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12岁前,习惯决定孩子一生
14776900000076

第76章 习惯“我忘了敲你房间的门了。”——进他人的房间先敲门家教摄像头

文超今年10岁了,暑假里,他到舅舅家做客,他和表哥小南玩得非常高兴。

一天晚上,文超忽然想起让舅舅带他和表哥去书店逛逛。于是,文超穿着拖鞋来到舅舅卧室门前,随手推开门,径直走了进去,舅妈已经睡下了,正在电脑前工作的舅舅吃了一惊。当文超把自己想去书店的想法说给舅舅听时,舅舅皱了皱眉头说:“明天再说吧。”

文超听后有些不高兴,正准备转身出去,突然听到敲门声,舅舅说了声“进来”,原来是表哥在外面,文超疑惑又好笑地看着表哥,不禁问道:“进你爸爸妈妈的房间还需要敲门吗?”

小南说:“进别人的房间都应该先敲一下门,得到允许后才能进去,即使一家人也不能例外,这是一个基本的礼节。”

文超恍然大悟,怪不得舅舅看上去不高兴呢!文超连忙向舅舅表示了歉意:“舅舅,对不起,我刚才忘了敲你房间的门了。”舅舅微笑着望着他说:“没关系,孩子,下次注意就是了。”

专家如是说

有的孩子在进别人房间之前总是不敲门,推门就进,以为熟人之间不用客气,其实,这是很不礼貌的一种表现。进入别人房间不敲门,不仅会给对方带来不便,还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给对方留下不尊重人的坏印象。

有些父母认为,进他人的房间之前要敲门,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自己家里没有必要这样做,如果自家人也敲门,那就是见外了。其实,即使在家里,每个人也有自己的隐私权,也希望自己能得到家人的尊重。

总之,进他人房间前先敲门是一个基本礼节,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每一个人的房间就是自己的一个小天地。所以,进他人房间前,要先敲门,得到别人允许后再进入,以免引起不愉快或尴尬,甚至不必要的误会。

另外,敲门声不要太重,轻轻地敲门,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文明、礼貌的一种体现。

好习惯培养

1.给孩子讲清楚进他人房间先敲门的必要性

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进别人的房间前,我们都要先敲一下门,得到主人的允许后才能进去。这是对对方的尊重,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

可以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比如,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当你在学习或休息的时候,你希望别人突然闯进自己的房间吗?显然,你不希望。同样的道理,别人也不希望你突然闯入他的房间。所以,进别人的房间要先敲门,目的是告诉对方有人来了,给对方一个心理准备。”此外,还要给孩子讲清楚,即使是想进爸爸妈妈的房间也不要忘记应该先敲门,得到允许后才能进去。这样比较礼貌,也是对爸爸妈妈的一种尊重。

2.教给孩子正确的敲门方法

敲门时用力要适中,不能太猛,否则别人会反感;也不能太轻,否则别人会听不见。正确的做法是:先敲几下,隔一小会儿,再敲几下,注意不要用工具砸,不要用脚踢,更不能性急,“叮叮当当”乱敲一气。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主人的门虚掩着,也应当先敲门,得到主人的允许后再进入。

3.以身作则,进孩子的房间也先敲门

言传重于身教,父母自己也应当遵守礼貌,不要搞“突然袭击”,进孩子的房间也要先敲敲门,得到孩子的允许后再进入。尊重是相互的,不能只要求孩子尊重父母,自己却随意而为,要知道家庭成员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4.奖惩并用

如果孩子进门之前没有敲门的话,要给予孩子提醒,尤其是有的孩子已经形成进父母房间不敲门的习惯,需要多次提醒,也可以让孩子重新进门,并在进门的时候敲门;当孩子做正确了的时候,要用语言、手势再加上表情来表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