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12岁前,习惯决定孩子一生
14776900000053

第53章 习惯“问题原来可以这样来思考!”——多角度看问题家教摄像头

喜多和乐多是一对双胞胎姐妹,星期天,妈妈和姐妹俩玩了一个思维游戏,妈妈问:“一个人非常脏,另外一个人很干净,那么这两个人谁会洗澡呢?”

喜多抢先回答说:“当然是脏的人洗澡。”妈妈说:“不对,因为脏的人他一直就很脏,他不觉得自己脏,而干净的人他到哪儿都要干净。”

乐多就回答:“那肯定是干净的人洗澡。”妈妈又说:“不对,你想啊,干净的人他已经不需要洗澡了,而脏的人需要洗澡。”

这下,喜多和乐多糊涂了,那到底谁会洗澡呢?

妈妈说:“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换一个角度看,结果也许就会大不一样。”

喜多和乐多不约而同地说:“哦,问题原来可以这样来思考!”

专家如是说

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所以得出的结论也不同,每个人所感觉、观察的对象都是真实的,每个人对自己实验所得的局部结论也正确,每个人在把自己从某一角度观察实验所得的结论进行推理时都比较片面。这就告诉我们,只从一个角度去认识是不行的,事物越复杂,越需要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不同的人对一个问题看法不同,也应当先检查各自的立足点的否相同。同样的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到截然不同甚至看似矛盾的结果。不同的角度,就是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观点,从而会发现解决问题不同的方法。

事物总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仅有两面性、三面性,而是多面的、不规则的。一般情况下,由于孩子眼界窄、见识少,常常过于主观地单从一两个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不了解它的真面目而犯了许多错误。

鼓励孩子多开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培养孩子多角度、多形式的发散思维。这不仅有助于孩子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且有助于孩子健全的认识观的形成,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所以,父母应学会帮助孩子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全面了解事物的真相,从而形成他们全新的思维模式。

好习惯培养

1.不要让孩子把书本上的见解看做是金科玉律

让孩子清楚,对问题和事物的看法一定不能千篇一律、以偏盖全。比如,孩子做数学题时,让他针对一个问题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思路,因此,一个题目往往会有好几种解法甚至十几种解法。之所以有如此多解法,正是因为他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遇到问题时,提倡孩子发表不同见解,有意拓宽孩子的思维空间,不把书本上的见解看做是金科玉律,那么孩子的创造精神将会得到体现,思维能力也将会提高。

2.让孩子从多维的角度观察事物

父母可以先给孩子讲“盲人摸象”的故事,几个盲人,想知道大象究竟长得什么模样,所以,他们一起去摸摸看,然而每个盲人只量摸到象的不同部位,就以为整个象就是他摸到的那个样子。以此来提醒孩子不能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做出全面的判断。

除此以外,父母或者可以拿一个三条棱不相等的长方体,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看到的形状都将是不一样的;也可以给孩子一个矿泉水瓶,问孩子:“瓶子是长的还是圆的?”如果孩子说它是长的,这是对的,因为他从纵向看;如果孩子说它是圆的,也是对的,因为他从瓶底看。

总之,要通过观察生活当中所见到的各种物体,让孩子明白,世界上事物千千万万,大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趣。

3.启发孩子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

一张纸上有一个黑点,有的人看到的只是黑点,有的人看到的却是整张白纸,所以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持有不同的看法,看到积极的一面很重要。

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失败、挫折时要教孩子学会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待它。可以给孩子讲一些故事或事例,比如,当年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每次失败他都不认为失败,都当做成功。他说:“至少我成功证明了这种材料不适合做灯泡。”他留下一句名言:“只要不放弃,就没有失败。”再比如,咱们家的面积很小,但是来过咱们家的小朋友都会觉得我们家很温馨,所以,咱们的小家可以叫“温馨港湾”,咱们每天回到“温馨港湾”都会觉得很温馨,并没有感觉到房子的面积小。

总之,要告诉孩子一定要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任何事情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进行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