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期,各地的起义军风起云涌,经过一段时间的争战,最后只剩下两支主要队伍:一是项羽领导的楚军,一是刘邦领导的汉军。项羽这时实力雄厚,于是自封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还封刘邦为汉王,定都南郑(今陕西南郑县)。
刘邦心里很不服气,他趁项羽带兵进攻原齐国的领域时,发动袭击,一举占领了关中的大片土地,还攻占了项羽的都城彭城。
项羽得知消息后,火冒三丈,马上组织大军杀回来,很快就把汉军打得大败。刘邦只得带领军队退却,项羽的楚军紧紧追赶。汉军被追逼到了濉(suī)水边,由于人马太多,又被追兵挤逼,很多士卒落入水中溺死。连刘邦也被楚军团团围住,不得逃脱。
正在这危急之时,突然刮起了大风,那大风从西北方向刮来,风力极大,连一些房屋都被掀倒。一时间,天昏地暗,飞沙走石,那风向正朝着楚军一方,使得楚军大乱。
趁着这天昏地暗之时,刘邦带着一些人马赶紧突围,这才侥幸逃脱。
楚军也没有放弃追赶,一直追到刘邦的家乡沛县,虽然没有抓到刘邦,但抓到了刘邦的亲属,连刘邦的父亲也被抓走了。
刘邦大败之后,无可奈何,只好忍气吞声派人去楚军中谈判,请求归还自己的父亲,但项羽没有答应。在此情况下,刘邦又只好提出求和的条件。经过谈判,双方约定以鸿沟(今开封、洛阳之间)为界,划分天下。鸿沟以西归刘邦的汉军,鸿沟以东归项羽的楚军。这样才暂时相安无事。
“鸿沟”本是古代的一条运河,在河南境内。由于当时楚、汉两军对峙,用这河流作为临时的分界线,这样鸿沟的意思就变化了,它已经不是一条河的专有名称了,而成为一个常用的词。用来比喻明显的界线。如:我们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