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聪明孩子玩出来
14773100000074

第74章 家庭模仿秀

兵兵父母发现,兵兵的模仿力很强。他能够准确地哼唱动画片的主题曲,还能够模仿里面主人公说话的强调。比如看了《喜羊羊与灰太狼》,他就一天到晚地唱“别看我只是一只羊,绿草因为我变得更香,天空因为我变得更蓝,白云因为我变得柔软;别看我这是一只羊,羊儿的聪明难以想象……”他还经常模仿灰太狼说话的强调:“喜羊羊,看你往哪儿跑!”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

父母还发现,兵兵除了喜欢模仿声音,还能模仿动作、神态等,有时候还真像那么一回事。有一次,兵兵看了一个喜剧小品,竟然独自能把那个小品表演出来。爷爷说:“我孙子真不简单,没准儿长大会成为艺术家呢!”兵兵听了表扬,模仿得更起劲了。于是,每天晚饭后,兵兵的家庭模仿秀就开始了!

在最初几天的随意模仿后,父母开始给兵兵提模仿要求,让他分类模仿。

模仿动物。

爸爸说:“你要想把小动物模仿像,首先得仔细观察它们。”爸爸给兵兵找了很多动物的音像资料,让他了解动物知识;还带他到动物园,去观察动物们的姿态、动作。

就这样,一段时间后,兵兵模仿动物惟妙惟肖。他能够模仿猴子,抓耳挠腮,一会儿蹲,一会儿跳,一会蹦起来接东西吃,还学猴子的“吱吱声”;他模仿小鸡,小鸡的嘴是尖尖的,兵兵就把两只手放在胸前,双手五指合在一起作尖嘴状,大拇指在上,小拇指朝下,一边走路,一边作小鸡啄米的样子;他模仿小鸭,小鸭的嘴是扁扁的,兵兵把两只手在胸前合拢,一只手的手背在上,另一只手的手背在下,作鸭嘴状,走路时左右摇摆;他模仿小猫,小猫走路步子要轻,两手在嘴边向外划,好比小猫的胡须,边走边发出“喵喵”的叫声;他模仿兔子,两只手放在头上,竖起食指和中指作兔子耳朵,蹦跳着走;他模仿大象,把一只手臂举到鼻子前,甩动着手臂当大象鼻子,慢慢悠悠地走……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人类需要模仿动物,做动物的学生。从蜘蛛那里,人类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那里,人类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那里,人类学会了唱歌……人的本能就是模仿,模仿让人更聪明。

父母让孩子模仿动物,既有助于孩子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又能促进孩子对动物的认识。游戏本身轻松有趣,孩子非常喜欢玩。

模仿人物。

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1.模仿声音。

先让孩子模仿家人说话的声音。父母要告诉孩子,要想模仿得像,就要多观察家人,多倾听家人说话时的腔调,总结出家人说话的习惯,比如说话时的语气、语速、重音、语调、口头禅、尾音等。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总结,帮助他抓住模仿的重点。

孩子刚开始模仿时,不一定非得模仿得多像,只要能抓住一两点特征就行,比如抓住一个人的口头禅来模仿。

父母还可以让孩子模仿他熟悉的小朋友的言语、模仿他喜欢的动画片主人公的言语、模仿他喜欢的演员的言语等。

通过模仿别人的声音,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了抓住他人说话的重点,增强理解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要告诉孩子不是什么话都可以模仿的,对于那些脏话、不文明的话,要提醒孩子不要模仿。父母还可以给孩子讲《论语》上的故事。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告诉孩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们选择他们的长处跟随并且学习,而要远离他们的短处,并且自己要改正,不犯他那样的错误。

2.模仿神态。

神态指的是人的面部表情、神色和姿态。人在喜、怒、哀、乐时的神态是不同的。父母要让孩子先从家人开始观察,观察家人在喜、怒、哀、乐时眼神、眉头、鼻翼、嘴角,甚至是脸色的特点。模仿时,特点是关键。比如爷爷一生气就皱眉头;妈妈高兴时嘴角上翘,不高兴时就撅嘴;爸爸笑时就没眼睛了;奶奶生气时会拉长脸。

孩子学会模仿他人神态,也就更容易理解他人的情感。神经生理学者发现,大脑具有使人拥有模仿能力的神经细胞——镜像神经元。它不仅仅在做动作时活跃,而且在观察别人做动作时也变得活跃。大脑会模仿该动作,镜像神经元能让人通过模仿,推己及人从而更加体谅他人。简单一点说,通过对周围人神态的模仿,孩子学会了善解人意。

孩子模仿神态,还有助于他学会“察言观色”。在社交中,孩子能很好地把握对方的心理,从而调整自己的言行。这样可以避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别人的感受,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3.模仿动作。

人的饮食起居,都离不开动作。早晨睡醒的伸懒腰、打哈欠、穿衣、洗漱等,每一个细节都有动作。孩子模仿大人的动作,比如爸爸在卫生间里“咕噜咕噜”地漱口,孩子也“咕噜咕噜”地漱口;妈妈洗完脸后往脸上拍点护肤品,孩子也会跟着拍点护肤品;爷爷在认真地看报纸,孩子也会拿起报纸,装模作样地看起来;奶奶在摘菜,孩子也要摘。这些生活中的细节,都令孩子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模仿。

平时做事的时候,父母要尽量做得干净、利索、井井有条,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当父母进行一些生活技能动作,如拖地、擦桌子时,可以把孩子带在身边,让他多观察大人的动作,进而让他尝试模仿这些动作。

模仿动作让孩子的肢体语言更灵活,使他手脚麻利,做事又快又好。

模仿物品和场景。

除了让孩子模仿动物、人外,父母还可以让他模仿物品和场景。比如让他模仿摩托车发动时的样子“呜、呜呜,呜——”;模仿小汽车“滴滴——滴滴——”开过来的样子;模仿110警车“呜啦——呜啦——”追赶逃犯时的场景;张开胳膊模仿飞机起飞的样子等。

模仿力与注意力是所有学习的基础,尤其是认知学习的基础。对孩子而言,模仿力一定是“我开始要懂这个世界,所以我会思考你教我的东西,接着我要学习跟你一样”,这是一种开始学聪明的表现。模仿力被认为与记忆力有关,孩子多学几次之后就会记下来,变成比较长期的记忆。

模仿是学习之母。任何科学、艺术、技能、风格的发展和形成,都有它最初的范本和源头,所谓“其来有自”。模仿是动物界共有的,鹦鹉学舌乃至动物杂技团都是模仿的明例,但是人类的模仿能力远远超越其它物种,这是人类远久进化的结果,也是人类能够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重要原因。

儿童模仿的敏感程度和相应的吸收能力,远远超过成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可塑性和模仿力也在减弱,10岁之前的儿童有太多的可塑空间和可能,20岁的年轻人还有很多的可能,而50岁中老年人可能就不是很多了。所以教育要趁早,人的模仿能力要及早培养。

晚饭后,全家人可以办一次“家庭模仿秀”,让它成为孩子汇报模仿能力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