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文坛巨匠
14782700000022

第22章 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王维像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少年早慧,博学多闻,多才多艺,于开元(713~741)、天宝(742~756)年间以诗名盖世,且精通书画、音乐。曾任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缺、吏部郎中、给事中等职。安史之乱中,因追随玄宗不及,为安禄山所获,被迫接受伪职。乱后,原谅其罪过而授太子中允。累迁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他的经历和诗风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抱有向往开明政治的热情,积极奋发,诗作中则有浪漫豪情的边塞诗和英雄豪迈的游侠篇。后期则亦官亦隐,吃斋奉佛,诗作以写隐居的闲情逸致和寄情山水为主,由此成为继承陶渊明、谢灵运传统的山水田园诗人,诗中流露出对现实的冷漠和佛老的消极思想。他除善写景观以外,还有一些著名的赠别绝句,其中《渭城曲》被谱成《阳关三叠》,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其山水画以水墨渲染,萧疏清淡,人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曾作《辋川图》。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王维于开元九年(721)考中进士,因尽心奉养母亲崔氏而以孝顺闻名。他和弟弟王缙都有卓越的才智,在博学多闻、多才多艺方面也名望相当。家中兄弟互相亲爱,深为士人所推崇。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缺、库部郎中。在母亲去世服丧期间,骨瘦如柴,几乎经受不住。服丧期满后,官拜吏部郎中。天宝末年,任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洛阳两都,玄宗出宫逃走,王维没来得及随从护驾而去,被叛兵所获。王维服药泻肚,假装哑嗓无法说话。安禄山一向爱惜他,派人前去迎接,把他安置在洛阳,拘禁在普施寺,强迫他接受安禄山授予的官职。安禄山在凝碧宫宴请部下,乐工都是梨园弟子和教坊中的人。王维听说后非常悲伤,秘密作诗一首:“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叛贼平定以后,沦为安禄山属官的都依三等定罪。王维因为《凝碧诗》被肃宗知道以后,特别嘉奖他,同时王缙请求削除自己刑部侍郎的官职为兄长王维赎罪,朝廷便破例宽恕了王维,贬授太子中允的官职。乾元(758~760)年间,升任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又官拜给事中,后转任尚书右丞。

王维在开元、天宝年间,因诗而享有盛名。他兄弟二人在两都任官,凡是诸王、驸马、豪门贵族,无不恭敬与之交接,宁王、薛王待他们如同师友。王维尤其擅长五言诗,他的书画技艺也非常杰出,达到绝妙的程度。笔法构思参照大自然的创造化育,而画面上立意布局即使有所不足,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其成就和天赋也绝非一般画家所能比得上的。有人得到一幅《奏乐图》,不知是什么曲名,王维看后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有喜欢多事的人招来乐工演奏加以检验,竟丝毫不差,人们都佩服他精妙绝伦的才思。

王维兄弟二人都尊奉佛教,平日生活中常吃蔬菜,不吃荤腥,晚年长期素食,不穿纹彩之服。他得到宋之问在蓝田的别墅,处于辋口,辋水环绕房下。他在水中的高地上种植了竹林,建造了花房,和友人裴迪划船往来其间,弹琴赋诗,终日歌咏。他曾把自己所作有关田园诗汇集成《辋川集》。在京师长安每天供养十几个知名僧人,以阐述佛家义理为乐事。斋房中没有别的,只有茶具、药器、经案和绳床。上朝回来以后,就独自坐守,烧香、念佛。妻子去世也不再娶,三十年独居一室,摒弃尘世一切牵挂。乾元二年(759)七月逝世。临终的时候,因为王缙在凤翔,王维急忙找笔要给王缙写告别信,又给平生好友写了好几封,信中文字多是敦促勉励朋友遵奉佛教、修养身心的意思,写完后便弃笔而死。

代宗时期,王缙任宰相。代宗喜好文学,常对王缙说:“你的兄长天宝时诗名冠世,我曾在亲王座上听到他的乐章。现在他有多少文集,你都拿来给我。”王缙说:“我的兄长在开元年间有成百上千的诗篇,待天宝末年安史之乱以后,连十分之一都没保存下来。近来在京城内外亲朋好友中互相搜集,大致得到四百多篇。”第二天进献给皇帝,代宗下诏给予褒奖赏赐。