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古代水军
14782200000018

第18章 清军水师的创建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居住在中国东北的满族部落首领努尔哈赤率众起事时,只有骑兵和步兵、没有水兵。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永陵)称汗,定年号“天命”,正式成立了后金政权。同年,努尔哈赤派手下大将扈尔汉领兵2000人攻打萨哈连部落。该部落位于黑龙江、精奇里江、牛满河地区,江河纵横。后金军队来到乌勒简河畔后,被河水挡住去路,遂派出600名士兵到河流上游的森林里伐木,“刳舟二百,水陆并进,取河南河北诸寨,凡三十有六”,其后又跨过黑龙江,“取萨哈连部内十一寨”。(《清太祖实录》卷五)接着,后金的军队又乘胜征服了东海(今日本海)沿岸的使犬部落。次年,努尔哈赤再度派遣水陆部队出征在东海边散居的各部落。对于那些“岛居负险不服者,乘小舟尽取之”。其中,包括库页岛上的各部落。(《清太祖实录》卷五)

在上述的各次作战中,后金军队的水师应运而生了。尽管这时的后金水师还是一支装备、编制等方面都很不完备的部队,带有临时的性质,但它毕竟标志着后金军队已从陆上打到了水上,已由骑、步兵发展到水陆协同作战的合成军队。明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明朝军队在沈阳和辽阳失败之后,后金军队乘胜南下,派兵千余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辽东牛岛及近海岛屿,从海上对明朝形成了新的威胁。

为了防止后金军队渡海南进,明政府任命熊廷弼为辽东经略,策划收复失地。熊廷弼主张从天津和登州、莱州出兵,渡海进攻辽东半岛,配合辽西陆路作战。仅3个月,已组建水陆师部队3万人,征集和新造战船、运输船2000艘。然而,熊廷弼的作战计划因辽东巡抚王化贞的强烈反对而告破产。工化贞另行派出游击毛文龙率领一支由220名壮士组成的精锐部队潜入辽东牛岛,开辟第二战场。

五月,毛文龙部在三岔河上船,从辽河口出海,沿辽东半岛南下,沿途攻克了猪岛、广鹿岛、石城岛、长山岛等岛屿,歼灭或驱逐了岛上的后金守军,最后在弥串堡(今朝鲜境内)登陆,由于得到当地汉民支持,毛文龙部迅速壮大。七月二十日,毛文龙领兵奇袭了鸭绿江畔的后金据点——镇江堡(今丹东九连城),生俘后金军游击佟养真。镇江堡的捷报传到北京后,明政府晋升毛文龙为广宁都司兼副总兵。王化贞建议朝廷应立即派遣天津、登莱一带水师前往增援,扩大战果。但熊廷弼却不以为然,各地水师按兵不动,从而失去收复辽东的良好战机。

努尔哈赤得知毛文龙取胜的消息后,十分震怒,立即派皇太极率领精兵3000人直扑镇江堡。毛文龙寡不敌众,退往朝鲜境内。后来,毛文龙就以皮岛(今椴岛)为中心创建了明军的海上根据地,被明政府授予东江镇的番号。东江镇明军主要是水师,分驻在三山岛、广鹿岛、长山岛、石城岛、小松岛、鹿岛、皮岛等岛屿上,不断袭击辽东半岛上的后金军队。

明天启三年(后金天命八年,1623年),毛文龙派守备张盘、程鸿鸣率水师一部从麻羊岛出发,夜袭金州。后金守军500多猝不及防,仓皇逃遁。明军水师占领金州,并分兵一部进驻旅顺。

次年五月,毛文龙又派出一支部队乘船溯鸭绿江而上,在珠舍里(今吉林浑江境内)登陆,奇袭辉发(今吉林桦甸),像一把利刃插入后金腹部。

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毛文龙的一支部队突然出现在盛京(今沈阳)以南的鞍山驿。努尔哈赤极为震惊,急令八旗精锐前去讨伐。明军又矛头一转,攻击后金军队粮草屯集地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以东)、凤凰城、汤山、险山等地。不久,毛文龙以战功晋升左都督。

明军水师以近海岛屿为依托,派出精悍的小部队频繁地进行两栖攻击。进攻打得后金军队防不胜防。退回到海上,令后金铁骑望洋兴叹。后金骑兵只得在辽东半岛上来回堵截,疲于奔命。这种被动挨打的状况,使努尔哈赤深刻认识到水师的重要,并下决心发展后金水师力量。

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六月,明政府内部矛盾的激化,严重削弱了东江镇明军的力量。当时,明政府派督军袁崇焕赴双岛犒军和阅兵。毛文龙前来拜见,被袁崇焕以通敌等罪名斩于帐前,毛文龙部官兵2.8万人和战船150艘被改编成4协。袁崇焕是明末著名的将领,曾在宁远之战中大破后金军队。但他诛杀毛文龙的行动,却导致东江镇明军内部人心涣散,士气衰退。军事形势开始逆转。明崇祯四年(后金天聪五年,1631年)五月,后金军队一改以往被动防守的局面,出动6000多人乘船渡海攻击皮岛。明军征虏前将军都督佥事黄龙指挥皮岛守军坚决抵抗,并派副总兵张焘率水师袭击身弥岛上的后金部队,初战获胜。接着,明军水师出动100余艘战船向后金军在朝鲜西海岸的据点宣川浦大举进攻。“战舰蔽海,连日进战,炮烟四塞,声振天地。”明军唬船、舢板装备有威力“洋炮”和大量的三眼鸟枪,猛烈的火力打得后金军队死伤惨重。六七百人当场毙命,负伤的就更多。后金军队的船只全部丧失,残兵退到离海岸80里以外的地方。通过此次海战,后金首领进一步认识到要消灭东江镇明军,必须建设强大的后金水师。

明政府内部的争斗,给后金带来了组建水师的有利条件。毛文龙被杀后,其部属孔有德、耿仲明受到排斥,在登州举兵反叛明政府,带领一支水师冲破明军堵截,于明崇祯六年(后金天聪七年,1633年)五月到镇江堡投奔后金,成为后金外海水师的基础。

孔、耿军从登州夺取了300余门炮,其中12门为红夷炮。红夷炮是当时西方研制的新型火炮,身管长,管壁厚,弹道低伸,射程远,命中率高,威力大。努尔哈赤就是在宁远之战中被这种炮击伤后不治身亡的。

孔、耿军水师归顺后金仅1个月,就配合后金陆军向旅顺发动猛攻。当时,东江镇明军水师奉命赴鸭绿江口执行任务,旅顺空虚。七月,万余名后金军步、骑兵直扑旅顺,从陆上正面强攻。另有一支后金部队乘船、筏渡海,抄袭旅顺后路。黄龙督部拼死抵抗,击毙了大量后金官兵。由于力量对比悬殊,黄龙终于兵败自刎,旅顺失守。后金军控制旅顺这个海防重地后,又获得了一批船只,既解除了后顾之忧,又可威胁登、莱,战略上更为主动。孔有德、耿仲明分别被皇太极任命为都元帅和总兵。

次年,明军广鹿岛水师副将尚可喜又率部叛明,攻占长山岛等岛屿后,归顺后金,更增加了后金水师的力量。尚可喜也被授予总兵。皇太极还将孔、耿、尚等部的官兵编为汉军八旗,提高他们的地位。

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1636年)冬,清军(从四月起,后金改称清)10万兵马由皇太极亲自率领,从盛京出发,大举入朝。孔有德等人指挥的清军水师奉命配合陆师进攻朝鲜近海的皮岛、云从岛、大花岛及渤海的铁山等岛。

次年二月,清军水师集中水师主力,以及新近归顺的朝鲜水军,一起向皮岛进攻。明军总兵沈世奎率部抵御。血战月余,清军始终未能得手。皇太极又命十二弟、武英郡王阿济格统领水陆大军再次进攻皮岛。

四月八日夜,部分清军及助战的朝鲜兵分乘70余艘战船列阵于身弥岛海面,击鼓进兵,吸引住皮岛守军的注意力。八旗护军则在水师掩护下,乘船绕到皮岛西北海岸登陆。由于该处守军疏于防备,清军顺利上岸,并向皮岛纵深挺进。在前后两路清军的夹击下,皮岛明军万余人大部战死,一部被俘,沈世奎被擒斩首。

明崇祯十一年(清崇德三年,1638年)二月,在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沈志祥率驻石城岛明军2500多人向清军投降。至此,辽东和朝鲜近海岛屿上的明军荡然无存,长达17年之久的辽东沿海争夺战终于结束。清军消除了后顾之忧,便可集中全力向西进攻了。6年后,八旗铁骑进入山海关,横扫全国。

在进攻朝鲜前后,清军内河水师还配合骑,步兵征服了散居在乌苏里江、松花江上游、绥芬河流域及滨海地区(今俄罗斯境内)的瓦尔喀各部落。从而使清军有了更加安定的后方。

清朝军队打天下主要是依靠骑兵。但水师也起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辽东半岛及近海岛屿的争夺战中,水师的作用更加明显。在征服东北各部落的作战中,水师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在战斗中创建起来的清军水师,是人关前清军的重要组成部分,隶属于八旗各部,构成了八旗水师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