽头,才返回家。

兵兵妈告诉兵兵,如果两个人很熟悉要好,可以使用“你”;如果彼此不熟悉或者对方是长辈,就要说“您”。这个故事重点突出小白兔和小山羊的礼貌对话,兵兵妈先讲给兵兵听。这样几遍后,兵兵来复述故事,从而牢牢记住礼貌用语。爸爸妈妈还可以和兵兵分角色表演,这次让兵兵当小白兔,下次让他当小山羊,让他体会主、客之间的礼貌语应该怎么说。

当兵兵掌握一些礼貌用语后,妈妈带他回姥姥家去当一次“有礼貌的客人”。妈妈先给姥姥打了电话,让姥姥配合兵兵多说礼貌用语。果真,兵兵在姥姥家彬彬有礼,把姥姥、姥爷高兴得合不拢嘴,连声夸道:“我们兵兵真懂礼貌,长大一定是个有出息的人!”

客人来家里,兵兵也能应对自如。客人都向兵兵伸出大拇指,赞扬他懂礼貌,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兵兵被尊重和夸奖,充分理解了使用礼貌用语的作用。

三、在幼儿园要懂礼貌。

妈妈告诉兵兵,在幼儿园里,兵兵见到老师要说“老师好!”、“老师您早!”;见到同学要说“××你好”;有其他老师来自己班里做客,也要说“欢迎老师!”;同学间要相互谦让,如果自己妨碍了别人,要马上说“对不起”;上课时不要打断老师的话,有事情可以举手,等老师停下来再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要和小朋友抢玩具,大家可以一起玩或者轮流玩都喜欢的玩具;吃饭的时候,要主动帮助老师摆放小椅子。阿姨盛好饭菜时,兵兵要说:“谢谢阿姨,阿姨辛苦了!”吃完主动摞好碗筷,帮助老师把小椅子收拾好。放学回家时,兵兵要和老师打招呼,说:“老师,妈妈来接我了,我可以走了吗?”老师确认并允许后才能走。这时,兵兵要跟老师及小朋友说“再见”。

兵兵在幼儿园懂礼貌,不但得到老师的喜欢,小朋友们也愿意和他做朋友。良好的“人缘”,让兵兵的生活变得更快乐。

四、在公共场所要懂礼貌。

爸爸妈妈带兵兵外出时,见到邻居、亲戚、父母的朋友要引导他问好,要根据性别和年龄,称呼“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伯伯”等;遇到向他微笑的陌生人,要教兵兵回报以微笑。在公交车上,爸爸妈妈要要排队上车,主动给老人、怀孕或抱小孩的妇女让坐,给兵兵做好懂礼貌的榜样;在游乐园,爸爸妈妈要引导兵兵向陌生的小朋友问好,并一起玩。

有的孩子可能比较胆小害羞,不愿意主动向人问好,见到陌生人时总会躲到父母身后。这时,家长不要硬拉出孩子,逼着他叫“叔叔”“阿姨”。家长首先应该去除孩子胆怯害羞的心理,让孩子多与外界接触,经常带孩子拜访朋友、邻居或邀请亲戚和邻居家的孩子来家里玩,让孩子做主人招待小客人。这样可以帮助孩子逐渐变得大胆勇敢,增强交往的能力。

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关系着他一生成败的根本。清初思想家颜元有句名言:“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因此,注重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无论对国家、家庭,还是对孩子自身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点,父母千万不可忽视。

别小看让孩子记住父母的电话号码这件事。正是这件小事,能让孩子及时联系父母,防止了孩子与父母失散,甚至避免了孩子被拐带,避免了一出出家庭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